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岭南文化历届作业参考

岭南文化历届作业参考

汉语言文学《岭南文化》第一次作业一、填空题:1、岭南汉民族中,有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三大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

3、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4、“凤凰民俗”是属于福佬民系。

5、黎族最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是“三月三”。

6、“牛王诞”是壮族的节日。

7、广东的瑶族分为排瑶、过山瑶两大支系,区分两大支系的标识是头饰。

8、水上居民生活习俗的最大特点是“浮家江海”、“以舟为居”。

二、问答题1、三大民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其主要特征表现在:第一,广府民系。

主要居住在珠江三角洲,操汉语粤方言,属壮侗语族;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等、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容易接受外国文化,同时又不忘本。

第二,客家民系。

始终操客家方言,恪守“宁卖祖宗田,莫忘祖宗言”的谚训;念念不忘祖宗盛德;多以族团围屋而居;客家人一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客家山歌是客家民俗的典型风习。

第三,福佬民系。

他们具有强烈的商品意识;富有冒险开拓、开放融合、搏采众长的精神,但急功近利、行为短期化;潮州功夫茶、潮剧、游大标、扣英歌等都是福佬民系所特有的。

2、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有什么不同特质?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相比较,具有自己的特质,主要表现在:第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

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使者达奚司空的对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著名的岭南画派具有传统的画法,同时又借鉴了西洋画的长外与优点而形成的;广东音乐大胆采用了外来乐器;粤菜不但吸收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而且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实业家大胆采用机器生产和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文化思想上,兴办学堂、创办刊物、组建社团等宣传西方文化;在工商界中出现影响较大的“广铁”、“广彩”、“广船”、“广纱”、“广钟”等都是南北技术融合,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果。

第二,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一方面表现在对固有文化传统精华的吸收,另一方面提倡“创造新器”、“著作新书”、“启发新俗”等,在近代文化史上,涌现了如高剑父、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林则徐、洪仁玕、冯如、詹天佑等文化名人。

第三,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

唐宋时代广东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区,到了清中叶以后,随着国际市场对茶叶、丝绸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本地区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心理发生了深远的影响,铸造了岭南文化讲求实利实惠,偏重商业的倾向。

汉语言文学《岭南文化》第二次作业一、填空题:1、“五羊神话”是一则史前拓殖神话。

2、“五羊神话”源于《说郛》所收的《广州记》和《广东新语》。

3、门人法海收录六祖惠能当年法道之说成集之名《法宝坛经》。

4、惠能六祖在公元638年出生于新州夏卢村,他的宣传观点是“见性成佛”。

5、广东唯一带有强抢性的传说是海幢寺《猛虎石》传说。

6、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是《海珠石的传说》,如今广州的海珠路、海珠广场、海珠桥、迎珠街均与之有关。

7、惠能六祖是我国南宗教派创始者,是佛教禅宗第六代继传人。

8、惠能六祖削发受戒在广州法性寺,开坛说法是在韶关曹溪宝林寺。

9、“岭海千年第一人”是指张九龄。

10、广东至少有两个“刘三妹”,一个在新兴,一人是在兴梅。

11、广东最著名的“三妹山”在阳春市。

12、“击鼓报猜”是广东的潮汕的习俗。

13、最特色的“广货”谜语是“《吃田螺》”。

14、记录广东人与外国商人、传教士友好往来的事迹的故事有《波罗庙的传说》、《西来初地的传说》、《光孝寺的传说》等。

二、简答题:1、潮汕灯谜的特点。

答:潮汕灯谜有以下几个特点:⑴在内容上:①具有高度政治思想内容。

如谜语:“清朝皇帝戒鸦片,三令五申难实现。

广东地方民更伤,新华盛世才欣忭。

”及时反映了当时广东的政治风云。

②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巧借当地山川风物,风情入谜,状绘了一幅幅南国的风俗画卷。

⑵在艺术上:谜面之美,谜义之精,谜底之切,底面扣合之妙,底面用材之新,表现手法之多样,法门谜格的参补,都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

①法门多达40多个,常用的有传神、会意、别解、谬解、反射、章旨、形象、问答、拟人等。

②谜格也有40多种,如秋千格、卷帘格、双钩格、求凰格等。

2、从《海珠石的传说》到《偷不走的铜宝珠》到《猛虎石》看广东人的开放心态。

答: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的是《海珠石的传说》,情节是:胡贾识宝,与持宝者公平买卖,获宝而归。

宝石依恋故土,在贾胡运往国外途中跃入江中,潜藏于巨石之下,使得这颗巨石充满了珠光宝气,因而得名“海珠石”。

《偷不走的铜宝珠》情节是:盗宝洋人三次重金收买盗贼去盗佛山祖庙上的铜宝珠,耗尽财物,偷来的铜宝珠又跑回去了,最后洋人活活气死。

唯一带有强抢性传说的是海幢寺《猛虎石》,其情节是:日军侵略者曾多次强抢海幢寺中的那块形似猛虎的太湖奇石,用尽各种办法,都没能达到目的。

去的人都没能回来,都叫猛虎吃了。

造成广东涉外故事的开放心态的原因有四:一,广东在地缘上形成一个开放的格局,易于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二,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广州最早成为我国对外通商口岸和手工业基地。

三,处于中西文化要冲的广东,更容易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导向现代文化的变通心理。

四,广东华侨遍布世界各地,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的沟通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广东涉外故事反映了广东地方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人民的生活、生产、心理、风俗及其所表达的人民的是非观念、道德观念、伦理观念、审美观念等。

繁荣的商品经济和实利重商的思想倾向,使广州文化显得兼容、灵活、宽阔、新颖。

它以经世致用为其基本精神,兼容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意识,和讲求实效的社会心理。

这些特质构成了广东民间故事的传统内核,使之区别于封闭式的内陆文化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洋人盗宝”故事。

3、谈广东的“刘三妹”在各地称谓不同看歌谣具有流传性的特点。

答:广东对刘三妹的称呼各地不一。

梅县、兴宁一带称刘三妹,那里至今有“自古山歌从口出”的美誉;新兴也称“刘三妹”。

瑶胞有“春歌正月初一、三月初五,秋歌八月十五”的风俗。

清远、肇庆、阳春一带,有称刘三妹的,也有称刘三姐的,这些地方有跳禾楼、唱禾楼歌的风俗。

连县、阳山一带有称刘三姑、刘三娘;阳江称之为刘三妈;电白称之为刘三嬷。

阳江县志载有该县“跳禾楼”风俗由“刘三妈”所传的记载。

在这丰富多彩的民间歌唱风俗中,可以看到各民族民间文化的互相交流和影响。

这不仅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歌祖刘三妹通解各种间律,而且一种风俗的形成与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条件都密切相关。

另外,对刘三妹不同的称谓反映了不同的年龄层次之外,由于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丰富,她的歌唱风格亦发生了变化,反映了从刘三妹至刘三 成长的过程,反映了广东的刘三妹和广西的刘三姐气质的差异。

4、为什么说《禁钟与仙藤》和《花地的来历》这些故事特点铸造了广东人的风格。

答:广东的《梦钟与仙藤》的故事与内地有所不同:五仙观悬挂铜钟的仙藤虽然被盗,但换来的是一条代表西方工业技术的铁链;仙藤变成了一条鱼窜到了珠江上游,洋人没有受到惩罚。

五羊城也没有因五仙观的宝物被盗而从此因此衰败,铁链悬挂着大钟显得更名稳固了。

在这中西文化的撞击中,广东人善于吸纳对方的长处,健全壮大自身,而不是总以同化或消灭对方为快事。

这说明了广东人增长了见识,冷静分析了中西文化的优劣,吸取了历史文明中有益的成分,使之在我们的古老文化中增添了新的光彩。

《花地的来历》的故事内容是:菜农给燕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燕子把世界各地的花种带来了,使花地繁花似锦,集天南地北之名花于一地。

花地作为花城的缩影,广采博收、笑纳天下之名士,这是广州繁荣昌盛的奥秘。

此故事说明了广东人富于开拓精神,自尊自强,崇尚豪贤,注重道义,讲究法度和温存的生活方式。

经过历史文化的熏陶,使广东的人文气质别具一格。

他们重道义而不外露,喜开拓而又持重,能容忍而不悲怆,勇于冒险而求实。

他们把一切都看得很开,把功名看得很淡,那不是消极沉沦,而是在等待时机,一旦时机到来,他们就去拼搏、去奋战!汉语言文学《岭南文化》第三次作业一、填空题1、广东四大菜系是指广州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和海南菜。

2、享有“食在广州第一家”美誉是广州酒家,实际是在1935年创建的。

3、广州的第一家现代化茶楼是在十三行街,诞生号为“三元楼”。

4、竹筒屋是广州及珠江三角洲的城镇存量最多的传统民居。

5、“四点金”和“下山虎”是潮汕的民居。

6、旗袍是一种“衣皆连裳”的长衫,初为满族妇女的服装。

7、广东的动物舞蹈千姿百态,堪称全国之冠。

8、民间的动物舞蹈中较为普遍的主题是“驱灾除祸”。

9、电白的“双凤舞”是一种典型的祈祥舞蹈。

10、图腾崇拜与分享神的福佑是古人对动物的两种崇敬方式。

11、潮汕乡间盛行“赛大标”是一种春色活动。

12、广东号称花城的市镇有广州市和中山小榄。

13、素馨花是广州花市开业之鼻祖,是古代花田的霸主。

14、广州人十分讲究“意头”,仙人掌上嫁接一干花,称为“福星花”。

15、澄海的纱灯,又称花灯。

16、秋色活动不可少的项目有“舞十番”、“大头佛”。

17、梅菉飘色多与游花桥、品泥塑在一起进行,并称“梅菉三绝”。

18、广东灯色最有名的是佛山和潮州。

19、广东马色分纸马和布马两大类,纸马又叫“竹马灯”。

20、广东著名的水色有两处,一处是番禺市桥,一处是中山小榄。

21、岭南反抗封建婚姻的两种特殊方式是“自梳”和“串隆闺”。

22、广州、南海一带农村解放前有“生菜会”,时间是正月二十六。

23、广州、南海一带民间有两个盛大的节日,是正月生菜会,另一个是五月龙母诞。

24、被誉为“世界灯王”是1978年佛山民间工艺社制作的一盏稻草灯。

二、简答题1、广州茶楼文化的特点。

答:广州的茶楼文化,除饮食之茶、汤、菜、点等形态之外,建筑装潢的风格,室内陈设的流派,字画古董的雅趣,听歌品曲的娱乐,交朋结友的气度,洽谈经商的门道,无一不是一门高超的艺术。

广州人饮茶,重点不在茶本身。

首先是一种身心的自我调节;其次是离不开物质享受,它以精为主,以味为先;另外,广州人的饮食审美情趣是喜爱形象、直观,但又十分讲究意头。

广州的茶楼文化,还与建筑、装潢、园艺、盆裁、字画、花鸟等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更广泛的艺术情趣,也由于这此行业的广采博收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使广州的茶楼文化更加五彩缤纷。

2、广州竹筒屋的特点。

答:竹筒屋是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城镇现存量最大的传统民居。

它不同于我国一般房屋门面阔大开进深的结构,以开间小,进深大为特点,两者比例约为1:4至1:8不等,由前至后排列,旁开“冷巷”,中以天井间隔,进深增长则天井增多,形似竹筒。

3、客家围龙屋的特点。

答:客家围龙屋一般建筑在依山傍水的丘陵上,外观呈半圆形,层层叠叠,宛如一条盘缠的巨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