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向莆铁路青云山特长隧道施工总结报告

向莆铁路青云山特长隧道施工总结报告

向莆铁路青云山特长隧道(2#斜井)施工总结报告一、工程概况青云山隧道分为左线和右线两座单线隧道,其中隧道左线进口里程DK491+253,出口里程DK513+428,全长22175m;隧道右线进口里程YDK491+577,出口里程YDK513+414,全长21837m。

隧道最大埋深900m。

全隧道设置4座斜井和1座通风竖井。

左右线间每隔500米设横通道一个,在2011年7月23日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经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审批在2号斜井与正洞相交处增设11个左右线安全救援横通道和4座机械通风竖井。

我队负责的青云山隧道2号斜井施工,该斜井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凤际村境内,斜井全长2620米,综合纵坡为7.232%的下坡,每300米增设30米的缓坡段,施工中最陡坡度9.15%,围岩主要以Ⅲ、Ⅳ级为主,洞口及断层破碎带为Ⅴ级,与正洞的右线相交于YDK502+810,与线路右线前进方向的交角为70度,采用无轨运输双车道衬砌断面,开挖净空断面积为49.74m2,底宽为7.6m,高为6.37m。

该斜井是全线斜井中最长、坡度陡、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点。

斜井进入正洞后承担左右线(Y)DK499+992-(Y)DK503+837共计3845双线延米(合计7690米)的施工任务,往进口方向承担2818米,为7‰的反坡施工,往出口方向承担1027米,为7‰的顺坡施工。

2012年正洞全部完成后,经相关部门审批我队又承担正洞11个安全救援横通道和4座机械通风竖井。

二、自然地理概况2.1 地形地貌青云山隧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和莆田市涵江区,起点位于永泰县城峰镇穴利村,穿越青云山国家4A级风景区和藤山及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经莆田市大洋镇孝池村、莲峰村,止于庄边镇泮洋村,202省道大致平行线路纵贯全段。

隧道处于戴云山脉南段中低山山间地貌,山脉主要走向为北东~南西,山峰林立,沟谷深切,多悬崖峭壁。

总体地形:DK491+250~DK493+850地形标高65~590m,地形坡度相对较缓,一般20°~40°;DK493+850~DK504+700地形险峻,沟谷幽深,标高为230~1018m,中间最高山峰(对山)1031m。

地形坡度一般50°~80°,局部近90°,甚至倒悬。

DK504+700~DK513+430海拔标高为580~145m,地形坡度较缓。

隧道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较短,温暖湿润。

年平均气温19.5℃,多年平均降水量1400~2000mm,雨量丰富,每年4~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70%以上,并常伴随台风暴雨出现。

全年无霜期约296天。

隧址区内水系主要为永泰大樟溪及支流(十八重溪),水流量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

2.2 工程地质及水文特征本区以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下统的凝灰岩、凝灰熔岩、熔结凝灰岩为主。

剥蚀中、低山区构造发育,受构造影响,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火山岩和部分花岗岩存在不均匀风化现象。

山坡的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水不发育,构造破碎带和节理裂隙密集带地下水较为发育。

隧道围岩级别一般为Ⅱ~Ⅲ,隧道进出口、浅埋、偏压地段以及构造破碎带、节理裂隙密集带为Ⅳ、Ⅴ级围岩,隧道穿过几个断层,其中第八、第九断层富水量较大,设计第八断层为450m3/小时,第九断层为695m3/小时,但实际施工中第九断层涌水量达到了1000m3/小时,隧道洞身工程地质条件一般较好。

2.3 地震根据2001年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段地震动参数划分如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DK489+963~DK519+000(永泰至白沙)为0.05g;DK519+000~DK547+846(白沙至莆田)为0.10g。

根据设计,本标段结构物设计按7度设防。

2.4 气象特征永泰至莆田段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冬短夏长,春秋平分,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无霜期长。

下半年主要受来自海洋的湿润而温暖的热带或海洋气团控制,常刮南风;上半年主要受干燥寒冷的副极地大陆气团控制,盛行偏北风。

受海洋气候影响强烈,夏秋之交常受台风袭击。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由于受地形影响,全县各地气温悬殊较大,实测多年平均气温为15℃~19.5℃,极端最高气温为40.9℃,极端最低气温为–5.4℃,而高山地区的盖洋、盘谷往往出现更低值。

实测多年平均风速1.3~2.1m/s,最大风速20m/s。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600mm,年径流深975mm,不但年际间变化较大,而且年内分配亦不均匀,据统计4-9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73.7%。

莆田市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面临东海。

流域多年平均气温20.0℃,年降雨量1100~1800mm(自沿海向上游山区递增)。

极端最高气温39.4℃,极端最低气温-2.3℃,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060mm,无霜期约360天。

木兰溪流域风向以东北,东北偏北为主,台风多出项在7~9月,风力10~12级,最大风速40m/s,据统计,本流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8.1m/s。

本地区大范围暴雨有梅雨和台风雨两种类型,其中台风雨危害较大。

台风雨一般历时二、三天,时间短,强度大,多在7、8、9三个月,常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莆田市地处福建省沿海中部,为台风多发地区。

每年7月~10月受台风影响较大,平均每年5.6次。

其中,正面袭击莆田地区平均每年1.6次。

台风影响过程一般为2~3天。

本区域气象灾害较频繁,沿海地区主要为台风侵袭(可产生大风、雷暴、强降雨、风暴潮等)。

2.5 涉及到本标段的环境保护区本标段重点工程青云山隧道穿越的环境保护区: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藤山和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等。

①青云山风景名胜区、藤山及老鹰尖自然保护区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永泰县,面积52.5km²。

藤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永泰县,面积17617km²,主要保护对象为中南亚热带过渡性植物、灵长类、兰科。

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莆田市,面积3726km²,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北缘森林生态系统。

藤山自然保护区、青云山风景名胜区、老鹰尖自然保护区,自北向南相连接,且青云山风景区与藤山自然保护区相重叠。

青云山隧道(DK491+253~DK513+428)全长22175m, 在DK492+420~DK503+270下穿藤山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及缓冲区边缘,穿越长度约10.85km;在DK503+270~DK504+845、DK505+345~DK505+970、DK506+680~DK509+970段下穿老鹰尖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及缓冲区,穿越长度约5.49km;在DK494+070~CK503+970段下穿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青云山风景区范围包含在藤山自然保护区内),穿越长度约9.9km;隧道南、北洞口均不在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内。

本段线路采取隧道下穿,同时控制地下水流失,确保不因隧道工程的实施而产生的地表水渗漏影响地表植被生长;同时将隧道辅助坑道设在核心景区范围以外,以避免施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6 地热由于正洞隧道埋深最高为900多米,施工中在无水的地方产生地热,温度最高的地方有40度,结施工带来很大困难。

三、2#斜井施工3.1 临时建设施工考虑斜井进入正洞后四个工作面施工,监时建设中的工人住房场地、生活、施工用水、用电、材料堆放、材料加工机械及施工机械停放、砂石料、搅拌站等场地均按进入正洞后正常所需设计、布置;经测算临时建设用地共5490m2。

其中工人食堂及住房有1980m2;材料仓库480m2;材料加工房400m2;钢材堆放场地400m2;空压机房及配电室360m2;其中40m3的空压机5台,22m3的空压机5台;砂石料仓700mm2;搅拌站450mm2;设1000型的2台、750型号的2台;出碴车、挖机、铲车、交通运输车及机械维修场地720m2。

3.2 斜井施工斜井原设计为2060米,设计纵度9.3%,进入近300米后考虑进入正洞往出口方向离3号斜井太近,为了能让进入正洞后均衡施工,因此增长了斜井长度,将斜井改为2620米,平均纵坡7.232%,由于2号斜井处于大山脚下,进入126米后就有地下水,随着隧道的不断深入,涌水量不断增大,特别是遇到断层或破碎带,涌水量就不断增加,在斜井中最大涌水量可达300m3/小时。

3.2.1 抽水斜井抽水采用固定泵站与移动泵站相结合,每300米设置一个固定泵站,将安置两台或两台以上水泵,设置积水坑,根据隧道掌子面水量情况更换大小不等水泵,遇到水大就采用自制的移动台架大水泵抽水,最大抽水量一台可达220m3/小时,涌水量不大时就采用小型或中型水泵,边抽边打钻、装药、立架锚喷等工作,放炮出碴时将水泵移开。

由于斜井反坡大,抽水困难,掌子面汇水较快。

随着隧道的深入所有大小出水汇入掌子面,积水加快速度很明显,如果一个工序不及时或不到位,将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因此,我队加强管理,组织精干队伍,做好每一个员工三级培训,让他进入隧道就进入了角色,班组间做好衔接,现场值班人员24小时不离现场,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洞内拉通移动通信,在任何时候管理人员通知班组及个人都能准确、及时。

3.2.2 隧道开挖、出碴、支护开挖是决定赢亏最关键的一环节,开挖班组人员的素质及管理都是决定着开挖一个循环的时间、爆破进尺、光爆效果的质量,因为时间短就会加快循环,进尺好就加快进度,光爆好就不会浪费材料,节约成本。

我队开挖班组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员工,做事稳妥,技术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爆出3米多的进尺,在围岩好的地段都能见到爆破后的周边眼半孔,与同事关系处理融洽,尊重现场管理人员。

我队出碴所有机械都是自己所有,维修保养到位,员工随叫随到。

铲车司机技术过硬,能做到边出碴边平地坪,能在3分钟内就能装满一车的速度,出碴车进出隧道由于洞身成洞宽才7米,转弯困难,我队又每300米打一个错车洞室;车辆按排及时,从不存在洞内出碴时等车的问题。

我们支护班组是一组比较优秀的班组,个个都能吃苦耐劳,在斜井X0+500处断层立架支护时,涌水点、滴水点布满了整个洞的断面,长度有8米多,由于水大,立架挂网等电焊很困难,喷锚时砼很难喷上,我队支护班组上班工作就十来个小时,没有一个工人说一个“不”字;能有这样一个班组我队感到很骄傲。

就因为我队有了很优秀的现场管理人员、开挖班组、出碴运输班组、支护班组,他们敬业、不吃辛劳、密切配合的工作,才使得我们在2620米斜井在反坡大、涌水点多、出碴运输车转弯半径小而要求好技术人员等困难下勇于克服各种面临的难题,才有了我们2620米斜井从正式开工到斜井全部完成才11个月的优秀成绩,得到了业主、监理、总公司领导、指挥部及项目部的好评,在领导面前为我们正洞施工取得了很高的信用,我们很高兴能干到亚洲第四,中国第三长隧的特长隧道,我们也信心百倍地迎接挑战,我们我们的口是“只为成功想办法,不办失败找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