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风险投资案例
解决股东身份问题后,还须提供在境 外合法获得资金的相关证据,这在严控资 金外流和打击洗钱的大环境下谈何容易。 三家外资机构注入资金使蒙牛境外上市的 身份问题举重若轻地解决了。
首轮融资
2002年10月17日,三家投资机构以 认股方式向开曼群岛公司注入约2597万美 元(折合人民币约2.1亿元),取得了 90.6%的股权和49%的投票权。该笔资金经 毛里求斯公司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66.7%的 股权,其余股权仍由发起人和关联人士持 有。
首先,需要在境外建立一个框架,以便安放各 方利益。
2002年6月5日,开曼群岛公司在开曼群岛注 册成立,而于2002年6月14日,毛里求斯公司在 毛里求斯注册成立。毛里求斯公司自注册成立以 来一直由开曼群岛公司全资拥有。2002年9月23 日,金牛和银牛于英属处女群岛注册成立。金牛 和银牛在注册成立时,其股东包括发起人和其它 人士,包括蒙牛的投资者、业务联系人和雇员。 在三家金融机构投资者投资前,金牛和银牛各自 拥有开曼群岛公司已发行股本的50%。
到2003年,蒙牛上市已经水到渠成, 丰硕的果实等待着收获。上市前的股权重 组在两个层面进行: 1、开曼群岛股权层面的重组完成各方利益 的分配 2、金牛、银牛股权层面的重组实现对管理 团队的持续激励。
上市融资
2004年6月蒙牛股票在香港持牌上市了。 本次共发售3.5亿股,股价3.925元。获得 206倍的超额认购率冻结资金280亿港元。 在香港股市一直低迷、蒙牛股票定价偏高 的情况下市赢率高达19倍。蒙牛克服上述 不利发行条件的出色表现,充分说明香港 乃至国际资本市场对大陆优秀快速消费品 企业的投资热情及接纳能力。
首轮融资
蒙牛的业绩得到投资机构的认可,但 是钱并不是直接投给蒙牛的。因为根据中 国法律合资企业的股权转让需由商务部批 准,并且两次交易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2 个月。也就是说中外合资企业的股权根本 无法自由交易,更不必说在国际上流通了 。为了接受这三家机构的投资必须进行一 系列的企业重组。
首轮融资
“内蒙古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得到境外投 资后改制为合资企业,而开曼群岛公司也 从空壳演变为在中国大陆有实体业务的控 股公司。
次轮融资
获得第一轮投资后,迅速成长中的蒙牛 对资金的需求仍然十分巨大。
虽已上市在望,但一年的等待将使蒙年 错失发展良机,三家机构再次向蒙牛注资 。这是他们向蒙牛这只篮子里再次放入鸡 蛋,风险累积并放大了,故第二轮投资的 风险控制方式可谓登峰造极。
蒙牛乳业初创
900万元相对于创业者心中的宏大 目标实在太寒酸了,但牛根生们有他 自己的优势: 1、对乳品行业的运营规律有着的深 刻认识和把握 2、拥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和可资利用 的市场渠道。
蒙牛乳业初创
蒙牛在第一个年头剩下的3个半月就实 现了3730万元的销售收入。过了这道坎蒙 牛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了,它的销售收 入开始以223%的年复合增长率上升。2000 年是2.467亿元,2001年升至7.24亿元、 2002年再升至16.687亿元,2003年跃过40 亿元!产量由初期的5万吨增至2003年的90 万吨。根据AC尼尔森在中国24个省份的调 查,2004年1月蒙牛液态奶的市场份额为 20.6%(以销售额计)。
次轮融资
三家投资机构仍然结伴而行,通过认购 开曼群岛司的可换股证券注资3523万美 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
与第一轮投资不同,三家机构为了避免 风险,在第二轮注资时没有采取认股形式 。
PS: “可换股证券”说白了就是对被投资的公司没把 握。你经营得不好我的投资仍表现为债权,到期 还我本利。你经营得好,我就将债权转为股权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
0944048 王骁烈 0944049 沙文迁 0944050 杨宣莹 0944051 张鹿陪
蒙牛乳业初创
1999年,在中国乳业老大伊利当了10 年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被开除了。失 业的牛根生决定自己创业!
凑集启动资金是创业者遇到的第一道 坎,几个人跑遍全国、东拼西凑了900万元 ,于1999年8月18日注册成立了“内蒙古蒙 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包括牛根生在内的 10位创业者有5位是来自伊利,可谓经验丰 富、往绩彪炳。
上市融资
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是最大的赢家。三 家机构两轮投资共支付6120万美元。本次IPO出售 由原计划的1亿股增加售股额至1.525亿股。
上市后,三家机构执有的股票市值为2.3亿港元。第二 轮投资是以认购可换股票据形式注入的,将于上市后12个 月转换为3.68亿股,总股份将达13.68亿股。必将蒙牛 2004年赢利摊薄,并按20倍市赢率计算,该部分股票价 值约16亿港元。也就是说在蒙牛上市之日三家机构获得的 现金及持有的权益估值合计近25亿港元!由于仍持有相当 数量的蒙牛股份,三家机构还将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从 蒙牛下的业绩成长中获益。
管理和控制
首轮投资之前蒙牛的股权架构
首轮投资前开曼群岛公司、金牛、银牛及毛里求斯 公司的股权架构
首轮融资
在三家投资机构进入前金牛、银牛的 股东组成与“内蒙古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的股 东及高管组成是重叠的。在企业重组后他 们对蒙牛的控股方式由境内身份直接持股 变为了通过境外法人间接持股,这种安排 为开曼群岛公司以“红筹”方式在海外上市铺 平了道路。
次轮融资
由于蒙牛业务发展神速超过预期,2003 年预计可实现税后利润2亿元以上。开曼群 岛公司亦于次轮投资完成前,就所有已发 行普通股宣派股份股息。
在分派股份股息及次轮投资完成以后, 管理层股东拥有开曼群岛公司65.9%已发行 股本,并控制开曼群岛公司的相同投票权 ,三家机构则占股34.1%
上市融资
上市融资
与“三大国际投资机构”的丰厚收益相 比,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只得到价值不到 两亿港元的股票,持股比例仅为4.6%。 2005年可转债行使后还将进一步下降到 3.3%!好在牛根生握有牛氏信托和谢氏信 托股票的投票权,使他最终可控制的投票 权达到39.5%。稍高于三家机构所持的 34.9%,属于相对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