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景”写作指导

“风景”写作指导

“风景”写作指导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5年第10期
董新明
文题设计
物换星移,冬去春来,这是大自然的风景;霓虹闪烁,大厦摩天,这是都市的风景;亮丽
青春,朗朗书声,这是校园的风景。

诗人卞之琳《断章》中“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
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的情境,有人认为堪称最美的风景。


也有人说,最美的风景总是在不能到达的远方;还有人说,在善于发现的眼里,到处都有美景。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请以“风景”为话题,自拟题目,不限文体,写一篇800字左右的
文章,不得抄袭。

教师开场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见过无数的风景。

“风景”的含义,既有自然风景,又有人文风景,
即饱含感情的精神世界。

以“风景”为话题来写作,选材是很宽泛的。

如果在构思表达上不够周密而失之粗疏,那
么势必会出现种种失误。

话题作文“风景”的失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纯写自然景观,“遗忘”人文风景。

这是学生理解题意、领悟主旨的偏颇。

如写“故乡的风景”,某考生就从山、水、树三个
方面入手,抓住特征,或淡汝,或艳抹,比喻、拟人、排比全用上……自然风景写得很美了,
可缺乏人的主体活动,那风景就少了一份灵动,一份活力,无异于电影电视中的“空镜头”。

二、写自然风景,缺少提炼,一味记流水帐。

这是平庸之作的主要诱因。

细化为三点:
1、就节令而言,从美丽的春天、热情的夏天、丰稔的秋天一直写到寂寥的冬天,每一个季节都有“最美的风景”。

2、就时刻而言,从晨光熹微着笔,早上有美的风景;上午阳光灿烂,风景如画;正午太阳似火,蝉声热烈,又是一番风景;午后骤雨降临,雨后彩虹高挂,大地景象簇新;夜晚繁星满天,游人如织,显出安宁……末了,一句赞语:一天之内,最美的风景真丰富啊!
3、还有写小区、校园及其他公共场所的“风景”的,通常的思路是:先从总体轮廓上运笔,赞叹一句,点出“最美的风景”;然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区域局部地写,或从外到内,或
自上而下,或由近及远,或先中间后两边……构成“风景”主体;篇末回应开篇,议论作结。

这种“捡到筐里就是菜”的“风景”篇,颇类似于建筑说明文的写法。

学生互动
思路①《风景,这边独好》享誉天下的洈水风景区美不胜收,风光独好。

这里有蓝汪汪的
湖水,幽深峭拔的溶洞群,绿意葱茏的小岛,战国时颜将军的古墓等等。

它还有令人称道的人
文景观。

游客爱护景区自然环境,不乱扔垃圾;中学生主动给外国游客带路,介绍景点……自
然景观与人文风景浑然融为一体。

思路②《足下风景》我坐在街道旁的长凳上,等候一同去买书的伙伴。

街上行人匆匆,我
托着下巴出神。

无意间,我低头打量行人的脚步。

一双皮鞋、一双高跟鞋、一双童鞋、一双黑
布鞋,种种风景从我眼前水一般掠过。

突然,一双淡黄色的帆布运动鞋,踩着我很熟悉的那份
欢快和活跃走过来了。

这是我心中最亮丽的风景!
思路③《留在心底的风景》山村学校沸腾了!谢春同学参加数学竞赛获得了一等奖,并且得到了畅游海南岛的机会。

因随爷爷采药而摔断右腿的同学兰花,请求谢春回校后给她描述大海,因为兰花是个热爱大海的孩子。

经过谢春的动情讲述,加上兰花的充分想象,兰花的桌面出现
了一幅画,有落日、海浪、沙滩,一片蓝,深蓝。

画名就叫《留在心底的风景》。

思路④《心弦上不逝的风景》夕阳下,母亲慢悠悠抽烟的背影是我心上不逝的风景。

其实,母亲染上烟瘾,是因为身处家大口阔、她不得不倾心付出这个特殊处境中。

母亲挑灯为孩子们
做棉鞋,困了,乏了,父亲就点上一枝烟递给她。

母亲吸烟的同时,总伴有一阵难受的咳嗽。

天长日久,她的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

母亲那幅动人的风景,久久地烙在我心中。

思路⑤《最后的风景》晚年的外公,被查出患了肝癌,且是晚期。

亲人们对他瞒着实情,
而有预感的外公故意不让家人知道。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外公很开心地吃喝,很愉快地交谈,
家人也极力满足他的精神需求。

这一家人把痛苦演绎成了风景,最后外公微笑着离开人世。


最后的风景令人动情落泪!
佳作呈现
足下风景
何一
我坐在市中心街道旁的长凳上,快下午3点了,芸还没来,明明讲好2点半去新华书店买
书的。

被下午3点的太阳烤的滋味可不好受,我耷拉着脑袋,手撑着下巴发呆。

眼前是人们或急或缓的步伐,一个个地走进我的视野,又迅速地离去。

裙角、西裤交错混
杂着,相遇了又飞扬着远离。

一阵眼花缭乱之际,惊异于这片世界下端的空间,被一条条腿构筑、支撑,却又显得格外缤纷多彩,一双双脚在鞋的“包裹”中,踏着底下的这片土地前行着。

一双皮鞋。

乌黑的,在阳光下骄傲地闪耀着乌亮的光,伴着自信而坚定的步伐,显得更加
铿锵有力。

是位成功的商人?我胡乱地猜测,看着那乌亮的光渐渐远了……
一双高跟鞋。

“哒哒哒”的声音吸引了我的注意。

好精致!白色的鞋面一尘不染,踏着美
妙乐音,唱着欢歌,这道足下亮丽的风景线渐渐隐去……
一双童鞋。

小小的鞋着实可爱,里面想必塞着一双同样小小的脚。

不知是小猫还是小狗的
卡通脸在小鞋上笑开了花,稚气的步子踩着童鞋的“吱吱”声,还有小主人嘴里听不清词儿的
嘟哝,儿歌般地唱远了……
一双黑布鞋。

张了个小口,也许太旧了吧,小口子里竟还隐隐约约透出主人的脚指头。


旧得发灰,不知道经历了多久的岁月,鞋底已经薄得似乎可以让鞋里的脚感觉到地上所有的凸
凸凹凹。

我好奇了,第一次把头抬起来——一张多黑多老的脸啊,就像那老布鞋,黑而破旧,
甚至有点黯淡地发着灰色。

随即我看到一只伸过来的手,手上还有一个破破的瓷碗。

“好心的
小姐,帮帮忙吧。

”他的话和瓷碗里的几枚小钱币好像都在闪动着。

我掏出了一张五角的旧钞,盖住了瓷碗里硬币闪着的刺眼的光。

“黑布鞋”满意地走远了……
我又低下了头,托着腮。

一双双的鞋,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大小,不同的形状,在我眼前
像水一般流过。

蓦地,我看见了一双淡黄的帆布运动鞋,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踩着我很熟悉的那份欢快和
活跃走过来。

哦,我笑了。

芸来了。

亮点揭示
作者用她那聪慧的眼光,在候人的间隙捕捉了优美的“足下风景”。

目光所及的是一双双
不同大小、不同色彩、不同形状的鞋,而她善于挑拣,从“一双皮鞋”“一双高跟鞋”“一双
童鞋”“一双黑布鞋”上用心揣度它们各自的神韵与蕴意,对“黑布鞋”的风景作了生动的点染,倾洒出“我”内心的一片人文关怀。

《足下风景》的语言富于弹性,饱含诗意之美。

如写
高跟鞋“踏着美妙乐音,唱着欢歌”,妙用拟人,奏出了生活的欢快与愉悦;写童鞋,“小小”的鞋,“小小”的脚,“笑开了花”,“踩着童鞋的声响”溢出浓浓的童趣;而写乞讨的老人
面容,用“老布鞋”就近设喻,用得熨帖而又深含怜意。

读此文,我们读出了比“足下风景”
更妙的风景。

结语
要写出成功的“风景”之作,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拟制一个精当的标题,“风景”嵌
入此题中,位置自由灵活,如《风景,这边独好》《心弦上不逝的风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雨天观风景》等;二是要有细腻、生动的“风景”点染,展示自然景观,要烙上鲜明的情感
色彩;抒写人文景观,要有厚实的铺垫;三是要有对“风景”蕴意的揭示,或提炼成一组骈偶句,或直接以抒情手法加以咏叹。

董新明,语文特级教师,已在《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报》《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世界》等70多家刊物上发表教研著述800余篇,发表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100余篇。

教研论文获省、国家级一等奖10余项,参与或主持省、国家级两项科研课题实验工作。

指导学生发表习作800余篇,先后培养出杨念念、陈婷婷、张元元等30多名优秀文学少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