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史心得体会篇一:学习《自然科学史》的心得体会学习《自然科学史》的心得体会大三上学期开设的《自然科学史》这门课很有趣味。
拿到这本书,我就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
这本书和其它科目的教材完全换了风格,像一部纪录片,又似一本科学杂志,内容丰富,涵盖广泛,在学习任务繁重的大三,这门课则带我们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时代,认识了一个又一个伟人,学习这门课的确是一种精神享受。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
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
自然科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找自然现象的来因。
自然科学认为超自然的、随意的和自相矛盾的实验是不存在的。
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
由对自然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可以引导出大自然中的规律。
“一个超自然因素是不存在的。
”近代科学是在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
其过程可大致描述为:古希腊(理性)——> 中世纪(基督教)——> 文艺复兴以后(经验主义)从希腊的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万物源于水的命题,到现在的核威胁,环境危机;从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钻木取火,徒手打猎到现在的机器生产;从以前飞鸽传书,快马加急到现在的电话、电子邮件、飞信联系;从以前的衣不蔽体到现在的五彩缤纷。
这一切,都是借助科学的进步,科学的产物,享受优越的生活。
科学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益处。
自然科学不仅是改造世界的潜在力量,也是人类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宝贵资源。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主线,是自然科学教育的基石,它蕴含着极大的教育价值,是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
自然科学发展史是研究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依据历史事实,通过对科学发展历史过程的分析来总结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并揭示其规律。
在漫长的科学发展史上,近代曾出现了三次严重的危机,并由此带来了三次重大的突破,从而推动自然科学进一步向前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
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
在西方,通过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喜帕恰斯、托勒密等人的研究,已经提出了不同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最具理论色彩,又是提出理论模型最多的一门学科。
同时,天文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种田靠天、畜牧靠天、航海靠天、观测时间也靠天,这就必然会有力推动天文学的发展。
然而,天文学在当时又是一门十分敏感的学科。
1954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
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辉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但从宏观上看,科学发展是落在生产技术的后面。
科学的发展不是凭空进行,而是以已有的科学成果为发展的起点。
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出版了《宇宙发展史概论》,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星云假说。
较好的解释了太阳系的某些现象。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19世纪道尔顿提出原子论,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19世纪是科学时代的开始,在天文学领域,开始论及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
在地质学领域,英国的地质学家赖尔提出地质渐变理论。
在生物学领域,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相继被发现。
在化学领域,原子-分子论被科学肯定;拉瓦锡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律的图表和《元素属性和原子量的关系》的论文。
十九世纪最重大的成就是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科技发展史上一项划时代的成就,并广泛渗透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群体化、社会化、高速化的趋势和特征异常明显,我们随时可能面临新的危机,新的挑战,只要我们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科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自然科学史内容是人类精神的资源宝库,进行科学史的教,可以更好的地促进学生的人性发展。
相反,对科学自身发展的忽视,导致学生不能动态地把握科学的本质,自然科学中的精神资源不能有效地变成学生的精神财富。
理解自然科学的起源和历程,有利于他们从历史维度去把握科学的本质。
基于科学史教育多方面的价值,科学史内容已越过教育的边界走进科学教育的领地,重视自然科学史的教学,已成为国际上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
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需要理解,科学是它的历史的反映,科学是一个处在不断变化中的事业。
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活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让学生懂得学习科学不分男女、种族和文化背景,自然科学发展史是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一个儿童都可以通过科学教育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促进精神世界的发展。
在自然科学教育中,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已逐步引起注意,对科学史的教育价值有了一定的认识。
通过学习自然科学史,不论是开展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素质,还是活跃思想,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都有积极意义。
教育价值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提高人的政治思想觉悟,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影响人的道德素养和个性,如无私奉献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顽强拼搏的作风,追求真理的勇气,敏锐的洞察力,求知的好奇心等;培养创造性思维;理性精神与求真意识、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以及公平精神和宽容意识。
历史实例的介绍可以帮助我们看到,科学事业是富有哲理的,是社会性的活动,是充满人性的。
总之,从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科学的本质、科学的人性以及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篇二:学习自然科学史的心得体会学习自然科学史的心得体会在大一刚开学的这个学期我选修课,我选择了自然课科学史这门课程,其实在我刚看到这门课程时我就贴别喜欢它,我就没有考虑就选择了它,无论它有多少学分,我都愿意去学它,我觉得这远远不能用分数来衡量的。
事实也证明我的选择也是正确的,在这门课程中我也学会了许多关于古代近代的科学成果及科学的无限努力,学会了他们对科学事业的无限的追求的精神,他们像一部记录片,又是一本科学杂志内容丰富,涵盖广泛,在学习任务不算繁重的情况下,这门课程带我穿越一个又一个时代,认识了一个又一个伟人,学习这门课程的确是一种精神享受。
自然科学史不仅是改造世界的潜在力量也是人类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宝贵资源。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主线,是自然科学上的教育基石,它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是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自然发展史是研究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规律的科学,它根据历史的事实通过科学发展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过程来总结分析,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并揭示其规律,在漫长的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近代从出现了三次严重的危机,并由此带来了三次重大突破,从而推动了自然课科学向前进一步发展。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世界和包括人得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地各门科学的总称。
认识的对象时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类另行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
认识的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
自然科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找自然现象的来因。
首先讲了关于我国古代的自然科学知识。
在古代科学知识中着重讲了物理和医学的知识,在物理学中,我了解到了我国古代的力学磁学和光学的发展。
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古代的科学家们无论在多艰苦的条件下任然创造了那么显著的成就真让我佩服,对于那时医学更可谓先进那时的先进医学发展到一直沿用于现在。
接着我学到了关于世界各种各国的自然科学在近代自然科学史主要是以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在西方,通过毕达哥拉斯柏拉图托勒密等人的研究,一提出几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最具理论色彩的理论模型最多的一门科学。
同时天文学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种地因靠天,畜牧靠天,航海靠天,观测时间也要靠天,这就必然会推动天文学的发展。
天文学在当时是一门十分敏感的学科,在天文学的领域中两种宇宙观新旧思想斗争十分激烈。
特别是到了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的阻挠,但是当时大科学家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对科学的追求,并且促进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在文艺复兴时期蓬勃发展的那一刻,文艺复兴大大解放人们的思维同时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他从1506年开始,在弗洛恩保的教堂的阁楼上对天象仔细观察了进30年,从而创立了一种天文学的新理论---日心说,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日心说的提出恢复了地球普通行星的本来面貌,猛烈的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这个学说的提出是天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辉煌,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但是从宏观上看,科学发展是落在生产及技术的后面,例如,钟表在实践中已广泛应用但是人们并没有懂得哪些因素决定这钟表运动的周期。
从微观上看,古典力学的发展比较完善,在天体力学中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1632年,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的论述了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把天上和地下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中,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性的概括和综合,但在这一时期其他科学还很落后,主要在收集材料积累经验进行分门别类的初步整理概括,在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耐致力于对植物的分类,他写自然系统一书使杂乱无章的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形成了一了完整的系统,在化学领域,英国科学家泊伊尔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他被称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德国科学家施塔尔提出然素说解释化学反应,燃素说作为化学的理论成果统治了化学界近一百年。
科学的发展并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必须以已有科学成果为发展的起点,当时已有的天文学数学的发展为力学的创造了前提,而力学发展比较完善状况有促进了哲学的上机械自然观的形成。
因为从人类的认识规律上看,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从简单到复杂,认识机械运动是科学认识的第一任务,在科学认识第一阶段暂时把事物看成彼此无关的固定不变的东西进行研究是可以理解的,一旦科学家们把一切高级复杂运动都简单类比为机械运动,并且把力学中的外力照搬过来就变成了否认是事物内部矛盾的机械外因论,他们认为,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只是有时间上的扩张,展现其多样性,而在时间上没有变化,没有发展历史,不变的行星一定始终不变的绕着不变的太阳天运行,由于当时人们不理解物质的发展,不能回答自然界的一切从何而来,最后只有归结于神的创造力来解释,自然科学在这是又回到神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