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优质课课件

2020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优质课课件


练习1:2004年福建卷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阴。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字。请找出诗歌 中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字,并赏析。
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是“凉”字(步骤一) 。“凉” 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凉(心境孤寂)(步骤二) ,由床上 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步骤三),愁情、 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步骤四) 。
练习4:问题: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
横江词(其一) 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山,白 浪高于瓦官阁。
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一二名 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 三四句用语夸张,想象奇特,焕发着积极浪漫主义 的光彩,语言明朗率真。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 驰骋丰富奇伟的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 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第三句“潮平两岸阔”的“阔”,与“湖平两岸失” 的“失”字,哪个更好。
“阔”字更好(步骤一) ;阔是空阔,开阔之意(步 骤二) ;春湖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步骤三) ;“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 强烈感受(步骤四) 。
练习3: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生。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题:这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步骤 一)。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 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 行之人(步骤二),以此来表现自己思家之情 (步骤三)。
练习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 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咽”,“冷”。“咽”有“呜咽” 之意,“冷”有“阴冷”“冰凉”之意,山中的流泉 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 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 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 的意境。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价 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 处?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描绘了时序匆匆 交替的景象,(步骤一),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 江春在旧年将尽时闯入人间,将赶走严冬,作者把“日” 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 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 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步骤二) ,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 的生活真理(步骤三)。
江 间 作 四 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诗歌中“拳” “退”最为传神(步骤一)。 拳, 蜷缩;退,向后移动(步骤二),白鹭蜷缩栖息在沙滩 上,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安然恬静的神 态;天空如此高远辽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 是在向前飞,而是向后退去(步骤三),这样写构成 了作者在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恬静安然的画面 (步骤四)。
练习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后练习。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请结合全 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 句进行简要赏析。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分析语言风格型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艺术)。
答题步骤: ①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风格(特色)。 ②析:具体分析这种风格(特色)。 ③评:表达的感情或营造的意境。
例1: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练习6: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 法吗?为什么?
答:①同意。②看,在诗中指回望, ③离人孤独 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 断,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 敢看的形象。 ④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 离别时的酸楚之感。
诗歌语言题常规命题方式
一、鉴赏诗歌用字(词)之妙。 二、鉴赏诗歌用句之妙。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眼”型题
提问方式: ①诗中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从某联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
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题步骤:
①定字:肯定“好”或哪一个更好; ②释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③摹景:还原该字在句中描摹的景象; ④点情(境):出该字表达的感情或烘托的意境。
杜甫:沉郁顿挫 李白:豪迈飘逸 杜牧:清健俊爽 王维:诗画一体 高适:悲壮苍凉 陆游:悲壮爱国 李煜:伤感细腻 苏轼:旷达豪迈
再见
炼句型:
提问方式: ①某联或某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②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①描景:描述诗句描绘的情景; ②析句:结合诗句分析; ③达情(造境):该句表达的感情或营造的意境。
例1: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练习5:
六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
要的赏析
诗歌在语言上委婉含蓄,极具讽刺性。 第一句中 的“桑无叶” 、“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 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 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一样“忧”, 两样情,诗人的同情和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
答: 网,有“网子、网罗”之意(步骤二),诗人 用了想象、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丝丝小雨被编成 了网子,想要网住春天的情景(步骤三),生动、新奇 地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步骤四)。
练习3:(全国卷Ⅰ):
江 间 作 四 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 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 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 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 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练习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有人说,诗歌中“忽”字用的最好,为什么?请 简要赏析。 答:
②忽,有“忽然,不经意”之意, ③前两句写少妇 不知发愁,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 去赏春景,不经意间抬头,看到了杨柳,使她想起了 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 ④一个“忽”字将主人公的这种由喜悦到伤感情绪的 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孤寂悔恨之感。
练习2: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步骤一) 。这首 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寓问于答, 简炼 而自然,寓深沉于平淡之中(步骤二)。全诗景 中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慕而不遇的惆怅之情 (步骤三)。
答案: 诗歌描绘了手足亲人各在一方的情景(步骤1),
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喻离散的手 足,就像那纷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像深 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飞(步骤2),全句营造了一 种孤苦凄凉的意境,抒发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步 骤3)。
练习2: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练习2:(08全国二卷)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 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 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这首诗语言明快浅显、多用口语(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莫
教”、“惊妾梦”等语言口语化,民歌色彩浓厚(步
骤二),表达了闺中少妇对征人的怀念之情(步骤
三)。
练习1:
长干曲四首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步骤一)。 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 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让我们看到一个朴素率真 的船家女子(步骤二),这首诗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 的孤寂之情(步骤三)。
轻 淡风 月扶 失细 梅柳 花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