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涌出量测定报告(正文)
第一段(P2l1):上至C16煤层底板,下至玄武岩(P2β)顶界: 一般厚度93.76m,岩性下部主要为砂、砾岩组成,中上部主要为灰色粉 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C17a、C17b、 C18、C19、C20、C21、C23b、C24共8层煤,煤厚多在0.42—3.42m,其 中C17b、C18、C20、C24煤层为不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厚度属可采煤 层。各煤层平均总厚7.87m,含煤系数为8.4%。各煤层编号中,可采煤 层为C17a、C19、C21、C23b,各可采煤层平均总厚为5.8m,可采含煤系 数6.2%。
表1-1-1曲靖市贵信煤业有限公司莲花冲岔沟煤矿矿区范围参数表
拐点编号
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Y
矿1
2803441.76
35419420.19
矿2
2803091.76
35420316.20
矿3
2802835.75
35420248.20
矿4
2802599.75
35420259.20
矿5
2802251.75
35420142.20
年份
绝对瓦斯涌 出量
(m3/min)
相对瓦斯 涌出量 (m3/t)
绝对二氧化 碳涌出量 (m3/min)
相对二氧 化碳涌出
量 (m3/t)
瓦斯等级 鉴定结论
2012年 7.98
39.62
0.6
5.17 煤与瓦斯 突出
2015年 8.21
44.47
0.78
4.20 煤与瓦斯 突出
注:2013年停产检修,无采掘活动;2014年受政策性强令停产,井 下无采掘活动。
第四节 矿井通风监测监控
一、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通风网络 合理,通风设施齐全可靠。 二、风井位置及数量 矿井有2个进风井(即主斜井和副斜井),1个回风井、风井口坐 标:X=2802436.692、Y=35420104.782、Z=2010.633。 主要通风线路: 采煤工作面: 主斜井、副斜井→井底车场→1860皮带运输巷(1875材料运输石
矿井监测监控主机型号为KJ78N;生产厂家北京中煤安泰机电设备有限
公司,安装时间为2007年3月。井下监控系统共设置8个KJF83型智能分
站,安装各类型传感器56个,其中:甲烷传感器18个、风速传感器4
个、温度传感器14个、水仓液位传感器2个、设备开停传感器10个、CO
传感器5个,负压传感器3个,系统各类传感器的种类、数量及安装设置
35419598.21
矿13
2802673.23
35419651.43
矿14
2802813.14
35419654.62
矿15
2802971.43
35419658.23
矿16
2802971.75
35419418.19
开采深度由+2030m至+1855m,矿区面积0.6552平方公里
四、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条件 (1)地层 本矿区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P2β)、龙潭组
工作面煤壁线以外10m处的回风巷中,分别测定3次(测法同前),取 其平均值。其他采煤方法参照此方法执行。
5、掘进工作面风流中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测定:应在掘进工作面 回风距汇风口10-15m处测瓦斯浓度(测法同前);在工作面第一架棚 左、右柱窝距帮、底各200mm处测定二氧化碳浓度,分别测定3次取其 平均值。
一、矿井开拓方式 采用斜井开拓,主斜井井口位置:X=2802095.663, Y=35419662.229,Z=2003.507;矿井划分为1个水平(即+1860m水 平)。 二、采煤方法 采煤工作面采用壁式采煤法进行回采,现有一个采煤工作面(1906 配采工作面),采煤工艺为手镐落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2.4mπ型 梁,顶板管理方式为全部垮落法。 三、掘进方式 掘进工作面手镐掘进,现有2个掘进工作面(1802回风巷掘进和C8煤 回风上山掘进);18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巷道掘进断面积5.67m2,净断 面积5 m2,采用工字钢梯形支护;C8煤回风上山掘进工作面巷道掘进断 面积7.2 m2,净断面积6.70 m2,采用U钢半圆拱型支护。
褶皱(1条)。 (3)煤层 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地层总厚度260.75m,
假整合于峨嵋山玄武岩之上,煤组厚度变化较大,倾向变化不明显,有 自浅而深厚度变大趋势。煤组共含煤层35-60层,总厚34.37米,含煤系
数13.2%,其中,可采煤层11层,可采煤层厚度17.73米,含煤系数
第二节 矿井生产建设情况
莲花冲岔沟煤矿始建于1992年,2004年进行3改9万吨/年技术改造建 设,2010年12月3日曲发改工业[2010]34号文(曲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麒麟区莲花冲岔沟煤矿3改9万吨/年)扩建工程投产验收的批复, 莲花冲岔沟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为9万吨/年。
第三节 矿井开拓及采煤方法
第六章 鉴定结果 第一节 鉴定结论 第二节 鉴定结果分析 第三节 措施建议 第七章 附表 附图 附件
第一章 矿井基本情况简述
第一节 矿井概况
一、矿井位置 曲靖市贵信煤业有限公司莲花冲岔沟煤矿,位于恩洪矿区7井田中 部,属麒麟区东山镇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04°12′01″—104°12′34″,北纬25°19′29″— 25°20′07″。 二、交通运输情况 矿区有简易公路与曲靖至恩洪矿区公路相接,距曲靖市区80km, 距富源县70 km,有公路通过东山镇与曲靖、富源、罗平相通,交通较 为方便。 三、采矿许可证许可的开采范围、拐点坐标、矿区面积:详见表 1-1-1。
6.8%,根据岩性组合及含煤特征,分为三段: 第三段(P2l3):上至1煤层顶板,下至C8煤层顶板:一般厚度
78.24m,岩性主要为浅灰绿色薄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菱铁岩、灰 色泥岩、炭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含C1、C3、C4、C5a、C5b、C7共6层 煤,可采煤层一层,即C7煤层,煤厚为0.85米,其余煤层多在0.3— 0.5m内,属不可采煤层。各煤层平均总厚2.69m,含煤系数为3.4%。各 煤编号中,可采煤层为C7,可采煤层平均总厚为0.85m,可采含煤系数 1.1%。
组员 赵稳林 通风工
TM530302198612140637
组员 刘宝平 通风工
TM532201196302060659
组员 熊长全 瓦检员
TM532201197002130672
第三章 鉴定过程
第一节 鉴定方法
一、测点布置和气体浓度测定 1、测点选择:矿井总回风巷测风站、各水平、各采区、各采掘工 作面回风巷测风站。(如无测风站,可选取断面规整、无杂物堆积的一 段平直巷道做测点)。 2、测点布置:结合我矿井下现场实际情况,本次鉴定时布置了以 下测点:(1)矿井总回风巷A号测点;(2)主斜井进风B2号测点; (3)副斜井进风B1号测点;(4)1906配采工作面回风巷C号测点; (5)18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D1号测点;(6)C8煤回风上山掘进工作 面D2号测点。测点布置详见通风系统示意图。 3、矿井(翼、水平、采区)总回风巷风流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测 定:有支架的巷道,距支架梁50mm处测定瓦斯浓度,距巷道底部50mm 处测定二氧化碳浓度;无支架或用锚喷、砌碹支护的巷道,距巷道顶部 200mm处测定瓦斯浓度,距巷道底部200mm处测定二氧化碳浓度。以上 数据测定均需分别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 4、壁式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测定:在距采煤
门)→C9煤皮带运输上山(C9煤材料巷)→1906工作面运输巷→1906 联络巷→1906配采工作面运输巷→1906配采工作面→1906配采工作面回 风巷→C9煤回风上山→1880水平集中回风巷→总回风巷→主要通风机抽 出地面;
掘进工作面: 主斜井、副斜井→井底车场→1875材料运输石门→C8煤材料上山 →1802回风巷掘进→C8煤回风上山→C8煤右翼回风巷→C8煤回风巷→ 总回风巷→主要通风机抽出地面; 主斜井、副斜井→井底车场→1875材料运输石门→C8煤材料上山 →C8煤材料下山→C8煤回风上山掘进→C8煤回风下山→C8左翼回风巷 →C8煤回风巷→总回风巷→主要通风机抽出地面; 三、矿井通风设备 风井在用主要通风机型号FBCDNO19,电机功率为2×160KW,风量 4320—2040m3/min,风压为1781—4249Pa。备用主要通风机型号 FBCDNO19,电机功率为2×160KW,风量4320—2040m3/min,风压为 1781—4249Pa。 四、采、掘工作面通风方式及通风设备 采煤工作面通风方式为全负压U形通风,掘进工作面通风方式为局 部通风机压入式。18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安装在距汇风口大 于12米的新鲜风流中;局部通风机型号为FBDNO6.0,额定风量为200— 400 m3/min,,风压为400—5500Pa,电机功率为2×15KW。C8煤回风上山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安装在距汇风口大于18米的新鲜风流中;局部通 风机型号为FBDNO6.0,额定风量为200—400 m3/min,,风压为400— 5500Pa,电机功率为2×15KW。 五、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矿6
2802431.75
35419780.19
矿7
2802432.96
35419718.35
矿8
2802078.44
35419711.40
矿9
2802049.45
35419639.32
矿10
2802584.25
35419648.30
矿11
2802589.04
35419591.78
矿12
2802676.14
目录
第一章 矿井基本情况简述 第一节 矿井概况 第二节 矿井生产建设情况 第三节 矿井开拓及采煤方法 第四节 矿井通风监测监控 第五节 矿井自然灾害 第二章 瓦斯等级鉴定组织机构 第三章 鉴定过程 第一节 鉴定方法 第二节 鉴定月矿井生产情况 第五章 参数计算 第一节 风量计算 第二节 绝对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方法 第三节 相对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