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金融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一、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各级政府都把金融安全和稳健发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采取多项管理措施,加强自身建设,防范金融风险,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是加入WTO后,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我国金融业各部门的压力仍将非常大,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下面我们将分别谈谈我国银行业(主要是商业银行)、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发展现状。
(一)银行业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基本上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瓜分,行业垄断程度相当高,其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汇银行业务和外汇业务等,很少经营或不经营全部的投资银行业务,如金融租赁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财产顾问和咨询业务和旅游广告业务等。
这些业务范围的限制,影响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创新能力,资本金严重不足,贷款能力出现内生性约束。
由于国有银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资产的压力很大,也无力用经营利润补充基金。
因此,不良资产日益积累,致使部分国有银行资产充足率根本达不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要求。
由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不强,资产运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坏帐和呆帐。
这些都将使国有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保险业二十年多来,中国保险业以年均39.6%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实现第一个保费收入达500亿元用了15 年的时间,而实现第二个500亿元仅用了3年时间(见图1-1、图1-2)。
到2000年底,保费收入达1595.9亿元。
同时保险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目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40家,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保险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
但中国保险业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保险公司实力差,资金运用渠道少(保险业收入仍以保费盈余为主),效率和经营技术不高,服务水平不能适应竞争等。
因此,一旦当我国保险公司与外国保险机构真正展开竞争,保险业将面临很大冲击。
图1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趋势图图2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增幅趋势图(三)证券业我国证券业起步于八十年代,在1990、1991年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经过曲折的历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首先是融资能力的增强,我国证券市场融资额从1994年的99.78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1192.22亿元,占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11.45%;其次,随着证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股票交易额也持续增长,1993年的股票交易额为3627.2亿元,2000年股票交易额达到高峰,为60826.6亿元,增长了16.7倍。
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了1154家,投资者帐户为6639 .68万户。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但由于我国证券业是在一定的保护下发展起来的,并没有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因此其要进一步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国内证券机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一,结构趋同。
业务范围仅限于国内的承销、经纪和自营三大传统业务,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等虽然也有,但是大多是争取承销项目的辅助手段,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大的雷同,对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充分的认识。
其次,融资渠道不畅,上市证券公司不多。
渠道有三个方面:同业拆借、国债回购和增资扩股,且融资偏重短期资金融通,缺乏券商发展急需的长期资金融资渠道。
第三,资本运作效率差。
第四,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混乱。
第五,证券经纪业务收益下降。
这些都表明,只有二十余年成长历史的新中国证券业同经历过百余年资本市场锤炼并且实力雄厚的国外证券公司同场竞技,将面临巨大的现实压力。
二、中外金融服务业发展比较2001年11月,中国终于迈进了WTO的大门,中外金融机构同台竞技将成为必然趋势,我国金融业要在这一场新的角逐中占有一席之位,必须通过比较分析彼此的优势和劣势,判断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最终提出自己的战略方案。
(一)银行业1.经营规模比较衡量一家综合性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主要有总资产、一级资本、分支机构数量、跨国经营情况等子指标。
表1 中外商业银行经营规模比较(1999年度)单位:亿美元总资产一级资本分行机构数量跨国经营情况工商银行4275.46219.19国内分支机构众多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农业银行2442.93162.66国内分支机构众多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建设银行2658.45131.96国内分支机构众多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中国银行3162.14152.70全球性机构布局全球性银行花旗银行7169.37476.99全球性机构布局全球性银行美洲银行6325.74381.76全球性机构布局全球性银行德意志银行8437.61174.18全球性机构布局全球性银行巴克莱银行3988.25140.55全球性机构布局全球性银行资料来源:张仿龙、阮班鹰:《中外商业银行盈利比较及入世对策》,《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1年第一期;孔永、马耕之《世界30家银行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概览》,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从表1可以看出,就总资产和一级资本来源来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跨国商业银行相比并不逊色,已经进入世界大银行行列。
但从分支机构数量及跨国经营情况看,除中国银行具有众多海内外分支机构并已初具全球性银行的某些特征之外,其余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尽管分支机构总量很多,但跨国经营都还刚刚开始。
因此,从经营规模指标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国综合性大银行的最大差距表现在全球性分支机构布局缺陷和跨国经营滞后等方面。
2.业务功能比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业务功能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管理当局对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限制(见表2)。
英国、日本和美国已分别于1986年、 1992年和1999年修改了相关法律,最后从法律上废除了混业经营的障碍。
而我国《商业银行法》严格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等非银行业务。
表2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比较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当局立法限制工商银行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工商东亚无分业经营农业银行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无无分业经营建设银行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中金公司无分业经营中国银行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中银国际无分业经营花旗银行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有1999年取消限制德意志银行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全能银行有全面混业经营巴克莱银行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有1992年取消限制近年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已经开始绕过法律限制,通过到境内外收购、合资设立投资银行机构,开展了投资银行业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国内分支机构尚不能从事证券一、二级市场业务。
因此,业务功能综合化、全能化是形成外资商业银行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金融创新比较金融创新包括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业务创新三大方面。
由于外资大银行身处市场经济国家,不存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问题,因此,金融创新的比较仅限于业务创新。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仅限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大部分业务创新还是借鉴国外商业银行60—80年代的产品,而市场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种,如期货、期权、利率调换、消费贷款证券化、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在我国都还未开办。
由此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新产品领域及跨国经营方面的竞争力非常弱。
表3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比较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外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综合帐户银证转帐浮动利率贷款票据融资电子银行循环贷款网络结算消费信贷可转让定期存单可转让支付帐户浮动利率票据和欧洲债券期货交易电子银行互助基金消费贷款证券化利率调换交换SWIFT交易系统期权交易衍生金融产品交易4.发展战略比较发展战略是一家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外资商业银行非常重视发展战略,十分注意保持发展战略的相对稳定和发展目标的一致性(见表4)。
表4 中外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比较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外资跨国大银行发展战略扩张性、粗放经营、无差异营销、政策性与盈利性并举、资源计划配置为主。
差异化战略、突出重点战略、跨国经营战略、盈利最大化战略、资源配置优化战略。
5.其他竞争力项目比较(1)在流动性方面,日本银行业的贷存款比率为93. 73%,比我国高出9.14个百分比。
美国为87.97%,与我国基本持平。
从存贷款比率来看,美国银行业的流动性并没有比我国银行业的平均水平高,但这并不说明在流动性方面就不如我们,因为我国四大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很高和承担着很大一部分不一定能够即使收回的“政策性贷款”。
欧洲方面,其贷存款比率达到 127.57%,大大高于我国银行业的同期水平。
(2)在盈利能力方面,日本银行业的资产利润率为-1.2%,比我国四大银行的0.09%低1.21个百分点,利润增长率是负数,为-30.59%,而同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36.26%。
美国资产利润率为1.66%,欧洲为0.63%,均高于我国。
(3)在资产质量方面,由表5可见,日本呆帐和滞帐贷款率为3.13655%和0.04385%,与我国情况差不多,而美国在这方面则相对较低。
(4)发展能力方面,日本银行自有资本比例是比较高的,达到了11.6%,美国则为8.72%,两者与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相比相差不大,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正常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在这方面与美国和日本有一定差距。
表5 银行资产质量的国际比较项目比率日本(10家合计)(%)美国(%)欧洲(%)流动性流动性比率NANANA贷存款97.93 87.93 127.57盈利能力资产利润-1.12 1.66 0.63资本利润NA19.53NA利润增长NANA-25.54人均利润NA55578US$ NA利息回收NANA99.58应付利息充足NANA35.6资产质量逾期贷款1.06641.26NA呆滞贷款3.136550.33NA呆帐贷款1.043850.64NA风险资产抵补95.9202 167.76NA加权风险资产抵补73.3144NANA发展能力资本金充足率11.68.72NA存款增长-5.297.06-3.94贷款增长-2.618.2715.97(二)保险业伴随中国加入WTO,我国保险业将面临一个更为开放,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将面对一批虎视眈眈的外国保险巨头。
中国保险业与国外保险业究竟存在怎样的差距呢?下面我们将从保险业的市场规模、保险深度和密度、资产规模、市场集中率以及融资渠道五方面进行比较。
1.市场规模比较从表6可以看出,世界保费收入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在世界保险市场上居于主要地位。
我国保险业恢复业务以来,虽然发展迅速,但总规模仍然很小。
1999年保费收入仅排世界第16名,市场份额只有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