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结核分枝杆菌影像表现

非结核分枝杆菌影像表现


杨根东2008年一组数据统计:结节影57%,空洞43%,支扩43%,斑片影100%,纤 维条索影43%,其他改变合计14%(胸膜增厚,胸腔积液,钙化,淋巴结肿大)
结节 是肺NTM病常见表现,为多发散在分布,大小不
等,多数结节小于10mm,内可出现小空洞(空洞型结 节)。
病理上小叶中心结 节为细支气管或动 脉受累,并造成周围 间质和肺泡的炎症 或纤维化。
当机体细胞免疫受抑制时,如AIDS、 感染灶的播散象粟粒性结核一样迅 速,可表现为播散性骨疾病,肝病, 心内膜炎,心包炎,脑膜炎等。多 数病例是由鸟 — 胞内分枝杆菌复合 体和龟分枝杆菌引起的。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与肺结核 影像学鉴别诊断
共同影像学表现 空洞 小叶结节 纤维灶 实变 支气管扩张 等多形性病灶共存
我国总的趋势是南方高于北方,沿
海高于内地,气候暖和地区高于寒 冷地区;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临床特点:
NTM引起的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与结 核病临床表现相似,有全身中毒症 状和局部损害表现。

常继发于某些基础肺病,如慢性支气管 炎、肺结核、肺癌、矽肺、尘肺等或继 发于全身免疫抑制性疾病,如 AIDS 病等。 主要致病菌为鸟 — 胞内分枝杆菌复合体 或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肺部感染的临 床症状及X表现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难 以区别,只有通过实验室诊断来鉴别。
龙发,王云等研究认为支气管扩张是NTM感染的结果
樊萍等人认为支气管扩张和NTM感染互为因果关系
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不常见,胸膜增厚 较常见
小结: NTM肺病正在增加,在疑为肺结核甚至 痰分支杆菌阳性的病例中,经长期抗结 核治疗无效或有反复发作,而影像学表 现呈多种病变形态共存,并累及多个肺 叶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并尽早做 NTM培养,以求确诊。
Runyon(鲁尼恩)分类法将NTM分为四 群 Ⅰ群光产色菌 Ⅱ群暗产色菌 鸟-胞 Ⅲ群不产色菌均为慢生长菌 Ⅳ群为快生长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流行病学趋势:
NTM 的流行情况 ,在 HIV/AIDS 流行后, NTM 病 感 染 率 迅 速 上 升 , 美 国 及 欧 洲 25%—50%AIDS 患者并发 NTM 感染,主要由 鸟分枝杆菌(MAC)引起(占95%)。
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特点:近端支气管管壁 不规则,扭曲变形,移位牵拉聚拢,近 端支气管扩张,远端支气管却正常。 (中华影像医学呼吸系统卷)
NTM引起肺病感染后可以导致支扩TM系支扩的病因尚为时过早,很可能二 者系互为因果。
结核性支气管扩张与NTM肺病支气管扩张 的区别 部位,形态,病理基础,数量
非结核分枝杆菌
干二科 胡永红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NTM)是除结核、 牛型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 引起人们致病的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早在1882年就被
发现随即被注意,19世纪末,已 有人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NTM, 但其病原学意义直到20世纪50年 代初才被确认。
典型NTM肺病的影像学构思 有基础肺病的老年患者或存在免疫力缺 陷患者,或有反复吸入性肺炎患者,在 右肺中叶及左肺上叶舌段炎性支气管扩 张,同时伴有小叶中心结节或空洞样结 节,纤维病灶及结节灶分布以肺边缘为 主,累及多个肺叶,少见钙化,无胸腔 积液。临床抗结核治疗疗效反复。
而支气管播撒少见(各组实验数据有出入)。
空洞:薄壁空洞,特别是胸膜下空洞,周 围浸润性病灶少。 病理上较结核病灶的干酪坏死少,增殖性 肉芽肿倾向更明显
支气管扩张:为其特征性表现,通常发 生于右肺中叶及左肺上叶舌段。之后的 陆续报道支气管扩张分布更广泛,涉及 各肺叶。
支气管扩张形成的病理基础:肺部肉芽肿 性病变累及大气道和细支气管,导致气 道狭窄,并破坏气道肌层,形成继发性 支气管扩张。
发病率 各国发病率不同,约占全部分枝杆菌肺病 的1-30%
是“条件”,“机会”致病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不是一种细菌, 而是不同细菌的总称,每种分枝 杆菌都有自己的生物学特性,共 同的特点是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 有抗酸染色的特性
一、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命名:
以前称为非典型分枝杆菌,我国是在1993
年正式命名为非结核分枝杆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