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模拟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模拟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易错题)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会场悬挂着马克思的画像,巨幅标语上写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在政治上与经济上剥夺资产阶级,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化”。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标志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C.社会主义运动从理想变为现实D.体现出马克思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2.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

”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进行实践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C.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俄国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3.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下列章节:“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

此著作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B.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C.资本主义制度的痼疾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4.(2012·泉州模拟)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 )A.实现共产主义B.推翻沙皇专制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D.获得“面包”与“和平”5.(2012·厦门模拟)1917年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策略。

这个文件在刚提出时,并没有被全党立即接受,但很快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在下列《四月提纲》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当时俄国广大人民群众愿望的是 (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不要议会制共和国”C.“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D.“废除警察、军队”6.列宁作为十月革命的象征,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

列宁之所以“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十月革命( )A.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政治目的B.率先将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C.开创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D.验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7.“必须想到,那个‘鲍罗廷(苏联人,1923年,苏联政府派遣他任中国国民党的首席政治顾问)’……他对中国的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可能有足够了解——不能要求他任何时候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

而中国共产党尽管发展迅速,(但)它终究只有六年历史,很不成熟。

”这段论述可用于解释( )A.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B.国民大革命兴起的必要性C.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D.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根源8.(探究题)《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这段话不适合用来形容( )A.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的办学思想B.苏俄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D.中共一大制定的最高纲领9.(2012·福州模拟)1927~193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益成熟的十年。

这种“成熟”表现在( )①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②妥善处理了党内矛盾和分歧③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④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0.(2012·宁德模拟)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与“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反映共同时代主题的歌词是( )A.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B.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D.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11.(易错题)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关于某次会战的解说词:“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

”这次会战( )①表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②体现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③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部署④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2.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经历了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变。

这一转变反映出的显著变化有( )①中国革命的性质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④中共的中心任务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3.某同学从旧书市场买到一本民国时期的书,下图是其封面。

据此判断该书发行时间应是( )A.辛亥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北伐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4.(2012·石家庄模拟)右图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1949年创作的漫画《春天到,河冰解》。

漫画中,河冰解冻,残存的冰块上有蒋介石和代总统李宗仁、张群、孙科、白崇禧等愁眉苦脸的国民党军政要人。

漫画反映出( )A.中国民主政治力量赢来了合作的春天B.抗战中国民党政府内部分崩离析的局面C.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处于最后胜利阶段D.重庆谈判中,国民政府内部出现分裂15.(2012·莆田模拟)著名史学家张传玺说:“没有任何一个史学家,没有任何一本历史书没有理论、思想,其中包括那些倡导‘学术自由’的人。

”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A.历史研究应该有充足的实证材料B.历史研究离不开一定理论的指导C.强调理论,轻视史料D.理论建构无益于历史研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

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并建立了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材料二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

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请回答:(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巴黎公社与苏维埃政府革命措施的相同点。

(6分)(2)与巴黎公社相比,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有哪些进步性?(6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公社革命与苏维埃政府之间的关系。

(8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

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

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

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庆祝抗战最后胜利》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

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

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

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4分)(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8分)(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

(8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D。

题干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对国际无产阶级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A项结论应是指《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C两项结论应是指十月革命,故A、B、C三项结论均与题干材料不符。

2.【解析】选B。

“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与共产主义思想有一致性。

而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故B项正确。

3.【解析】选B。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归纳题干涉及的所有事件的共同点或反映的历史发展进程。

本题所列举的内容反映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发展过程。

A、C、D三项结论均与题意不符。

4.【解析】选D。

一战期间,沙皇俄国的落后与腐朽充分暴露出来,人民痛苦不堪,俄国人民的要求集中在“和平、土地和面包”上,即获得“面包”与“和平”是当时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

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立即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满足了人民的迫切愿望。

故选D项5.【解析】选A。

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并继续参加一战,故面包和和平是当时俄国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

B、C、D三项结论与题意不符。

6.【解析】选C。

题目实际上考查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它开创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7.【解析】选A。

题干材料从内外因的角度解释了“国共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外因是共产国际代表不了解中国国情,内因是中共还不成熟,缺乏斗争经验。

由题干中中共成立“只有六年历史”可以推断本段材料应写于1927年,可以排除B、D。

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误区警示】大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

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

北伐战争胜利了,而国民革命运动却失败了。

8.【解析】选D。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兼容并包”的思想,材料中ABC三项均包含了这种思想,D想没有体现出“兼容并包”的思想。

9.【解析】选A。

注意时间限制是1927~1936年。

③是在1922年的中共二大上,④是在1937年,所以排除③④。

从井冈山根据地开始,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经过1927年八七会议和1935年遵义会议妥善处理了党内矛盾和分歧,故①②正确,选A项。

10.【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依据材料中“那英勇的八路军”即可以判断是抗日战争时期,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反映时期相符。

11.【解析】选A。

由材料中“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可知,该会战是淞沪会战,故①②正确,“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说明③正确。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是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后,排除④。

12.【解析】选B。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性质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①错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中日民族矛盾,中共的中心任务由反对国民政府转向抗日,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也随之发生变化,故②③④符合题意。

13.【解析】选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