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团队合作学习中科学能力培养

团队合作学习中科学能力培养

浅谈团队合作学习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摘要: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团队合作学习讲授过程简要清晰,时短量大,高效低耗,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有着强力的研究性和探究性,为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理解科学的本质,为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团队合作创设情境主动探究情感交融
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经历探究过程,从而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在化学教学中,应通过各种途径,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期达到在化学课堂中发展学生的综合智能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这一目标。

一、在团队合作学习中渗透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合作学习是必要的,因为学习者需要同其他人联系,以便对客观世界如何建构的方式方法取得共识。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集体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只有通过集体对复杂的学习情境、个人提出的假设或学习者自己关于问题解决的可能性的个人设想进行讨论,才能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建构。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进入全面推广阶段,亟待我们找出切实可行的、适合本地区的教学方法。

1.团队合作学习的理念与方法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团队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进步和发展,更有效地体现学生本位思想。

根据教学内容以及预期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互相帮扶获得知识,培养兴趣、展示自我,解决教师面向每个学生难以顾及的不足,学困生经过一定的帮扶,课堂整体效果就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小组间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作为“t”型课桌的摆放模式,有利于讨论、听讲和帮扶,从而有效地建立了师生、生生、组生、组组之间的交流平台,课堂上的全方位、立体式互动,成为学生快乐学习求知的天堂。

2.团队合作学习是学生提升探究能力的“加油站”
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首先给学生提供精心设计的导学案,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

学生课前适当准备,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成功上课堂,课堂中信心十足,充分展示自己才华,各抒己见,有时甚至争执、辩论。

此时教师适时地点评,纠正偏见,消除误解给学生探究指明方向。

初中学生由于刚开始学化学,基础知识较单薄,特别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常常对教师的提问出现“卡壳”,传统教学时教师进行“详细”解释,导致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团队合作学习及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间的认识交
流,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时短量大,高效低耗,带着强力的研究性和探究性,为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探究能力,
取得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团队合作探究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伙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学习就是获取知识,求知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最终目的,凡是书上写的、老师讲的,统统搬进脑中,教师也常常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搬运工和贮
存器,学生在应用知识时呆板或机械,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只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者,而且还担负着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和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探究,尊重学生的想法,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建构学习集体,发挥集体的作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

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仅向学生灌输大量的语言知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系列学习活动。

问题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揭示事物的内部矛盾唤起思维,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
角色,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

1.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例如对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时,不能简单地视为识记层次的基本知识。

课前导学案中明确指出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寻求出燃烧条件、证实灭火原理。

课堂教学中巧妙地把教材中演示实验转化为分组实验,将装有热水的大烧杯上放置铜片,铜片上放置白磷、红磷,改加一小块大理石,热水中放置白磷,片刻间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起来。

通过直观的对比实验和团队合作小组讨论,将燃烧条件展现在眼前。

同学们沉浸在实验操作和结论所带来的欢乐和思索中。

完成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结论交流后,“求知组”代表问:“老师,这些药品怎么处理?”“白磷回收到讲台上的盛有冷水大烧杯中。

”此时,“思索组”同学在轻声议论:“热水中的白磷怎么回收呢?”“活力组”同学交头接耳轻声议论着,组长迅速站起来,端起烧杯,跑向教室前墙角处一塑料桶前,(此桶用来搞卫生的内有少量冷水)他将烧杯中的热水倒入桶内,倾刻他手中烧杯内的白磷燃烧了,他转身举起手中的烧杯,对其他组同学说:“你们看,我们组有了新发现。

”这一激情的场面,着实让全班的同学睁大了眼睛,纷纷效仿,争着亲自一试,这是
一次看上去像意外的收获,其实这是学生兴趣的提升、灵感的体验、合作学习的必然创造,更需要理性的飞跃与升华。

“活力组”代表说说其中的原因,台下的许多同学都来了激情,争抢着说“我知道,我知道”。

“活力组”代表说:“烧杯内是热水,温度已经达到了白磷的
着火点,但由于水中缺少氧气,所以不会燃烧,当烧杯的热水倒出时,白磷与氧气接触了,所以燃烧了!”“谁还有新见解啊?”“挑战组”代表说:“有了氧气,奇迹出现。

”只见他拿着大试管倒插在热水中白磷之上,水中白磷一阵阵燃烧起来,“没了氧气,漆黑一片。

”取出试管火焰熄灭。

同学们恍然大悟,笔记上悄悄留下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有效教学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大环节造就了活跃而和谐的课堂氛围。

2.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的材料给学生多种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化学表象和本质。

用生动、具体的化学现象揭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变主观为客观,变枯燥为生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化学世
界的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时,学生无法从微观的角度观察水分子如何变化成氧分子和氢分子,这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看不见的水分子运动放大到可以观测到的粒子运动,用图像、声音、文字等动态的效果演示整个过程,使学生清晰地看见水分子如何变化成氧分子和氢分子的过程,
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

三、运用情感教育和渗透科学方法的
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设计导学案时,应充分考虑到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因素,教师与学
生、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究的教学环境时,以自己对学生的浓厚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促使师生情感交融,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愉快合作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融洽、宽松、平等、合作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

只有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才能使探究学习成为可能。

科学方法是人们探索解决问题与构建发展科学体系的有力手段和工具,也是促进学生发展,利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渔”。

在探究活动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科学方法:处于问题阶段,主要有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的方法;处于假设阶段,主要有推理、形成假说的方法;处于检验阶段,主要有实验设计、观察和实验、收集和处理信息、归纳、演绎、资料整理等方法;处于结论阶段,主要有建立、检验和论证结论的方法,表达和交流的方法等。

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中某些方法要素,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渗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团队合作学习是落实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也是执行新课标的具体体现,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合作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俊明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2.2.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1-262.
[3]吴俊明,杨承印主编.《化学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6.
[4]王斌清,邓应山.《初中化学“引探法”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10).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秣陵初级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