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山居秋暝》(王维)课件

小学语文《山居秋暝》(王维)课件

由所见到所闻,由动至静,先闻欢声笑 语,再到浣女归来;先传荡舟之声,再 到渔民夜捕。此联运用以动衬静,用 “喧”和“动”来衬秋后山林的空况和
寂静。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有异曲同工之妙。
2019年5月16
感谢你的观看
7
诗词鉴赏与精析(4)—尾联
•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联是诗人愿望的表达,是全诗的主旨 句之所在。如此清幽恬静之秋景,自可 以“留”住“王孙”静静欣赏与品味。 前六句写景,后两句转而抒情,是诗人 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诗人心意的表达。
感谢你的观看
10
知识扩展
• 什么是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渊明手笔, 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 唐 代王(王维)孟(孟浩然)以描绘秀丽的山 光水色与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 文人骚客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而 清贫自守或隐居山林。王维代表了唐代山水 田园诗的重要成就。
小学语文课件
呼兰区建国小学校 于湘跃
2019年5月16
感谢你的观看
1
2019年5月16
• • • •
随竹明空 意喧月山 春归松新 芳浣间雨 歇女照后 ,,,, 王莲清天 孙动泉气 自下石晚 可渔上来 留舟流秋 。。。。
感谢你的观看
山 居 秋 暝 王 维
2
作家及作品背景介绍(1)
作家简介:
王维——字摩诘,祁(今山西 祁县)人,唐代诗人与画
•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留。”
勾勒出一幅静景,由入声的“月”到去 声的“照”,由低敛到高放,这也与月 亮渐铺松林景况相容。“照”显出月光 倾洒的情态,而“流”则化出了声音。 构成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
2019年5月16
感谢你的观看
6
诗词鉴赏与精析(3)—颈联
•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019年5月16
感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为全诗奠定恬 淡清新之基调。“空”既显出“山”的 空旷与静谧,也含蓄地表达作者崇佛的 思想即佛讲究“四大皆空”,认为胜景 浮名不过一“空”。
2019年5月16
感谢你的观看
5
诗词鉴赏与精析(2)—颔联
2019年5月16
感谢你的观看
8
参考译文与意境把握(1)
• 参考译文——“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新降, 傍晚天气显得格外凉爽,静静的月光把 松林照亮,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姑 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得从竹林里回 家,渔舟顺流而下,水上莲叶便摇动起 来。春花绿草,任凭它枯谢吧,我要留 下享受这无比风光!”
2019年5月16
感谢你的观看
11

家,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作家。因后年官至尚书丞,
世称“王右丞”,崇佛教,
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
中有诗”,人称“诗佛”
其父早亡,母亲笃信佛教, 二十岁中进士,但仕途多 舛,后隐居山林。
2019年5月16
感谢你的观看
3
作家及作品背景介绍(2)
作品背景: 王维在经历仕途多舛后,逐渐走上明哲保
身、远祸自全的道路,思想日趋消极。 开元二十年到天宝三年,先隐居终南 山,晚年在陕西蓝田半官半隐,《山 居秋暝》就是该时期的作品。
2019年5月16
感谢你的观看
9
参考译文与意境把握(2)
• 意境把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
则意溢于海。”景是诗人心灵的物化, 是表达内心情感的外物。一草一木,一 泉一石,所见所闻皆美之所在,皆能打 动诗人的心,形诸于诗,则是空灵清净、 平淡素静之美颇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一 种美感的升华。
2019年5月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