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37.在一个2×2的完全随机设计中,若每种处理使用 6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A.6B.12C.18D.24[答案]D[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多因素实验设计中完全随机设计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完全随机设计指的是每一个被试只参与一种实验处理。
本题为2×2的完全随机设计,其实验处理有4个,每种处理需要6名被试,因此整个实验设计所需被试为24名。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38.库柏(L.A.Cooper)和谢帕德(R.N.Shepard)在“心理旋转”实验中发现,每种反应都包括最基本的选择反应时即基线反应时,反映基线反应时的刺激旋转角度是A.0°B.90°C.180°D.270°[答案]A[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心理旋转”实验这一经典的表象实验范式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库柏和谢帕德采用不同旋转角度的刺激让被试来判断它们是否与靶刺激相同,然后根据被试所需要的判断时间长短来考查表象这一心理过程的规律。
他们在呈现刺激时,0°刺激反映了被试的基线反应时。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40.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答案]A[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实验设计中变量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实验中实验者主动加以操作、变化和控制的变量就是自变量。
本题中,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是要加以操作和控制的变量,所以是自变量。
本题中的因变量应是识记成绩。
控制变量是指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使实验发生混淆,必须加以控制的变量,材料显然不是使实验发生混淆的变量。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41.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A.匹配法B.平衡法C.排除法D.恒定法[答案]C[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实验中控制额外变量的几种主要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双盲法就是通过在实验过程中让主试和被试都不知晓实验真实意图,从而排除实验者效应和被试者效应对实验结果的污染的方法。
恒定法是使额外交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的方法;匹配法是指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匹配从而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平衡法是指通过平衡实验组和控制组中额外变量的效果予以抵消平衡的方法。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42. 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
这种方法是A.恒定刺激法B. 平均差误法C.最小变化法D.系列探索法[答案]B[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古典心理物理三种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古典心理物理法主要有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和最小变化法三种。
恒定刺激法的特征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只呈现几个固定的刺激;最小变化法是指刺激差别由小到大、由大到小予以改变,从而来探索感觉阈限,所以也叫做系列探索法。
平均差误法则是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然后通过计算被试各次调整出来的数值与标准刺激的差误量的平均值来确定感觉阈限。
放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43.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率的纵轴值为0.11,虚报率的纵轴值为0.33,则该实验中的β值为A.一0.22B.0.22C.0.33D.3.00[答案]C[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信号检测实验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采用古典心理物理法测定感觉阈限时,无法将个体的感受性与其反应偏向加以辨别和分离,信号检测论则通过信号检测的实验程序,将感受性与反应偏向加以分离并计算出具体数值。
β值也叫似然比,表示的是个体所选择的作为产生“信号”、“噪音”两种反应的分界点,称为判断标准。
它以实验中被试的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通过转换后的O值来表示,即击中率的纵轴值与虚报率的纵轴值的比值。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44.在知觉实验中,常用动景盘来研究A.真动知觉B.诱导运动C. 自主运动D.似动现象[答案]D[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似动现象以及研究知觉现象的常用仪器设备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要完成本题,考生首先要能分辨诱导运动、自主运动和似动现象,然后要掌握动景盘是用来研究何种现象的。
动景盘是研究似动现象的常用工具。
实验中,将设计好的卡通片放人景盘,使之紧贴内壁,随着景盘的旋转,观察者从窗口向内能看到卡通片上的静止图形随之活动起来。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5.斯腾伯格(S.Sternberg)揭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加法反应时法B.减法反应时法C.简单反应时法D.选择反应时法[答案]A[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记忆研究中几种经典的实验范式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本题考查其中的一个经典范式,即斯腾伯格加法反应时法范式。
加法反应时法由斯腾伯格在减法反应时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
加法反应时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两个因素中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这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斯腾伯格采用加法反应时法来探讨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结果发现个体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方式是自始至终的系列扫描方式。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46.在2×3的实验设计中,研究的因素有A. 2个B.3个C.5个D.6个[答案]A[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多因素实验设计中设计模式和表示方式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2×3代表的是本实验设计中有两个因素,其中第一个因素有两个水平,第二个因素有3个水平,整个实验由此有6种实验处理。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50.在学年开始时,实验者测试了所有儿童的智商,然后从每班随机抽取几名儿童,告诉他们的班主任这些儿童“智力超常”。
学年结束时,再对所有儿童进行同样的测试,发现“智力超常”儿童智商分数提高的幅度明显超过其他儿童。
这种现象称为A.罗森塔尔效应B.安慰剂效应C.反应定势D.肯定偏向 [答案]A[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实验中几个影响实验效果的典型效应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实验者效应。
实验者效应是指实验者在实验中可能会有意无意地以某种方式如动作、表情和语言等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的现象。
罗森塔尔用一个实验论证了实验者效应的存在,故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在本题中,班主任被告知某些儿童智力超常,他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就会以各种形式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这些所谓的智力超常者,从而使得他们的智商分数在后来的测验中果真得到提高。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51.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是A.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B.斯坦福一比纳智力量表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D.瑞文推理测验[答案]A[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智力测验发展历史的掌握情况。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心理学界一般认为,这是心理学界编制的标准化量表之一。
斯坦福一比纳智力量表是在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的基础上,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于 1961年经过修订而成的。
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于1939年编制了韦克斯勒一贝勒维智力量表(W-BI),于1949年初发表韦氏儿童智力量(WISC)。
1955年韦克斯勒将量表进行了重新修订和标准化,编制成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
瑞文推理测验是英国心理学家瑞文于1938年创制的。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52 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时,如果虚无假设正确,但被拒绝。
这类错误被称为A.α型错误B.β型错误 C H0型错误 D.H1型错误[答案]A[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关假设检验原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假设检验的原理和方法是由样本推断总体,由于总体的真实情况往往是未知的,根据样本推断总体就有可能犯两类错误:虚无假设H0本来是正确的,但拒绝了H0,这类错误称为弃真错误,即α型错误,也称I错误;虚无假设H0本来不正确,但却接受了H0,这类错误称为取伪错误,即β型错误,也称Ⅱ错误。
但没有H0型错误和H1型错误的说法。
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
53.真分数模型X=T+E中上表示的是A.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C.抽样误差D.标准误差[答案]B[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真分数理论模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真分数模型是经典测验理论的基石,其基本公式为X=T+E,即观测分数是真分数与误差分数的函数。
其中,误差是随机出现的,每次测量所产生的误差是独立的。
系统误差是指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对象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抽样误差是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因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对总体各单位结构的代表性差别,而引起的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如抽样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绝对离差等;标准误差是指各测量值误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的平方根,故又称为均方误差。
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
54.某考生在一项测验中得分60,经换算百分等级为70,这表明在所有考生中,得分低于该考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A .30% B.40% C.60% D.70%[答案]D[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描述统计中百分等级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百分等级分数是一种相对地位量数,它根据分布中某一原始分数,求这个原始分数在分布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百分等级,作为经常使用的一种测验分数,对分数解释有较大的意义。
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55.用于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统计图是A.直方图B.线形图C.条形图D.散点图[答案]D[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描述统计中有关统计图方面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散点图是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适用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直方图是由若干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直方条紧密排列在同一基线上构成的图形;线形图是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以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长条来表示各个统计事项之间的数量关系,通常应用描述离散性变量的统计事项。
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56.[答案]D[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人格测验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PPS)是一种自陈量表,它以默瑞的需要理论为基础,所测的十五种人类需要包括:成就。
顺从、秩序、表现、自主、亲和、省察、求助、支配等。
卡特尔16人格因素问卷的理论基础是个性特质论;艾森克人格问卷是在艾森克三维人格论基础上编制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是以人格理论为基础编制的。
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57.将测验对等分半后,两半测验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60,校正后该测验的分半信度是A.0.70B.0.75C.0.80D.0.85[答案]B[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测量信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