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需求调研报告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调研报告我国软件产业正处在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我国软件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可以预见,软件产业在我国将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目前,我国正处在软件业高速发展时期,软件人才缺口很大.据统计,全国人才市场中,软件人才已成为IT业第一需求.预计今后几年国内软件行业人才每年的缺口将高达30万.国家有关部门对未来10年人才需求预测结果表明,从事软件开发、硬件设计、络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尤其是软件开发工程师和大量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软件蓝领培养成为当务之急.正是根据社会和时代对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的大量的、持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办计算机软件专业.背景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推进课程改革工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不断深化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改革,完善课程管理与评价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我省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提供人才支持和有效服务.努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的体现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优势的课程体系,基本形成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评价与管理制度比较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办学特色更加鲜明.背景三:在我校开设软件技术专业之前,已有8位教师较为系统地接受了印度NIIT课程体系的培训学习,积累和掌握了一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并尝试进行了三届的NIIT教育,也制定了相关的教学计划等资料,为我校自己的软件专业的开设和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社会岗位的需求、IT行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机遇、我校软件技术专业培养工作的开展,都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共同的要求,必须有一套完善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为了制定出更加有效、合理和适应于当前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信息技术系的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大量软件行业调研工作,为我校现有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软件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调研的目的和意义:随着IT技术在通信、医疗、游戏、教育等各行业全面发展,带动了各个软件开发方向的人才需求,软件开发技术的地位日趋重要且软件行业从政策、需求、薪酬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本次调研目的就是了解目前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对软件技术专业岗位群及行业结构进行调查分析,掌握软件技术行业的结构和分工;软件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等结构,推进软件技术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结合我校目前的软件技术专业的在读生状况和目前的教学情况,研究探索一条适合五年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二、制定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调研的内容:软件技术专业岗位群及职业能力调查分析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本地区的软件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我校的软件教学情况和人才培养就业情况.三、调研采用的形式、方法以及调研过程.(一)专业调研的形式我校信息技术系成立以软件技术教研室为中心的软件技术专业调研小组,组织专业教师采用专家委员会座谈会,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就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同进充分利用现有的络资源对软件专业的评论.(二)研究方法与过程1.组织调研组教师结合NIIT培训学习的相关软件知识,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教育科研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载体,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和必经过程.因此在实施研究前,们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组织调研组教师深入学习.一方面学习有关教育改革方面的文章及资料,了解调研研究的意义和步骤,组织教师仔细研读,认真琢磨,在组里交流心得,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理论经验;一方面组织教师到上海NIIT培训中心进行软件设计、开发和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能力.鼓励教师以工作室形式包、接软件开发项目,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调研.鼓励教师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的对承包校内、校外软件设计和开发任务,尽可能的从实践中积累开发经验并了解市场上软件行业的结构和分工细化问题,从而更好的软件技术的就业方向和培养规格.3.阶段性实施调研研究,实时总结成果.为了保证调研组教师正常教学的精力投入,提高调研研究的有序性和有效性,经过教师的讨论和调研项目负责人的全面把握,一致决定将调研的实施划分为个单元进行实施:(1)问卷调查.从回收的问卷来看,基本情况如下:①对软件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守纪律,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诚实、正直,能与人良好沟通.②对软件人才知识要求:有一定英语、络、硬件知识,能够操作和管理数据库,具备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等.③对软件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熟练掌握常用工具软件,掌握基本的编程方法,能够进行独立进行程序编写,能够设计和开发小型软件.(2)实地走访.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分批,有组织、有计划地实地走访杭州、上海、南京、徐州本地的学生就业企业基地,他们同样提出先,后成才的办学思路.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跟上企业应用的步伐,要先了解相应的岗位群,根据岗位群制定合理的课程模块,若干课程模块组织专业课程体系.(3)专业建设委员会..专业建设专业委员会主要从专业师资情况、实验设备及图书准备情况、实习基地准备情况、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与培养模式、社会需求等方面着手调研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四、软件技术专业人才调研的结果(一)软件技术专业岗位群及职业能力的调研结果软件技术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互融性和应用普遍性.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思路开阔,有创新意识.突出适应社会、应用广泛的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培养.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通常有两个主要依据,一是知识分类,即学科分类;二是社会服务对象或领域分类,即职业分类.就高职教育而言,其专业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科专业,而主要是技术专业.技术专业的知识构成不像普通高校的学科专业那样强调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而是由与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相关联的有关知识构成.技术专业知识强调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软件专业就是一个技术专业,计算机的软件硬技术平均18个月就会更新一次,因此专业的课程设置一定以职业岗位群和新技术的调查分析为依据.根据最新的调查,随着我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软件人才的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更缺少大量的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的人员.目前软件专业适应的工作领域:企业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站的设计、构建与管理、维护,数据库的设计、组织、管理,软件的销售等.面向的岗位群有:软件设计师,系统分析师,软件编码员,初级程序员,站设计和建设、管理员,数据库操作和管理员,信息管理软件的使用、维护、软件销售,站设计与制作、页制作、图形图像处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对部分工程技术人员的调查统计,我们得出如下岗位能力所应具备的技术: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程实现某种功能的能力;掌握中、小型软件设计与开发技术;掌握页、站的设计与开发技术,掌握数据库的设计、组织与管理能力,掌握站与数据连接、存储技术,站设计与制作、页制作、图形图像处理能力.(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调研结果1、软件技术人才的知识要求熟悉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相关知识,特别对程序设计语言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熟练掌握软件设计与开发,程序编码,数据库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能将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能进行全方位的站设计开发和进行企业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能独立开发动态站,具有一定的数据库开发和管理、维护知识.2、软件开发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掌握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几种常用数据库的应用和熟练操作,具备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具有常用编程软件的使用能力,掌握C\/S结构和B\/S的结构的程序设计基本开发技术,具有基本络操作和应用能力;具有基本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熟练使用常用的各种开发工具开发站,具有良好的项目组织、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以及管理系统软件、商务平台的设计开发能力.3、社会和行业认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英语二级\/中级证、普通话等级证、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证、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证、页设计师证.五、调研组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建议经过大量的调研工作调研小组对修订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如下的建议:1、软件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化、培养规格多样化有关软件人才的培养方法认为应面向市场,培养适销对路的软件人才,强调加强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立,加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软件人才的培养要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既要强调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又必须注重人才后劲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压缩相关课程中相同教学内容,减少教学中的重复劳动,节省教学时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1)软件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规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通专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从未来社会生产来看,传统产业是单一型的,所需人才也是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单一型人才.而未来产业,由于渗透着高信息和高科技成分,产业结构及其内涵都发生变化,向着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所以软件人才不仅应精通本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必须熟悉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知识相当广博,基础理论扎实,既掌握自然科学,又涉猎社会科学,知识广泛交叉渗透,接受过通专结合的教育.其二、具有开拓精神的创造型人才.21世纪是充满发展、变化和机遇,极具活力的世纪.能推动这个新世纪前进的人才,不仅要有学习、储存新知识的能力和迅速适应社会职业转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开拓精神的创造能力.创造具有多方面的涵义和多层次性,21世纪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创造人才,而是具有开拓精神的高层次的创造人才.高创造型人才是未来社会最受欢迎的人才.其三,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各部门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大量需求,但未来应用型人才的规格比现在要高:一是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比较专深;二是具有在专业领域内多方面的技能;三是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解决生产中重大问题的能力,四是在实验、工艺、开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