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所向披靡一、判断题1、设备故障率是故障停机时间占设备开动时间的百分比。
()2、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是指设备寿命周期中,每年应分摊到费用的平均值。
()3、生产过程中工件平行移动方式是一批工件投入生产后工件在各工序间按批转送进行加工。
()4、连续检查库存储备量,当储备量下降到订货点R时,按预定的固定订货批量Q提出订货,称为确定性固定订货系统。
()5、物资需要量,是指在计划期预测未来生产所需要消耗的物资数量。
()6、主生产计划,是外部需求与MRP 系统之间的接口,MRP 系统所产生的各种计划都要以这个计划为依据。
()7、节拍是指流水线上前后出产两个相同制品的时间间隔。
()8、研讨性预测,是将一些有经验人员组织起来,对预测问题进行研讨,达到对问题趋于一致的某种判断而做出预测的一种方法。
()9、一个网络图一般允许有一个起点事项和一个终点事项。
()10、大量生产的特点,是生产产品品种少、产量大,经常重复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相似的产品。
()二、单项选择题5、基本MRP 系统由四部分组成:_________ 、产品结构资料的组织和维护、库存业务的资料登录和维护,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A、主生产计划的分析B、主生产计划的设计C、主生产计划的控制D、主生产计划的编制和维护6、确定可变流水线上各种产品生产节拍的方法的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____ ,一种是劳动量比例分配法()A、线性规划法B、代表产品换算法C、盈亏平衡分析法D、特尔菲法7、 _______ =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计划期应完成的产量()A、生产周期B、流水线节拍C、流水线周期化D、均衡率8、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方法有图算法、表格法和 _____________ ()A、定性法B、特尔菲法C、因果法D、矩阵法9、常用的适应需求变动的生产计划方法有 __________ 、线性规划法()A、因果分析法B、列表计算法C、特尔菲法D、研讨法10、网络图是由结点和 _________ 两种符号所组成的图形()A、活动B、工序C、箭线D、线路11、生产预测按时间期进行,一般有: ___________ 、中期预测、短期预测()A、年度预测B、季节预测C、长期预测D、近期预测14、生产系统的绩效评价,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质量、成本、_______________ 、有效性和适应性()A、生产工艺B、生产费用C、生产率D、生产线15、设备故障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三个阶段: __________ 、偶发故障和耗损故障等阶段()A、早期故障B、中期故障C、后期故障D、严重故障四、填空题1、设备完好率是反映企业设备技术状态的指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备的台数与全部设备台数的百分比表示。
2、所谓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活动全过程是指,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验收、使用、维修、改造直至_________________ 的全部过程。
3、设备________________ 管理的特点是:制造和使用相结合,修理、改造和更新相结合,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和以预防为主、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并重。
4、由于物资储备一般都存入仓库,并对它们进行专门的维护和控制,故又称为_______________5、为了制定好物资消耗定额,首先必须掌握物资消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各种消耗之间的关系。
6、物资储备的主要作用是将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样,可使每个阶段能独立地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最有效地组织各自的生产或业务活动。
7、工业企业物资管理有以下几项工作职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采购工作、保管工作、供应发放工作、材料耗用的核算工作。
8、物料需求计划的计算过程是按产品结构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上而下、逐层进行的。
9、物料需求计划系统,简称__________________ 系统。
10、生产作业计划中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归成三项决策:确定适当的生产批量,确定适当的_________________ 和安排合理的生产进度日程。
11、中期计划主要包括两种计划:生产计划大纲和12、线性回归模式的假设之一是,误差项ei是__________________ 随机变量,其均值为零,均方差为一常数。
13、定性预测法可以分为两类:___________________ 和调查试验方法。
14、新产品设计的程序,一般分为拟定技术任务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工作图设计三个阶段。
15、_________________ 就是对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
它包括对与产品生产有关的所有生产活动的计戈V、组织和控制工作。
16、生产预测中常用的预测对象,如产品需求量、销售额等,它们的时间序列常可分解为五项变动因素:平均水平、长期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 、季节变动和随机变动等。
五、名词解释1、设备点检制2、物资供应定额3、闭环MRP系统4、工艺专业化六、简答题1、叙述工艺准备工作的主要环节。
2、生产系统生产能力的含义是什么?决定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七、论述题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方法有哪几种?分别说明它们的适用场合(即适用于具有何种变动因素的时间序列)和适用原因。
八、计算题1、某公司生产某种产品,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各方案的成本如下表所示。
另外,估计全年需求量可能超过10000件,单价为5元。
问:⑴若按年生产10000件计算,求各方案的生产率,应选何种方案为好。
⑵若要求生产率达1.5以上,产量至少为多少。
(10分)2、假设有五种零件 J1、J2、J3、J4、J5在车床A 和铳床B 上按相同顺序加工。
各种零件在机床上加 工所需时间如下表所示。
(5分)⑴按约翰逊-贝尔曼规则确定加工顺序。
⑵画图求出总的加工时间。
、判断题(每小题 1分,共15 分)1. V 2 X 3. X 4. V 5 X 6. V 7 V 8 V 9 V 10 V、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15 分)1 . C2 . B3 . D4 . D5 . D6 . B7 . B8 . D9 . B 10 . C11 . C 12 . D 13 . D 14 .C 15 . A、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10 分)五、名词解释(每小题 3分,共12分)1 .是指为了维持设备所规定的机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检查标准(内容)和周期,由操作 工或维修工凭感觉和简单的测试工具,对设备进行检查,并依据标准判断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决定维护检修 工作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2. 是在工艺消耗定额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加上各种非工艺性消耗而制定的定额。
3. 在生成物料需求计划之后,对生产这些物料所需要的生产能力进行计算,即制定生产能力需求计 划,然后检查这个计划的可行性,若存在不可行之处,就返回去修正计划,在达到满意的平衡后,进入车 间作业控制子系统,监控计划的实施过程。
4. 就是按照生产工艺的特点划分生产单位,例如,铸造车间、机械加工车间或车床组、磨床组等。
六、简答题(每小题 6分,共12分)1 . (1)产品图样的工艺分析 检查产品结构的工艺性和经济性。
(2) 拟定工艺方案 指出产品试制的技术关键及其解决方法,规定工艺工作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3) 制定工艺文件,编制工艺规程 为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调度、质量控制、原材料供应等提供 依据。
( 4)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 指实现工艺过程所需的工具、夹具、模具、量具的设计与制造,以1 . ABCE2 . 6 . ABCD7 . 四、填空题(每空 1 .完好 2 . 7. 计划 8.12 .正态分布 ABD 3 . ADE 4 . ABDE 8 . ABCD 9 . 1分,共16分) 报废更新3.综合CDE 5 . ABC BCE 10 . ABE4.物资库存 5 .构成 6.分开11 .产品出产进度计划层次9 . MRP 10 .生产顺序13 .研讨性方法 14 .技术设计15 .生产管理16 .周期变动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效率。
(每点1.5 分)2.工业企业生产能力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正常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某类型产品的最大数量。
(1. 5 分)决定生产能力的因素包括:(1)设备数量。
有些工艺过程象铸造、铆焊、装配等则用生产面积表示。
(1.5 分)(2)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1.5 分)(3)设备的生产率定额。
(1.5 分)七、论述题(10 分)1.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的预测方法有简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和季节因素调整法等。
2.(1)简单移动平均法适用于主要存在随机变动的时间序列。
该法取最近若干期数列的平均数作为本期的预测值。
而取平均数的作用是消除数列的波动。
故当时间序列呈现出明显的趋势变动和季节变动时,会使预测误差较大,而不能应用。
(2)加权移动平均法适用于存在多种变动因素的场合。
因它是按不同时期的不同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然后计算加权平均数作为本期的预测值。
故可根据时间序列的特点调整权重的分配使它能较适当地反映时间序列的变动。
(3)指数平滑法的作用与加权移动平均法相似,它是通过调整平滑系数来起到反映时间序列特点的作用。
(4)季节因素调整法适用于存在很强的季节变动的时间序列。
因它能求出季节因子,并用季节因子对变化的平均趋势进行调整,因而能较精确地预测出季节变化。
八、计算题(共15 分)1. (1)方案I成本、生产率(2 + 2)X10000 + 10000 = 50000r1 = (5X10000)/50000 = 1 (2 分)(2)方案n成本、生产率(1 + 1 ) X10000 + 3000 + 11000 = 34000 r2 = (5X10000)/34000 = 1 .47( 2 分)(3)方案川成本、生产率(0.5 + 0.5) X10000 + 14000 + 11000 = 35000 r3 = (5X10000)/35000 = 1 .42( 2 分)(4)选方案n,当生产率为1. 5时,应生产产量为Y1.5 = 5y/(2y + 14000)= 10500 (件)(4 分)一、名词解释1 、独立需求:是指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由企业外部的需求来决定,对它的需求与其它种类的需求无关 ,其需求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是企业自身不能控制的需求。
2、相关需求:是指某种需求与其它需求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可根据物料之间的结构组成关系由独立需求的物料所产生的需求,例如,半成品、零部件、原材料等的需求。
3、精良生产( Lean Production ,LP ):是一种由日本企业实施,由美国总结提出的精简式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