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原理综合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安全指标2、本质安全化3、安全目标管理4、安全文化5、重大危险源二、简答题1、简述降低事故严重度有那些措施。
2、简述多米诺骨牌理论的容。
3、我全监察机构是如何设置的?4、安全投资的合理比例如何确定?可采取哪些方法?5、简述安全的极向性的含义。
6、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统计围是什么?7、简述安全价值与生产价值的关系。
8、我国当前通用的对工伤事故的分类方法一共将其分为多少类?分别是什么?9、事故有限性的含义是什么?10、简述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及其包含的二级学科的容。
11、为了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目前可采取的安全方法主要有哪些?12、简述人机功能分配的一般原则。
13、何谓安全价值,安全价值包括哪些容?三、计算题一、某钢铁厂1998年平均在籍职工50,000人,年产钢250万吨。
该年度因工伤事故死亡2人、重伤3人、轻伤120人。
设重伤损失工作日累计为8000日,轻伤损失工作日累计为9000日。
设工人每人每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8小时。
试计算以下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百万工时伤害率,千人负伤率,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百万吨钢死亡率。
二、某厂前两年共发生伤亡事故105次,若安全状况不变,试计算来年每月不发生伤亡事故的概率是多少?每月发生伤亡事故次数不超过3次的概率是多少?(提示:泊松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x e x f xλλ-=,其中x 为伤亡事故次数,λ为该时期伤亡事故的平均次数。
)四、分析题某小区建筑面积为8000m 2,由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某建设集团总承包。
该工程于2000年12月25日开工,2002年9月2日完工,并于9月9日开始拆除外脚手架及升降机。
9日14时30分左右,机修班组负责人王一带领王二、王三、王四进入施工现场,对升降机进行降层拆迁工作(从17层降至15层)。
王一在一层看护,其余3人到升降机顶进行拆卸工作。
首先拆去了用于防止吊笼坠落的安全钢丝绳。
15时30分,在拆除电控箱的电源线和控制线时,曳引机卷筒的钢丝绳突然在卷筒处断裂,吊笼坠落至15层,撞到垫设的2根钢管。
这两根钢管由于无法承受吊笼的冲击而弯曲,与吊笼一起坠落至楼底。
吊笼3人经医院抢救无效,先后死亡。
3人在医院的抢救费共5万元,每人抚恤费10万元,公司停工1个月,损失300万元,升降机修复费用100万元。
1、确定这起事故的事故类别。
2、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统计围是哪些?这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是多少?3、死亡事故的损失工作日数按多少天计算?这起事故因伤亡造成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是多少天? 五、论述题一、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
试述,应如何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试论述事故的基本特征。
三、试论述安全的基本特征。
安全原理综合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安全指标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在完成其功能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事故损失的可接受水平。
2、本质安全化一般是针对某—个系统(或设施)而言,是表明该系统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已达到了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系统可以较为安全可靠的运行;但并不表该统绝对不会发生事故。
3、安全目标管理是目标管理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是企业确定在一定时期应该实现的安全生产总目标,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通过组织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生产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
4、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为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所创造的有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5、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定的一种或一类特定危险物质的单元(或设施)称为重大危险源。
二、简答题1、①对危险因素的能量进行限制或者分散风险②防止能量逸散③加装缓冲能量的装置④避免人身伤亡的措施。
2、海因里希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
这些事件有如五块平行摆放的骨牌,第一块倒下后就引起后面的牌连锁式地倒下。
最初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5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3、我国成立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下设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专司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综合管理全全生产工作、履行监督管理职能。
同时,成立了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作为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协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安全生产委员办公室设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4、保证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需的安全条件的安全投资消耗量就是安全投资的合理投入量。
根据上述原则,安全经济投资占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合理比例的确定,应以经济增长率既定目标作为首要的依据。
在实现既定的经济增长率目标的前提下、以政府财政收入来表示的国力大小是确定这一合理比例的上限,而满足经济增长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安全条件所需投资总量(或相对量),则是安全投资的下限。
目前安全投资的合理比例的确定,有系统推测法、历史比较法、国际比较法等方法。
5、安全的极向性有三层含义:①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一种“零——无穷大”事件,或者称为“稀少事件”。
即事故或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趋向零),是一种小概率事件,而一旦发生后果却十分严重(趋向无穷大),再有危害事件的作用强度有时很小(趋向零),但具有累积效应。
②“极向性”的第二层含义是:安全与危险互补,安全性=1—危害性,当安全性趋于极大值时,危险性趋于极小值。
反过来,也是这样。
③第三层含义是从人的角度来考虑,人类从事安全活动总是希望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安全。
6、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人身伤亡所支出的费用,善后处理的费用,财产损失价值,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其他损失费用。
7、生产价值与安全价值的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达:生产价值=生产活动×效益系数×安全系数安全系数=1-(事故损失价值/净产值)。
0≤安全系数≤1,当安全系数=1时,生产过程是绝对安全的,这时的生产效益只随效益系数变化,这种情况极为少见;当安全系数<1时,生产效益不但随效益系数变化,也随安全系数变化;当安全系数=0时,生产过程没有丝毫安全保证,只要生产就会发生事故,会出现负效益。
所以,生产是离不开安全的,二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8、一共分为20类。
分别是: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器工具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刺割、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和受压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9、安全的极向性有三层含义:①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一种“零——无穷大”事件,或者称为”稀少事件”。
即事故或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趋向零),是一种小概率事件,而一旦发生后果却十分严重(趋向无穷大),再有危害事件的作用强度有时很小(趋向零),但具有累积效应。
②“极向性”的第二层含义是:安全与危险互补,安全性=1—危害性,当安全性趋于极大值时,危险性趋于极小值。
反过来,也是这样。
③第三层含义是从人的角度来考虑,人类从事安全活动总是希望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安全。
10、根据国家标准GB/T13745-T1992《学科分类及代码》中,将安全科学技术列为一级学科(代码:620),该学科体系由5个二级学科和27个三级学科组成,安全科学技术下属的二级学科包括: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安全学、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
11、目前可采取的安全方法主要有:本质安全化方法、人机匹配法、生产安全管理一体化方法、系统方法、安全教育方法、安全经济方法和高技术系统安全管理方法。
12、根据人机特性的比较,为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人机功能合理分配的原则应该是:笨重的、快速的、持久的、可靠性高的、精度高的、规律性强的、单调的、高阶运算的、操作复杂的、环境条件差的工作,适合机器来做;而研究、创造、决策、指令和程序的编排、检查、维修、故障处理、及应付不测等工作,适合于人来承担。
13、安全价值是一种运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依靠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通过对某些安全措施进行安全功能分析,力图用最低的安全寿命周期投资,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从而提高安全价值的安全技术经济方法。
其包括:降低安全寿命周期投资、安全功能分析、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集体智慧和有组织地实施各项工作。
三、计算题一、某钢铁厂1998年平均在籍职工50,000人,年产钢250万吨。
该年度因工伤事故死亡2人、重伤3人、轻伤120人。
设重伤损失工作日累计为8000日,轻伤损失工作日累计为9000日。
设工人每人每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8小时。
试计算以下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百万工时伤害率,千人负伤率,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百万吨钢死亡率。
解: 千人死亡率04.0=10500002=3⨯ 千人重伤率=06.0=105000033⨯ 百万工时伤害率04.1=10=500003008+6⨯⨯1203+2= 千人负伤率5.21050000120+3+2=3=⨯伤害严重率67.241=105000030089000800060006⨯⨯⨯++2⨯=伤害平均严重率232=125900080006000++2⨯= 百万吨钢死亡率8.0=1010250264⨯⨯=二、某厂前两年共发生伤亡事故105次,若安全状况不变,试计算来年每月不发生伤亡事故的概率是多少?每月发生伤亡事故次数不超过3次的概率是多少?(提示:泊松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x e x f xλλ-=,其中x 为伤亡事故次数,λ为该时期伤亡事故的平均次数。
)解:每月平均伤亡事故次数λ为:375.424105==λ每月不发生伤亡事故的概率为:=)0(F 0126.0!0375.40==--e e λλ每月发生伤亡事故次数不超过3次的概率为:233 4.3750(3)(1)0.3638!2!3!x x F ee x λλλλλ--===+++=∑四、分析题1、起重伤害2、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围包括:人身伤亡所支出的费用;善后处理费用;财产损失价值。
本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5+10×3+100=135(万元)3、死亡事故的损失工作日按6000天计算,本次事故因伤亡造成的损失工作日为:6000×3=18000(日)五、论述题一、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
试述,应如何防止事故的发生。
回答要点: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主要应当防止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人和机器的特点,使之在工作中相互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