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故事苏格拉底的朋友克瑞多到监狱去试图说服他逃狱时,苏格拉底却和他进行了一场道德辩论: 苏:……是否应坚信,不管多数人怎么想,不管后果如何,不正义就是不正义?克:是。
苏:所以我们不能做不义之事?克:不能。
苏:也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以暴治暴?克:不能。
苏:……也就是说,不管别人怎么伤害了我们,我们都不能报复,从而去伤害别人。
但是克瑞多,你要仔细想想,因为这种想法从来就不是多数人的想法。
信不信服这种想法的人分歧严重,彼此完全无法沟通。
自己和“多数人”格格不入时,是坚持还是妥协?个人被权力打击时,是反抗还是接受?为何接受又为何反抗?如何接受又如何反抗?苏格拉底依靠的,是一个理性的逻辑。
有一个年青人,去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演讲术。
他为了表示自己有好口才,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话。
末了苏格拉底要他缴纳双倍的学费。
那年轻人惊诧地问道:“为什么要我加倍呢?”苏格拉底说:“因为我得教你两样功课,一是怎样闭嘴,另外才是怎样演讲。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学生问老师,为什么每天都感到忧愁和烦闷,苏格拉底在纸上画了两个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套在一起,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的知识就好比中间的小圆,而我的就像是外面的大圆,我与外界未知的知识接触的更为宽广,这更令我感到惶恐不安啊。
一群学生在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老师,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群学生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突然来访。
"苏格拉底继续说:“当你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时,至少应该用三个筛子过滤一遍!第一个筛子叫做真实,你要告诉我的事是真实的吗?”“我是从街上听来的,大家都这么说,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那就应该用你的第二个筛子去检查,如果不是真的,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你要告诉我的事是善意的吗?”“不,正好相反。
”他的学生羞愧地低下头来。
苏格拉底不厌烦地继续说:“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检查看看,你这么急着要告诉我的事,是重要的吗?”“并不是很重要……”苏格拉底打断了他的话:“既然这个消息并不重要,又不是出自善意,更不知道它是真是假,你又何必说呢?说了也只会造成我们两个人的困扰罢了。
”苏格拉底曾说:“不要听信搬弄是非的人或诽谤者的话。
因为他不会是出自善意告诉你的,他既会揭发别人的隐私,当然会同样地对待你。
”有人问哲学家苏格拉底:“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苏格拉底答道:“三尺!”“胡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那人还不把天给戳出许多窟窿。
”苏格拉底微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能够长久地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苏格拉底的弟子很想学到老师的真本事,苏格拉底便把他的弟子带到河边,领着他走下河水,然后将他的头按入水中。
弟子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没有反抗。
过了一会儿,弟子见老师还不放手,便用力挣扎。
可是他越用力,老师用的劲也越大。
最后弟子使出全身的力气用力挣开,出水后很生气的责问老师为什么要害他。
苏格拉底说:“如果你求学的欲望有象现在求生的欲望这么强烈就好了。
”说完,老师起身走了。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
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你帮我寻找一位好吗?”“我一定竭尽全力。
”苏格拉底笑了笑。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
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
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都不如……”“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找遍五湖四海,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
助手非常惭愧:“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一代哲人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自责了整个后半生。
为了不重蹈那位助手的覆辙,每个向往成功、不甘沉沦者,都应该牢记先哲的这句至理名言:“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
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
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
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
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
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
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
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
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作“精神助产术”。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
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
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
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
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一天,蘇格拉底和弟子們聚在一起聊天,一位其父相當富有的學生,趾高氣揚地面向所有的同學炫燿:他家在雅典附近有一望無際的肥沃土地。
當他口若懸河大肆吹噓的時候,一直在其身旁不動聲色的蘇格拉底拿出了一張世界地圖,然後說:「麻煩你指路給我看看,亞細亞在哪裏?」這個學生指着地圖洋洋得意地回答:「這大大片全是。
」蘇格拉底又問:「很好!那麼希臘在哪裏?」這學生好不容易在地圖上將希臘找出來,但和亞細亞相比,的確是太小了。
蘇格拉底又問「雅典在哪兒?」學生指着地圖上的一個小點說:「雅典,這更小了,好像是這兒。
」然後,蘇格拉底看着他說:「現在,請你再指路給我看看,你家那块一望無際的肥沃土地在哪裏?」學生急得滿頭大汗,當然找不到。
他家那块一望無際的肥沃土地在地圖上連個影子也沒有。
他很尷尬又很覺悟地回答:「對不起,我找不到。
」幽默是一种有价值的思维品质,它表现为机智地处理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
幽默来源于对世间事物的洞察,含笑去面对人生中的矛盾或冲突,它常是人们处于困境时实现自我解脱的一种方法。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人们的思想变化有着透彻的洞察和了解,他是古今中外能使别人心服口服的第一个人。
苏格拉底对别人的错误从不采取指责的态度,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即幽默感。
据记载,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一位性情非常急躁的人,往往当众给这位著名的哲学家以难堪。
有一次,苏格拉底在同几位学生讨论某个学术问题时,他的妻子不知何故,忽然叫骂起来,震撼了整个课堂。
续而,他的妻子又提起一桶凉水冲着苏格拉底泼了出去,致使苏格拉底全身湿透。
当学生们感到十分尴尬而又不知所措的时候,只见苏格拉底诙谐地笑了起来,并且幽默地说:“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要跟着下雨的”。
这一忍让的幽默虽话语不多,仅仅是一句话而已,却使妻子的怒气出现了“阴转多云”到“多云转晴”的良性变化。
大家听了都欣然大笑起来,更敬佩这位智者明哲的高招文化素质、艺术修养和坦荡胸怀。
从苏格拉底这一幽默的言语中,不难看出智才明哲的高超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幽默是智慧的闪光,幽默不是庸俗的、轻浮的笑语,或是油嘴滑舌的表现,而是洞察世界,入木三分,又言简意赅,含蓄诙谐,寓意微妙深邃,给人以启迪和韵味。
从苏格拉底这一幽默的言语中,给人以最强烈的印象是他的乐观自信,它可以使人遇难而乐观进取。
这种人不论是与人交往,还是沙龙聚会,总是不紧不忙地侃侃而谈,而且逻辑缜密,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内心感情,轻松自如地表现出这种内心情感。
这种乐观自信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来自扎实的文化素养和完美的内心世界。
从苏格拉底这一幽默的言语中,可以观察到他那机敏的应变能力。
机敏是一种优秀的素质,他能使人反应灵敏,巧解人意,并能以惊人的自制能力防止在对方刺激下诱发出不良情绪,使双方的对抗情绪得以缓解,消除困境。
机敏的人是最容易受到众人好评的。
从苏格拉底这一幽默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那心胸开阔、襟怀坦荡的性格。
能成大气候的人,不会为那些鸡毛蒜皮的细微小事而斤斤计较,大动肝火,凡事都抱达观随和的态度,做到谈笑自若。
有一天,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为像苏格拉底那样学识渊博的学者。
苏格拉底没有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