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硅的制备1
同时旋转引出晶体。
直拉法工作原理:
1、在合适的温度下,融液中的硅原子会顺着晶种的硅原子 排列结构在固液交界面上形成规则的结晶,成为单晶体。 2、把晶种微微的旋转向上提升,融液中的硅原子会在前面 形成的单晶体上继续结晶,并延续其规则的原子排列结构。 3、若整个结晶环境稳定,就可以周而复始的形成结晶,最 后形成一根圆柱形的原子排列整齐的硅单晶晶体,即硅单 晶锭。 4、当结晶加快时,晶体直径会变粗,提高升速可以使直径 变细,增加温度能抑制结晶速度。反之,若结晶变慢,直 径变细,则通过降低拉速和降温去控制。
区域熔炼分类:
• 水平区熔法 • 悬浮区熔法
水平区熔法
• 在熔炼过程中,锭料水平放置,称为水平 区熔
水平区熔法
水平区熔法主要用于材料的物理提纯,也用来生长单晶体,其装置图 如下图所示。水平区熔法是将材料置于水平舟内,通过加热器加热。先在 舟端放置籽晶,并使其与多晶材料间产生熔区,然后以一定的速度移动熔 区,使熔区从一端移至另一端,使多晶材料变为单晶体。
连续生长技术
为了提高生产率,节约石英坩埚(在晶体生产成 本中占相当比例),发展了连续直拉生长技术,主要 是重新装料和连续加料两种技术 。 1.重新装料直拉生长技术:可节约大量时间(生长 完毕后的降温、开炉、装炉等),一个坩埚可用多次。 2. 连续加料直拉生长技术:除了具有重新装料的
优点外,还可保持整个生长过程中熔体的体积恒定,
相对运动,有利于在固液界面下方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
有利于晶体稳定生长。
生长界面形状(固液界面)
固液界面形状对单晶均匀性、完整性有重要影响, 正常情况下,固液界面的宏观形状应该与热场所确定 的熔体等温面相吻合。在引晶、放肩阶段,固液界面 凸向熔体,单晶等径生长后,界面先变平后再凹向熔 体。通过调整拉晶速度,晶体转动和坩埚转动速度就 可以调整固液界面形状。
直拉单晶生成示意图
直拉单晶生成示意图
CZ法的生长工艺流程
:
单晶工艺流程简介
(1)加料: 将多晶硅原料及 杂质放入石英坩 埚内,杂质的种 类依电阻的N或 P型而定。杂质 种类有硼、磷、 锑、砷,目前国 内太阳能行业仅 掺硼形成P型半导 体。
单晶工艺流程简介
(2)熔化:加完多晶硅原料于石英埚内后 ,长晶炉必须关闭并抽成真空后充入高纯氩气 使之维持一定压力范围内,然后打开加热电源 ,加热至熔化温度(1420℃)以上,将多 晶硅原料熔化。
随着熔融区向前移动,杂质也随着移动,最后富集于棒的一端,予以切
除。
硅在水平区熔法上的两个主要的问 题:
1、硅在熔融状态下有很强的化学活性,几 乎没有不与其发生反应的容器,即使高纯 石英舟或坩埚,也要和熔融硅发生化学反 应,使单晶的纯度受到限制。因此,目前 不用水平区熔法制取纯度更高的单晶硅。 2、硼、磷的分凝系数接近 1 ,仅用区熔提 纯不能除去,这也一直是限制物理法提纯 硅材料的一个关键问题
制造半导体硅器件的原料,用于制 大功率整流器、大功率晶体管、二
极管、开关器件等 。
单 晶 硅 太 阳 能 电 池 板
AMD 处 理 器
其主要用途是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供热等。
由于太阳能具有清洁、环保、方便等诸多优势,近三十年来,太阳能
利用技术在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市场开拓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 成为世界快速、稳定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
单晶工艺流程简介
(5)等径生长:长完 细颈和肩部之后,借着 拉速与温度的不断调整 ,可使晶棒直径维持在 正负2mm之间,这段 直径固定的部分即称为 等径部分。单晶硅片取 自于等径部分。
单晶工艺流程简介
(6)尾部生长:在生 长完等径部分之后,如 果立刻将晶棒与液面分 开,那么热应力将使得 晶棒出现位错与滑移线 。于是为了避免此问题 的发生,必须将晶棒的 直径慢慢缩小,直到成 一尖点而与液面分开。 这一过程称之为尾部生 长。
直拉法生长单晶硅的制备步骤
(1)熔料。将坩埚内多晶料全部熔化; (2)引晶。将籽晶放下经烘烤后,使之接触熔体,籽晶向上提拉,控 制温度使熔体在籽晶上结晶; (3)缩颈。目的在于减少或消除位错,获得无位错单晶。 (4)放肩。使单晶长大到所需要的直径尺寸。 (5)等径。单晶保持圆柱形生长。
(6)收尾。将单晶直径逐渐缩小,最后呈锥形,以避免位错反延伸。
提高基本稳定的生长条件,因而可得到电阻率纵向分 布均匀的单晶。
连续加料直拉生长技术有两种加料法:连续固体
送料和连续液体送料法。
液体覆盖直拉技术
对直拉法的一个重大改进,用此法可以制备多
种含有挥发性组元的化合物半导体单晶。 主要原理:用一种惰性液体(覆盖剂)覆盖被拉
制材料的熔体,在晶体生长室内充入惰性气体,使
单晶工艺流程简介
(3)引晶生长:当硅 熔体的温度稳定之后, 将籽晶慢慢浸入硅熔体 中引晶生长是将籽晶快 速向上提升,使长出的 籽晶的直径缩小到一定 大小(4-6mm)由 于位错线与生长轴成一 个交角,只要缩颈够长 ,位错便能排出晶体表 面,产生低位错的晶体 。
单晶工艺流程简介
(4)放肩生长:长完 细颈之后,须降低温度 与拉速,使得晶体的直 径渐渐增大到所需的大 小。
熔体中的对流
相互相反旋转的晶体(顺时针)和坩埚所产生的强制对 流是由离心力和向心力、最终由熔体表面张力梯度所驱动的。 所生长的晶体的直径越大(坩锅越大),对流就越强烈,会 造成熔体中温度波动和晶体局部回熔,从而导致晶体中的杂 质分布不均匀等。 实际生产中,晶体的转动速度一般比坩锅快1-3倍,晶 体和坩锅彼此的相互反向运动导致熔体中心区与外围区发生
在引晶的过程中,由于热冲击, 会在新形成的单晶中产生位错。 显然位错不加以排除,将会在 继续生长的单晶中产生更多的 错位,最后无法形成无位错单 晶。为了消除位错,提出了一 种缩颈工艺,即在形成一段籽 晶之后,缩小晶体的直径2~3mm, 继续生长20mm 左右,即可把位 错完全排除到籽晶的外表面接 着再生长一段无位错的细晶后, 放肩至目标尺寸进入等径生长
单晶硅的制备
主要内容
单 晶的生长原理
单晶硅的制法
直拉法(直拉法技术改进) 区溶法 水平区熔法
悬浮区熔法
外延法
单晶硅的主要用途
单晶硅是一种比较活泼非金
属元素,是晶体材料的重要组成部
太 空 中 单 晶 硅 的 应 用
分,处于新材料发展的前沿。它是
匀。
直拉法技术改进
磁控直拉技术
半导体晶体生长方法之一,简称MCZ法,是在 直拉法(CZ法)单晶生长的基础上对坩埚内的熔体施加
-强磁场,使熔体的热对流受到抑制。因而除磁体外,
主体设备如单晶炉等并无大的差别。
NdFeB永磁体结构示意图
其基本原理为,在熔体施加磁场后,则运动的导
电熔体体元受到洛伦兹力f的作用。 加上磁场后,
MGS 98℅
电子级硅(EGS) 三氯硅烷还原成硅 2SiHcl3 +2H2 →2 Si + 6Hcl
直拉法(cz法)制备单晶硅
直拉法即切克劳斯基
法(Czochralski简称
Cz法) 它是通过电阻加热, 将装在石英坩埚中的多 晶硅熔化,并保持略高
于硅熔点的温度,将籽
晶浸入熔体,然后以一 定速度向上提拉籽晶并
直拉法的基本特点
直拉法-几个基本问题 • 最大生长速度 • 熔体中的对流 • 生长界面形状(固液界面) • 生长过程中各阶段生长条件的差异
最大生长速度
晶体生长最大速度与晶体中的纵向温度梯度、
晶体的热导率、晶体密度等有关。提高晶体中的温
度梯度,可以提高晶体生长速度;但温度梯度太大,
将在晶体中产生较大的热应力,会导致位错等晶体 缺陷的形成,甚至会使晶体产生裂纹。为了降低位 错密度,晶体实际生长速度往往低于最大生长速度。
改变了整个熔体的流动状态及杂质的输运条件并使
单晶可以在温度波动范围小、生长界面处于非常平
稳的状态下生长 磁控直拉技术主要用于制造电荷耦合(CCD)
器件和一些功率器件的硅单晶。也可用于GaAs、
GaSb等化合物半导体单晶的生长。
MCZ法的优点:
•
•
•
• •
•
•
1. 磁致粘滞性控制了流体的运动,大大地减少了机械振动等原因造 成的熔硅掖面的抖•动,也减少了熔体的温度波动; 2. 控制了溶硅与石英柑祸壁的反应速率,增大氧官集层的厚度,以 达到控制含氧量的目的。与常规CZ单晶相比,最低氧浓度可降低一 个数量级; 3. 有效地咸少或消除杂质的微分凝效应,使各种杂质分布均匀,减 少生长条纹; 4. 减少了由氧引起的各种缺陷; 5. 由于含氧量可控,晶体的屈服强度可控制在某一范月内,. 从而减 小了片子的翘曲; 6. 尤其是硼等杂质沽污少,可使直拉硅单晶的电阻率得到大幅度的 提高; 7. 氧分布均匀,满足了 LSI 和VLSI的要求。
其压力大于熔体的分解压力,以抑制熔体中挥发性
组元的蒸发损失,这样就可按通常的直拉技术进行
单晶生长。
区熔法(FZ)生长单晶硅
区域熔炼是一个简单的物理过程,指根据 液体混合物在冷凝结晶过程中组分重新分 布(称为偏析)的原理,通过多次熔融和 凝固,制备高纯度的(可达99.999 %)金 属、半导体材料和有机化合物的一种提纯 方法,属于热质传递过程。
悬浮区熔法
• 锭料竖直放置且不用 容器,称为悬浮区熔 • 由于在熔化和生长硅 晶体过程中,不使用 石英坩埚等容器,又 称为无坩埚区熔法
悬浮区熔法
在悬浮区熔法中,使圆 柱形硅棒固定于垂直方向, 用高频感应线圈在氩气气 氛中加热,形成一 个尖端状的熔区,然后该 熔区与特定晶向的籽晶接 触,这个过程就是引晶。 这两个棒朝相反方向旋转。 然后将在多晶棒与籽晶间 只靠表面张力形成的熔区 沿棒长逐步向上移动,将 其转换成单晶。
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流程
单晶硅的性质
熔融的单质硅在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排列成许多晶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