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布置及识图
,圆整为0.035υ2。
b)符合8.13.2尺寸要求的轿顶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不包括5.7.1.1c]所 述的部件面积],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 (包括梁和固定在井道顶下的零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 小于1.0+0.035υ2(m); c)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 1)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包 括下面2]所述及的部件],不 应小于0.3+0.035υ2 (m)。 2)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 部分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 小于0.1+0.035υ2 (m)。 d)轿厢上方应有足够的空间,该空间的大小以能容纳一个不小于 0.50m×0.60m×0.80m的长方体为准,任一平面朝下放置即可。 对于用曳引绳直接系住的电梯,只要每根曳引绳中心线距长方 体的一个垂直面(至少一个)的距离均不大于0.15 m,则悬挂曳 引绳和它的附件可以包括在这个空间内。
7.电梯井道的结构 和说明
电梯井道的结构:全混凝土、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的电梯井道在安装电梯时,对各 个安装点处浇筑钢筋混凝土梁(梁截面高 300mm)。其包括: a.导轨支架安装点处(导轨支架安装距离 <2500mm) b.层门门洞上沿层门挂件安装处
电梯井道的专用性(GB7588-2003) 电梯井道应为电梯专用,井道内不得装设 与电梯无关的设备、电缆等。井道内允许 装设采暖设备,但不能用蒸气和高压水加 热.采暖设备的控制与调节装置应装在井道 外面。 电梯设置的是半封闭井道,在: a)有围壁时,井道是指围壁内的区域; b)无围壁时,井道是指距电梯运动部件 1.50m水平距离内的区域。
电梯布置图识图及 基础知识
一 图纸的描述
通常井道图分2张A3图幅的图纸。 第一张是土建布置图、主要用于制作井道 时给施工人员参考用; 第二张是安装布置图、主要用于电梯安装 使用,一定要注意两张图纸的主要功用。
二 图纸被询问较多的几点
1.轿厢额载重量与乘客数量之间的 关系
乘客数量=额定载重量/75 向下圆整 例如:1600KG电梯 乘客数量=1600/75=21.33 圆整后=21人
小于1.2m的安全防护围封,并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 (5)当相邻层门地坎间的距离超过11米时,其间应设置 一不得向井道内开启的安全门(用户自理),安全 门的尺寸不得小于350mm宽1800mm高,请与本公 司联系确认; (6)底坑不得漏水或渗水,不得作为积水坑使用,底坑 底部应光滑平整; (7)当底坑底面下有人员能达到的空间存在,则对重缓 冲器必须能够安装在一直延伸到坚固地实心桩墩上, 或安装对重安全钳; (8)供电电压相对于额定电压的波动范围应在±7%范 围内。电源零线和接地线应分开,且接地电阻值不 大于4Ω。
(6)电梯井道最好为混凝土结构,如果为圈梁结构时,应 按导轨支架间距设300mm高的混凝土过梁,并在每层门 洞上沿设300mm高并与井道同宽的混凝土梁(本公司图 册所示井道结构体均为混凝土结构); (7)电梯安装之前,所有层门门洞必须设有高度不小于 1.2m的安全防护围封,并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 (8)当相邻层门地坎间的距离超过11m时,其间应设置一 不得向井道内开启的安全门(用户自理),安全门的尺 寸不得小于350mm宽1800mm高,请与本公司联系确认; (9)底坑不得漏水或渗水,不得作为积水坑使用,底坑底 部应光滑平整; (10)当底坑底面下有人能达到的空间,则对重缓冲器必 须能够安装在一直延伸到坚固地实心桩墩上,或安装对 重安全钳; (11)供电电压相对于额定电压的波动范围应在±7%范围 内。电源零线和接地线应分开,且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
电梯 立面 示意
4.井道平面尺寸
关于井道尺寸的大小,各家电梯厂的差别不 大,其中需要考虑的有以下因素: 轿厢大小及形状、对重形状、开门尺寸、导 轨及导轨支架、安全距离50mm 轿厢的大小与载重有关,根据表1,表2来定。 井道宽度与中分门机开门尺寸的关系: 井道宽度 ≧ 开门宽度*2 + 200mm 导轨支架 ≧ 75mm
标准关于地坑深度的说明: 5.7.3.3 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下 面三个条件: a)底坑中应有足够的空间,该空间的大小以能容纳一 个不小于0.50m×0.60m×l.0m的长方体为准,任一 平面朝下放置即可。 b)底坑底和轿厢最低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 0.50m,下述之间的水平距离在0.15m之内时,这个 距离可最小减少到0.10m。 1)垂直滑动门的部件、护脚板和相邻的井道壁; 2)轿厢最低部件和导轨。 c)底坑中固定的最高部件,如补偿绳张紧装置位于最上 位置时,其和轿厢的最低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 不应小于0.30m,上述b)1)和b)2)除外。
业主和土建承包商应完成的工作 2有机房电梯
(1)机房温度应保持在+5°C~+40°C之间,月平均最高相 对湿度在该月平均温度不高于25°时为85%;工作环境 改变时请与公司联系; (2)机房应有通风孔,机房内的空调或通风设备由用户设计 提供,机房照明灯用户自理,机房地面上的照度不应小 于200lx; (3)机房不得设置与电梯无关的设备,电缆等及无关孔洞, 机房入口必须宽敞,无杂物,并设永久照明和警示牌; (4)机房应防火、防尘,地面应防滑并能承受6000N/m2/ 的均布载荷,机架受力点除外; (5)电梯井道必须垂直,且垂直误差0~+25mm,井道水平 尺寸为最小净空尺寸;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顶层高度主要取决于 两个因素:速度与轿厢本身高度。 速度越高顶层高度越高,轿厢越高顶层高度越高。 速度1.75m/s的验算实例如下:
根据验算得出以下最小顶层高度
为什么验算得出的顶层高度比标准土建图册上的 最小高度小一些? 因为图册上的尺寸是把顶层装饰层和屋面结构标高 的误差(100mm)计算进去了。
3.电梯井道的顶层高度与地坑深度
电梯的顶层高度与地坑深度在《GB7588-2003电梯制造 与安装安全规范》中有明确的要求,因为这2个值影响 电梯在事故时的安全问题,即要保证设备本身和人员的 安全,所以被强制要求,必须满足。 标准中关于顶层高度的说明: 5.7 顶层空间和底坑 5.7.1 曳引驱动电梯的顶部间距 曳引驱动电梯的顶部间距应满足下列要求, 5.7.1.1 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下 面四个条件: a)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υ2(m)的进一步 的制导行程; 注:0.035υ2表示对应于115%额定速度υ时的重力制停 距离的一半。即
2.额定载重量与轿厢面积的关系
国标GB7588-2003有以下规定:
表1,是关于最大有效面积的说明; 2, 是关于最小有效面积的说明。
表
பைடு நூலகம்
轿厢的大小根据 表1,表2,中的规定来确定,也 就是说载重量确定了,轿厢面积也相对确定了。 轿厢的形状是可以变换的,但通常是不同载重有 着各自的标准轿厢.
无机房电梯受力说明: 地坑受力 R1 、 R2 、R6 与有机房相同 顶层墙壁受力 R3 、 R4 、R5
无机房电梯的受力点主要在井道壁上,所 以对于无机房电梯的井道顶层在制作时要 充分考虑各点的受力情况,通常建议井道 顶层浇筑成混凝土的形式。 在本公司电梯土建布置图纸上,右下角处 都有电梯受力情况的说明。
图示:
三 业主和土建承包商应完成的工作 1.无机房电梯
(1)电梯井道必须垂直,且垂直误差0~+25mm, 井道水平尺寸为最小净空尺寸; (2)电梯井道最好为混凝土结构,如果为圈梁结构 时,要求自井道顶部楼板下平面向下2500mm范围 内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应按导轨支架垂直间距浇筑 300mm高的混凝土过梁,并在每层门洞上沿设 300mm高并与井道同宽的混凝土梁(本公司图册上 所示井道结构体均为混凝土结构); (3)封闭式井道根据需要设通风孔(一般在井道顶 部和底部),其面积不得小于井道水平面积的1%, 通风孔需设防护网。 (4)电梯安装之前,所有层门门洞必须设有高度不
谢谢!
从以上内容我们看到地坑深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地坑内的设备决定,同时也受速度的影响,他的 制定主要考虑轿箱蹲底时地坑内设备的安全、及 地坑内维修人员的安全。 同样取速度1.75m/s有机房电梯验算,
本公司常用地坑深度值:
速度 m/s 0.5(0.63) 1.0 1.5(1.6) 1.75 2 2.5 3.0 有机房电梯最小 地坑深度(mm) 1400 1400 1400 1450 1650 1850 2500 无机房电梯最小 地坑深度(mm) 1400 1500 1600 1600 1800
6.电梯施加给建筑物的受力说明
建筑物要能承受电梯各种状况下产生的力, 这个方面经常会被忽略掉,引不起足够的 重视。 有机房电梯受力说明 地坑受力R1 、R2 、R6 如下图1 机房受力R3 、R4 、R5 如下图2
井道平面图1
机房平面图2
受力计算: R1 = 40*(P+Q) R2 = 40*(P+0.5Q) R6 = 10*(P+Q) – 渐进式安全钳 R6 = 25*(P+Q) – 瞬时式安全钳 P - 轿厢自重 + 部分随行电缆和补偿链 Q - 电梯额定载重 R3、R4与R5 根据曳引系统的总质量*动安 全系数得到。
井道平面尺寸如下图
5.机房要求
电梯机房里面的设备有: 曳引机、控制柜、限速器等; 机房开门的尺寸不能小于600*1800 mm; 机房净高度不能小于 2000 mm ; 机房地面的高度差在大于0.5m时,应设置楼 梯或台阶,并设置护栏 机房应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且只允许放置 电梯运行所必须的设备及灭火器和空调等, 不允许放置与电梯无关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