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考点突破_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高三2015-05-05 16:532015年高考语文考点突破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试大纲》要求的“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E。
“简明”即语言简要明白,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
“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得体”即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
“准确、鲜明、生动”既是语言表达的要求,也是语言表达的效果。
该考点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其知识点涉及语法、修辞、逻辑及写作篇章方面的知识。
1.(2015·课标全国高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②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A.⑥②③⑤④①B.⑥①④②③⑤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2.(2015·课标全国高考)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
”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 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
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
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_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
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
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 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
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3.(2015·课标全国高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4.(2015·课标全国高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玉树藏族自治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树既是“三江源头”,也是“藏獒之乡”和“虫草之乡”。
①东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毗邻②是长江落差最大的标志点③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相通④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最高点6 621米⑤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⑥气候高寒A.②④⑥⑤①③ B.③①②⑤⑥④C.④⑥⑤①③② D.⑤③①④②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是新课标全国卷必考考点,以考查连贯为重点兼顾其他考点。
近三年的语言表达题中考查表达连贯的试题就高达5题。
既有客观选择题,又有主观表达题。
题型以排序题为主,又有主观补写句子的试题。
考查材料既有议论和说明性文字,又有记叙性文字。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是综合性极强的考点,课标全国卷侧重于考查连贯、得体和简明,兼及准确、鲜明、生动以及修辞,甚至涉及词语和病句的考查。
主要考查角度有:考查角度一:语言表达连贯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这类考题主要是考查思维的条理性,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试题类型包括语句衔接、句子排序等。
典题探究【典题】(2015·大纲全国高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的写法。
①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②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③“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④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⑤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⑥“荼”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A.④⑥⑤②①③B.⑥②①⑤④③C.⑤④⑥②①③ D.⑥④⑤②③①解题思路:这几句话的内在逻辑关系是:⑤茶作为饮品,都熟悉—④但“茶”字写作“荼”,不是人人都知道—⑥“茶叶”是“荼”的多个义项之一—②饮茶习俗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高—①“荼”字的简写变化—③这种变化的年代。
答案:C方法归纳要做到句子之间连贯,需要达到如下的八个一致:1.保持话题的一致即陈述主体在性质上是同一的,任何一组句子都有一个确定的中心话题,或者叙述一个事件,或者说明一个事物,或者阐明一个观点,或者表达某种感情。
衔接的语句和上下文之间要保持话题一致。
话题一致是保持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
一个长句或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的角度一致,中心才会明确,语意才能贯通。
如果中间转换了话题或陈述对象(主语),势必会影响到语意的连贯。
【例】(2015·北京高考)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
____①____,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
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
____②____,上面镌刻着“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衔接和连贯的能力。
答题时先整体把握语段的表述主体与中心,再注意上下句关键词语的提示和照应作用,还要注意句与句之间潜在的逻辑关系以及标点符号的暗示信息。
由语段可知,①处后一句主语应承前省略,而宾语为“聚居地”,所以①处语句的主语应为“古城”,由此排除B、C两项。
而②处,可根据搭配习惯和后一句的主语“上面”确定答案为D 项。
答案:D2.保持情景一致这一方法适用于写景抒情性的文字。
语言带有情感,文字中所渗透的感情或喜或悲、或爱或憎、或褒或贬、或激昂或沉郁,文字所描写的景象或繁盛或凄凉、或热烈或肃杀。
这就要求上下文在整体上做到情感、意境保持一致。
对于描写或抒情类的句子,要考虑前后语句的情调保持一致。
即前边是热烈的,与之衔接的句子就不能是凄凉的;前边是壮阔的,后边就不能是柔婉的;前边是淡然的,后边就不能是热切的……【例】(2015·湖南高考)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____________,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B.小院地偏人不到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解题思路:此题可用排除法。
“满庭鸟迹印苍苔”是说人迹罕至,可以排除D 项;“西斋”“满庭”都表明在家中,不会在“林间”,可以排除A项;而“过客稀”不会导致“满庭鸟迹印苍苔”,因此只能是“人不到”,而且“人不到”更显出清幽、僻静,更吻合诗歌的意境。
答案:B3.保持事理的一致事物之间都存在逻辑关系。
事理要合乎逻辑才能保持语意连贯,条理清晰,为读者所接受。
一般来讲,影响事理相通的因素主要有:概念不清、判断不当、前后矛盾、因果关系不当、多重否定不当、前后对应不当等。
【例】(2015·广东高考)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①⑥②④⑤③ B.①⑥④②③⑤C.④①⑥②⑤③ D.④②①⑥⑤③解题思路: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这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对艺术和科学的认识”,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④提出总观点,①单独解释“艺术家”,乃“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④应为最先;④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见”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①紧跟④;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观点”指的是④①⑥,第②句中的“这种看法”,照应前文的④①⑥,⑤③具体阐释对艺术和科学的正确认识,由此可选C项。
答案:C4.保持句式一致要使语言表达连贯,同时还要注意前后句式要保持一致。
有些句子,如排比句、对偶句,句式保持一致,就保证了连贯。
解题时我们要根据短语句子结构一致、对称会使语意连贯的道理,通过查看比较,分析一段话中几个短语或句子成分结构是否一致,进行选择或修改。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全句协调连贯。
(可适当删减文字,不得改变语意)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以提升,本刊决定从2015年起改为半月刊。
①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思路:画线句子前面的句子“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为动宾结构短语,要使句子表达连贯,也应将画线部分改为动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