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黎公社》教案

《巴黎公社》教案

巴黎公社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普法战争爆发时间和巴黎公社成立的时间;了解3月18日革命和巴黎公社建立情况;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学习和对巴黎公社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巴黎公社历史意义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概括和评价能力。

通过对巴黎公社失败原因的讨论,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巴黎公社的教学,特别是公社成员为捍卫公社而英勇战斗和献身的革命精神,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主义教育。

通过对巴黎公社成立和失败史实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是曲折的,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

通过学习巴黎公社,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通过《国际歌》的教学,认识《国际歌》是国际无产阶级战斗不息、可歌可泣精神的体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巴黎公社历史背景和公社性质。

二、难点
巴黎公社性质和失败原因。

教具准备:图片,〈国际歌〉乐带
课时:1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课前请全体同学齐唱《国际歌》,感受乐曲的悲壮和昂扬精神,接着提问:《国际歌》是在什么样的历史环境下写出来的?从而开始新课。

一、巴黎公社的建立
1.读书,思考:巴黎公社革命发生的背景。

提问,明确:法国在普法战争失败后先后建止的国防政府和以梯也尔为首的临时政府实行对外卖国、对内敌视工人的反动政策,是巴黎公社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

巴黎公社是在祖国处于危难关头,本身遭到临时政府进攻时情况下发动革命的。

教师补充:1)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法军在色当惨败,愤怒的巴黎工人和士兵发动起义,推翻帝国统治,资产阶级组成了国防政府。

马克思在评论色当惨败时写到:“1870年法国的灾祸在近代世界史中是无与伦比的事。

它表明:官方的法国、路易·波拿巴的法国、统治阶级及其寄生虫的法国是一具腐烂的尸体。


2)资产阶级掌权的国防政府,实际上是卖国政府,它对外投降卖国,对内企图消灭人民武装力量。

而普鲁士并不以色当的投降为满足,继续大举进攻法国,9月19日,普军包围了
巴黎。

1871年1月28日,法国卖国政府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祖国处于危难关头,于是爆发了
3月18日革命。

3.请学生概述巴黎公社成立情况
明确:教材讲述了公社的成立。

3月18日革命取得胜利, 3月28日,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4.思考,理解巴黎公社政权形式。

明确:巴黎公社是第一次掌握政权的无产阶级创造的新的政权形式,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公社废除了资产阶级议会制,实行民主集中制,建立了相当于政府各部的十个委员会。

公社采取了两项重要措施,一是公社委员会和主要工作人员都由普选产生,向选民负责,不称职的可以随时撤换;二是取消高薪制,规定任何公社人员每年工资不得超过六千法郎,相当于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同时适当提高低工资。

列宁认为这两项措施是从资产阶级的民主转变为无产阶级的民主的质的转变,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桥梁。

二、五月流血周
1.学生读书,复述巴黎公社失败的经过
明确:公社成立后由于没有乘胜进军凡尔赛,使反动政府有了喘息机会,反动政府纠集反动武装疯狂反扑,进攻巴黎,制造了血腥的“五月流血周”。

5月21日,梯也尔军队在巴黎城内奸细的策应下,从圣克鲁门进入市区,与巴黎公社社员发生了激烈的巷战,公社社员英勇奋战,表现了顽强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5月21至28日,巴黎公社战士经过一周的浴血奋战后,终因寡不敌众,5月28日,最后一批公社战士牺牲在贝尔一拉雪兹公墓的一堵
墙下,巴黎公社在反动军队的血腥镇压下失败了。

马克思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

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

2.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明确: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是这一尝试的具体表现。

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巴黎工人却以高昂的热情和革命首创精神,对旧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造,公社的经验和教训是全世界革命人民的宝贵财富。

公社的革命精神鼓舞着无产阶级为争取解放继续进行不断的奋斗。

三、《国际歌》的诞生
1.结合全课,讲述巴黎公社的英勇事迹。

可参见上二第1点
2.学生复述国际歌产生的经过:
提问,明确:公社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了整个巴黎,巴黎变成了凡尔赛反动军队屠杀革命者的大屠场。

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公社战士气壮山河的英勇事迹,可歌可泣的战斗场面永远激励着巴黎人民。

公社社员、诗人欧仁·鲍狄埃在震撼世界的“五月流血周”中,同敌人英勇作战,巴黎公社失败后,他隐藏在一个朋友家里,躲过了敌人的搜查,满怀悲痛地创作了振奋人心的诗篇《国际歌》歌词,表达了无产阶级永不屈服,一定要最后消灭世界上一切剥削阶级的气壮山河的誓言。

1888年6月16日,法国工人作曲家比尔·狄盖特将歌词谱上雄浑悲壮的乐曲,号召全世界受苦的人起来为真理而斗争,无产阶级要胜利全靠自己。

3.〈国际歌〉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
明确:不久,这首歌在一次工人集会上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1889年,国际社会主义工人党代表大会即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法国代表团入场时就唱着《国际歌》。

《国际歌》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

《国际歌》的旋律和歌词受到世界各地工人的喜爱,1917年十
月革命中,进攻冬宫的工人士兵就唱着《国际跚夺取了冬宫。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歌〉一直是苏联的国歌。

《国际歌》的中文歌词最早出现于1920年,是由郑振铎翻译的。

《国际歌》是伟大的巴黎公社的产物,是巴黎公社历史经验的艺术总结,是巴黎公社思想传播的艺术形式。

总结:学生高唱〈国际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