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大阅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我校决定以现行课本为基础,在不增加学时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增加课内阅读容量,使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二、依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还对课外阅读量提出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为145万字。
(其中,1——2年级: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3——4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
三、目标
1、激发和培养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大量阅读、鉴赏和积累,立足享受阅读乐趣,重在积累语言提高鉴赏水平。
2、养成爱读书、边读边记边思考的好习惯。
3、学会课内外阅读的方法,逐步实现主动阅读
4、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达到每个月至少阅读1本书,一年不少于12本。
四、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五、内容
1、经典诵读
(1)、古诗词部分(即《古诗词背诵名句默写》中,根据各年级每学期背诵20首的任务,熟读背诵。
)
(2)、传统文化、《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部分内容,熟读并背诵部分经典内容。
2、和课本教材相配的“精品读本”和阅读教材。
3、课本中有的单元里介绍的读物
4、推荐的阅读书目
六、措施
1、制定好常规课和课内阅读课计划。
2、每周安排二至三节阅读指导课。
(一二年级每周两节,三年级每周三节)利用阅读课,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总结、检查。
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内阅读质量。
3、提高课堂效率,每节课节约5——7分钟,带领学生诵读,一周背两首诗。
为了既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又能保障海量阅读的时间,我们要在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上采取提高课堂效率,每节课节约五分钟,充分利用课前十分钟,让学生有时间读。
同时,精选习题,适当减轻书面作业量,以保证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努力做到减量(课文教学)不减质,增量(课内阅读)必增效。
4、每天早晨十分钟诵读。
下午课前十分钟,背诵自己已掌握的内容,默写一首古诗词。
进行巩固。
(低年级:每天早晨十分钟诵读,下午课前十分钟,老师声情并茂地读1个故事给学生听,请小朋友读故事给同学听,师生比一比,
由读慢慢过渡到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
5、多向学校图书室集体借阅,及时更换新图书,以扩充阅读量。
建立好班级图书角,让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溢满书香,让读书成为每一个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6、开好家长动员会,鼓励家长积极支持为孩子买好书。
每月组织一次书籍换读活动。
每月初每人带来家中的图书与班上的同学进行交换,使学生的课外读物量大大增加。
7、上好读物推荐课,激发阅读欲望,让学生愿意亲近文本。
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或朗诵精彩片段,或通过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也可以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文章。
8、上好阅读指导课。
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对读物中所提到的相关论点开展辩论;可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也可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
还可把看过的内容,自编成小品、课本剧进行表演。
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更广泛的文史知识。
9、利用班级文化,设立班级“读书展示专栏”定期张贴阅读书签的设计展、优秀读书作品展、读书笔记展,“读书名言”“书海拾贝”、“好书大家读”“我最喜欢的___”“读书心语”等文章,让同学们推荐好书,交流展示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10、适时开展丰富的班级读书活动。
如诵读比赛、故事会、辩论赛、读书笔记小报展评、读书心得交流会、佳作欣赏、图书超市交换空间、“读书之星”“书香小组”评选等活动。
11、写好读书笔记。
随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一二年级学生学会摘抄词语、句子或使用字典注释字词,数量不限。
三年级学会摘抄型、感想型、评价性等
读书笔记。
每人每周写400——800字。
读书笔记每月要在班内进行展评,评选出优秀要予以奖励。
(贴小红花——苹果——红五星等形式)
精彩片段要背过,每周背诵精彩片段3段。
每人每月办一张手抄报。
七、评价激励活动
1、读书笔记、手抄报抽查或展评。
2、每学期一次古诗文经典诵读比赛
3、每学期一次课外阅读知识比赛
总之,大阅读是一项较大的课堂教学改革,首要任务是教师理念和方法的变革。
广大语文教师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充分认识阅读对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的重要性,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精讲课本教材,压缩讲的时间,减少作业量,以扩大课内阅读量。
希望全校语文教师认真落实大阅读的实施,扎实搞好课文的教学,在保底的基础上适度拓展,减量(课文教学)不减质,增量(阅读)定增效。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