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程控制思考题(填空简答)

过程控制思考题(填空简答)

1、列举4种以上热工参数答: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物性2、单回路控制系统方框图(构成)3、工业生产对过程控制的要求(简答)答:安全性:确保生产过程中人身与设备安全,保护或减少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稳定性:具有抑制外部干扰、保持生产过程长期稳定运行的能力。

经济性:实现效益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

4、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 (广义和常规定义)答: 广义对象:检测元件、变送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5.控变量/受控变量/过程变量(Controlled Variable - CV , Process Variable - PV )、设定值/给定值 (Setpoint - SP, Setpoint Value - SV )、操纵变量/操作变(ManipulatedVariable, MV)扰动/扰动变量 (DisturbanceVariable ,DV)控制器G c (s )执行器G v (s)控制通道G p (s)测量变送G m (s )设定值y sp 偏差 e +_控制变量u 操纵变量q 被控变量y 测量值y m 扰动 D 干扰通道G D (s )++被控对象测量/测量信号 (Measurement )控制/控制信号/控制变量(Control Variable )6、干扰和扰动的概念答:干扰(扰动):除操纵变量以外,作用于对象并能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因素,称为干扰或扰动。

7、过程控制系统按结构如何分类(画出结构图)答: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控制系统7、按设定值如何分类答:定值控制系统:设定值固定不变或在规定的小范围内变化随动控制系统:设定值随时间任意变化程序控制系统:设定值按预定的时间程序变化,也称为顺序控制系统8、过程控制单项性能指标有哪些?分别表征什么特性(会算)答:最大偏差和超调量(准确性指标)、衰减比(稳定性指标)、余差(准确性指标)、过渡时间(快速性指标)、振荡周期或频率(快速性指标)9、数学模型要素答:输出量和输入量10、有自衡过程和无自衡过程(含传递函数)答:当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过程出现干扰时,其输出量在无人或无控制装置的干预下,能够自动恢复到原来或新的平衡状态,则称该过程具有自衡特性,否则,该过程则被认为无自衡特性。

11、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答:机理法、实验法、混合法(机理法与实验法相结合)。

12、过程一阶环节、二阶环节的传递函数 答:一阶: 二阶: 01220)()()(a s a s a b s U s Y s G ++==1)()()(+==Ts K s U s Y s G13、阶跃响应曲线法的测试对象与注意事项答:对象:处于开环、稳态的被控对象注意:1、测试前,被控过程应处于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2、输入的阶跃变化量不能过大,一般取正常输入信号最大幅值的5%~15%之间,一般取10%。

3、完成一次实验测试后,应使被控过程恢复原来工况并稳定一段时间,再做第二次实验测试4、在相同条件下应重复多次实验5、分别作阶跃输入信号为正、反方向变化的实验对比,以反映非线性因素对过程的影响14、一阶惯性环节的K 、T 、tao 的实验确定法 答:先由阶跃响应曲线定出y 无穷,根据 确定K 的值。

再在阶跃响应曲线的起点t=0处做切线,该切线与y 无穷的交点所对应的时间即为T 。

16、过程干扰通道中Kf ,Tf ,和τf 对系统的影响答:1、干扰通道静态放大系数Kf 越大,则系统的稳态误差越大,这表示在相同的阶跃扰动作用下,将使被控参数偏离给定值越大,显著的降低了控制质量;若Kf 很小,这时即使扰动量较大,其影响也较小。

2、干扰通道时间常数Tf 越大,个数越多,干扰对被控参数的影响就越小,系统的控制质量就越高。

3、干扰通道中存在纯滞后τf ,则干扰对被控参数的影响推迟了时间τf ,因而控制作用也推迟了时间τf ,使整个过渡过程曲线推迟的时间为τf 。

16+、过程控制通道中K 、T 、tao 对系统的影响。

在相同衰减K 0越大,则表明控制参数对被控参数的影响越大,克服干扰影响更为有效。

比情况下,K 0K p =常数,当K 0越大时,K p 则越小,而K p 小则比例度δ大。

在调节器参数整定时,δ大比较容易调整,反之则不易调整。

控制通道时间常数T 0的大小反映了控制作用的强弱,反映了调节器的校正作用克服扰动对被控参数影响的快慢。

控制通道的纯滞后会使系统的动态偏差增大,超调量增加,最终导致控制质量下降。

17、说明图中过程控制仪表类型和作用(方框图)答:1、液位控制、液位指示,2、温度控制3、压力控制18、控制通道Ko 对控制质量的影响答:从控制的有效性及调节器参数易调整性来考虑,希望控制通道放大倍数K0越大越好。

0)(x y K ∞=但是,如果K0过大,会引起控制通道过于灵敏,使控制系统不稳定。

19、控制通道T 对控制质量的影响答:T 越大,系统的控制质量越差,太小则稳定性下降,系统质量也变差。

大小应该适中。

20、控制通道滞后有哪些?有什么影响?答:纯滞后τ0和容量滞后τc 。

1、控制通道的纯滞后会使系统的动态偏差增大,超调量增加,最终导致控制质量下降。

2、控制通道的容量滞后τc 同样会造成控制作用不及时,使控制质量下降。

若引入微分作用,可克服τc 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21、控制通道时间常数匹配的原则答:时间常数相差越大,临界稳定增益越大,系统开环增益就允许增大得越多,因而对系统的控制质量就越有利。

所以,选择控制参数时,应将时间常数尽量错开 。

22、放大倍数 Km 的影响答:Km 与变送器的量程有关,量程小则Km 。

作为广义对象的一部分, Km 本身不影响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然而.当变送器精度等级一定时,量程小,有利于减小显示误差。

23、时间常数Tm 的影响,补偿方法答:若Tm 较大,则会使被控参数的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产生较大的动态误差,从而对系统的控制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补偿:测量通道时间常数选控制通道的0.1倍,也可在变送器的输出端串联一微分环节。

24、滞后时间τm 的影响答:会使系统的动态偏差增大,超调量增加,最终导致控制质量下降。

25、τm 的产生的原因,补偿方法答:产生原因:1、检测仪表本身不能连续输出。

2、安装位置不合适补偿方法:加一个环节,使其的传递函数为 26、按使用的能源形式分类答:气动、电动、液动27、执行器构成答:执行机构、调节机构28、调节机构的结构答:主要构成:阀体、阀座、阀心、和阀杆或转轴29、气开、气关阀的选择依据答:⑴ 首先要从生产安全出发。

⑵ 从保证产品质量出发。

⑶ 从降低原料、成品、动力损耗来考虑。

⑷ 从介质的特点考虑。

30、调节阀流量特性有几种,分别是哪几种?答:1、直线特性 2、等百分百特性 3、快开特性 4、抛物线特性31、阀门定位器在什么情况下用?分类答:当调节阀上的压降过大,因填料压得过紧使阀杆存在较大的摩擦力以及流体黏度较大时,都能产生附加的力来阻碍阀芯的运动,这时调节阀的开度将与调节器的要求不符,这时就可以在调节阀上附设阀门定位器。

分类:电气阀门定位器、气动阀门定位器、智能阀门定位器32、 什么是比例度?有什么意义?)1)(()(s m B m e s G s G τ--=答:比例度—调节器输入的相对变化量与输出的相对变化量之比的百分数。

其表达式为物理意义:δ代表使调节阀开度改变100% 即从全关到全开时所需要的被控参数的变化范围。

只有当被控参数处在这个范围以内,调节阀的开度变化才与偏差成比例。

超出这个范围,调节阀处于全开或全关状态,此时,调节器就失去了控制作用。

33、PI 调节器引入I ,则比例度可以?为什么,适用场合。

答:比例度要适当加大,为了保持控制系统原来的衰减率。

PI 调节器适用于对象纯滞后不大,时间常数也不大,而又不允许被控参数有静差的场合。

34、PD 调节器引入D ,则比例度可以?为什么,适用场合答:比例度要适当的降低,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只能应用于被控参数变化非常平稳的过程35、静态放大系数正负号的规定答:⑴ 调节器放大系数Kp 的正负号正作用方式:y ↑→u ↑,Kp 为“-”; 反作用方式: y ↑→ u ↓, Kp 为“+”。

⑵ 调节阀放大系数的正负号气开式调节阀Kv 为“+”;气关式调节阀Kv 为“-”。

⑶ 被控过程放大系数的正负号正作用μ↑→y ↑,被控过程的静态放大系数Ko 为“+”;反作用μ↑→y ↓ ,被控过程的Ko 为“-”。

⑷ 变送器的放大系数Km 为正号36、确定调节器正、反作用的顺序/方法答:根据生产工艺安全等原则确定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按被控过程特性,确定其正、反作用;根据组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各环节的静态放大系数极性相乘必须为正的原则,确定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方式。

37、参数整定的方法有哪些?涵盖哪些内容?整定什么内容?答:理论计算整定法、工程整定法、最优积分准则整定的任务:根据被控过程的特性,确定PID 调节器的比例度、积分时间以及微分时间的大小。

38、工程整定方法有哪些?答:临界比例度法、衰减曲线法、反映曲线法、现场试验整定法39、哪些情况容易引起振荡?有什么区别?答:δ过小、Ti 过小、Td 过大都会引起振荡。

Ti 过小引起的振荡周期较长;δ过小引起的振荡周期较短;Td 过大引起的振荡周期最短。

40、在带夹套的化学反应釜中,三个热容积分别是什么?影响反应温度的干扰有哪些?应该采用哪种控制方案?答:热容积:夹套中的冷却水、釜壁、釜内物料干扰:1、进料方面有进料流量、温度和化学变化2、冷却水方面有水的入口温度和阀前压力41、串级控制的思想是什么呢,与单回路控制系统有什么明显特征区别?答:基本思想:将两个调节器串联在一起工作,各自完成不同任务的系统结构%100)/()/(min max min max ⨯--=u u u x x e δ)(y r K u p -=区别:在结构上增加了一个变送器和一个调节器,形成了两个闭合回路,一个内环一个外环(补全)42、串级控制中内环、外环的分工或作用。

答:内环,在控制过程中起着“粗调”的作用;外环,用来完成“细调”的任务43、串级控制系统副环的引入,对系统有何影响?答:1. 改善对象的动态特性,提高系统的工作频率2. 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迅速克服二次干扰3. 对负荷变化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44、串级控制适用的场合有哪些?答:1.容量滞后较大的被控对象2.干扰变化频繁且幅度大的过程3.纯滞后时间比较长的被控对象4.当被控参数的给定值需要根据工艺情况经常改变时5.被控对象有非线性,而负荷变化又较大时45、串级控制参数如何选择?答:⑴选择可控性良好的参数作为控制参数。

⑵所选择的控制参数必须使控制通道有足够大的放大系数,并应保证大于主要扰动通道的放大系数,以对主要扰动进行有效控制并提高控制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