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分享阅读”
南昌市第十四届“分享阅读”教学研讨会
4月12号南大幼儿园
活动流程:
一)课程展示
班级授课幼师故事名称授课过程简介中班赵老师“寻宝”赵老师带
领小朋友
们进教室,
手里那份
藏宝图,引
导小朋友
寻找藏在
冰箱后面
的藏宝图。
开始大书
讲解。
通过人物表情等因素引导儿童了解故事发展,并根让儿童根据人物想法说话。
托班周老师“爱吃蜂蜜
的小熊”周老师带领小朋友开火车进来,通过提问:“小熊爱吃什
么?”引入故事。
从故事书封面开始讲解,翻页时说“两只小手翻一番,让我来看第﹡页。
”讲解过程中与儿童对话和互动,学习小熊表情,老
师声情并茂。
然后播放事先做好的故事录音,同时一个老师表演。
最后发给儿童小篓子让它们演小蚂蚁,老师演小熊,整个过程很活跃。
小班刘老师“上床睡觉
的故事”在兔子舞的旋律下引领儿童进教室,让儿童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
开始故事书讲解。
通过推理和观察启发儿童。
最后通过椰子树和吊床道
具让儿童
操作,但并
不成功。
二)课程研讨
1、三位幼师进行简短的课后反思
2、专家点评:
王艳老师提到幼儿园专门的书架,上面可以放大书,是微微倾斜的方便很稳的放在上面。
下面有一个一个的小格子,可以放置小书。
底部是滑动的轮子,方便移动。
建议各幼儿园备至这样的书架。
分享阅读分为三个部分,即导入、阅读、表述。
第一位老师采用的是传统的方式引入,通过找宝贝这一实践过程创设情境,这就击破了后面的难点。
而且抓住了重要线索,即小男孩的表情。
页码之间的衔接过渡做的不是很好。
在讲故事的时候要注重儿童的语言发展以及完整语言表述的能力。
因为儿童有能力的差异,所以要关注个别不是很积极的小朋友,给予他们同等的机会。
第二位老师采用了表演的方式,专家提出要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
托班不能让儿童一直坐着,应该动静结合,否则他们很难做的住。
在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就发生了儿童坐久了跺脚的情
况。
赵老师的导入是带领小朋友开火车进来,熟悉环境然后坐下了。
专家建议,应该通过谈话,问小朋友怎么吃饭,把正确的饮食方式灌输给儿童方便后来的讲解。
赵老师事先的录音做的很好,但是后面的表演太过精彩反而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表演老师身上,不能更好的回顾整个故事概况。
第三位老师用舞蹈带领儿童蹦蹦跳跳的导入方式节奏过快,运动量比较大,儿童一时间难以收回心听故事。
通过遮图让儿童抓住重点,这点做的很好,图画观察应该找准关键点。
另外由于道具没有做好,后来出现椰子树倒塌的现象,没有很好的完成展示。
做道具在事先应做好预测,也可以边操作边讲述,直接操作的话最后的完整表述容易被忽略,容易喧宾夺主。
宋颖老师提出了教学分层的问题以及主线和线索的问题。
认为总结分享可以帮助梳理故事情节。
可以根据不同的班采取不同的形式,如托班老师要帮助梳理,中班可以提概况性问题,大班就可以自己总结。
三、讲座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图画观察的特点》
宋颖老师
一)、幼儿图画观察的重要性
捕捉——关键信息
识别——深层意义
绘画风格线条
图形
二)、图画观察的特点
1)以整体为知觉对象
2)视觉、触觉、动觉等多种协同活动
3)了解书画呈现的结构和内容要素
①结构要素:封面、扉页、正文和封底
②内容要素:
图:风格、细节、节奏
文:句型、结构、方式
图画观察力的构成:
一般观察能力
图像解码能力
三、图画语言表达的手法
1、场景时间及与其相关的事物
2、动态的表达:物体运动的路线、强度和声响
3、人物心理活动和语言的直观表达
4、图像构成组件的互动
以上是研讨会的笔记整理、同学们也可以参看此次研讨会视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