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科大楼绿色建筑技术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支持.
深圳建科大楼
绿色建筑技术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1 年 12 月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一、工程项目基本情况
工程概况: 深圳建科大楼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定位为本土、低耗、可推广的绿色办公大楼。工程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011年8月,获2010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办公楼、学校类一等奖 2011年12月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公建类部优一等奖
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环境下的使用条件。
(1)基于气候和场地条件的建筑体型与布局设计
基于深圳夏热冬暖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和实测的场地地形、声光热环境和空气品质情
况,以集成提供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隔声降噪和生态补偿条件为目标,进行建筑体型
技 和布局设计。 术
集 1)“凹”字体型设计与自然通风和采光
成
通过风环境和光环境仿真对比分析,建筑体型采用“凹”字型。凹口面向夏季主导
总投资为 7055 万元,用地面积 3000m2,容积率为 4,覆盖率为 38.5%,总建筑面积 18170m2,建筑高度 57.9 m。建筑主体层数为地上 12 层,建筑面积 13886.19m2,地下 2 层,建筑面积约 4283.57 m2。
工程于 2006 年 11 月动工建设, 2009 年 3 月 31 日竣工,自 2009 年 4 月开始投入 使用。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系统集成单位、技术咨询单位和使用单位均为深圳市建 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建设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管理规定,以及有关的技术标 准规范,无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和隐患。
工程从设计、建造到运营均充分考虑工程所在地的气候特征、周围场地环境和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采用本土、低耗的绿色建筑技术,包括节能技术、节水技术、节 材技术、室内空气品质控制技术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技术等。实际运行节能率 64%,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49%,年节约运行费用约 122 万元。
工程不仅是使用单位的办公实验场所,还是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 实验基地,建筑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的展示基地,全国绿色建筑科普教育基地。向社会各 界开放展示绿色建筑技术,宣传绿色建筑理念。自投入使用以来,举行了近 20 次培训,面 向全社会成功举办建科大讲堂 5 次,培训总人数超过 1500 人次。接受各个地区的政府官 员、技术人员、学生和普通市民的参观交流超过 11000 人次。 工程获奖情况:
省部级奖励和称号: (1)2009 年 3 月,通过国家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验收,并获得民用建筑能效测评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标识三星级的称号; (2)2009 年 7 月,作为国家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通过国家财政部
度
风向,背向冬季主导风向,同时合理控制开间和进深,为自然通风和采光创造基本条件。
同时,前后两个空间稍微错开,进一步增强夏季通风能力。
图2.1“凹”字体型与通风采光
2)垂直布局设计与交通组织和环境品质 结合功能区使用性质及其对环境的互动需求进行垂直布局设计,以获得合理的交通
组织和适宜的环境品质。中低层主要布置为交流互动空间以便于交通组织,中高层主要 布置为办公空间,以获得良好的风、光、声、热环境和景观视野,充分利用和分享外部 自然环境,增大人与自然接触面。
二、创新性及推广应用价值
1.1 技术选择与集成
首先,基于气候和场地具体环境,通过建筑体型和布局设计,创造利用自然通风、
自然采光、隔音降噪和生态共享的先决条件。其次,基于建筑体型和布局,通过集成选
用与气候相宜的本土化、低成本技术,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隔热遮阳和生态共享,
提供适宜自然环境下的使用条件。最后,集成应用被动式和主动式技术,保障极端自然
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验收; (3)2009 年 12 月,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评价标识(证书编号 NO.PD31903); (4)2010 年 4 月,获 2010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公共建筑节能最佳实践奖 (5)2010 年 6 月,全国首个通过“百项绿色建筑与百项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即“双
图2.2 垂直功能布局
图2.3 噪声模拟分析
4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平面布局设计与隔热、采光和空气品质 结合朝向和风向进行平面布局设计,以获得良好的采光、隔热效果及空气品质。大
楼东侧及南侧日照好,同时处于上风向,布置为办公等主要使用空间;大楼西侧日晒影 响室内热舒适性,因此尽量布置为电梯间、楼梯间、洗手间等辅助空间,其中洗手间及 吸烟区布置于下风向的西北侧。西侧的辅助房间对主要使用空间构成天然的“功能遮阳”。
百工程”)的验收; (6)2010 年 7 月,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双百工程”绿色建筑示范工程证书 (7)2010 年 7 月,荣获第二届广东省土木工程“詹天佑故乡杯”奖; (8)2011 年 2 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运营阶段"绿
色建筑三星级评价标识。 国际奖励和称号: (1)2010 年 3 月,荣获美国第三届好设计创造好效益“最佳绿色建筑奖”; (2)2010年3月,获得第三届“好设计创造好效益”中国奖 (3)2010 年 11 月,荣获“香港环保建筑大奖新建建筑优异奖”。 (4)2011 年 3 月获 FuturArc 2011 年度未来建筑绿色领导力奖(商业建筑类) 其它奖励: 2007年11月,获得深圳市第一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2009年9月,获得第三届百年建筑优秀作品 2010年7月,获第二届广东省土木工程“詹天佑故乡杯”奖 2010年12月,获深圳市第十四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公共建筑一等奖 2011年2月,获2011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