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配送中心选址问题

区域配送中心选址问题

区域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摘要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国内物流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越来越明显, 配送十多年来国际物流也创造的最佳服务方式, 而配送中心则是进行配送活动的最主要的硬件设施。

在配送中心建设之前, 需要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

区域经济的发展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业的发展反过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规范合理的物流业是以物流中心为枢纽的多辐射覆盖面广的网络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区域物流中心选址是物流系统优化中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问题。

本文就区域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进行了定性研究, 对未来配送中心的建设提供参考关键词:区域物流中心;选址;研究绪论配送中心选址, 是指在一个具有若干需求点的经济区域内, 选一个地址设置配送中心的规划过程。

较佳的配送中心选址方案是使商品通过配送中心的汇集、中转、分发, 直至输送到需求点的全过程的效益最好。

配送中心拥有众多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固定机械设备, 一旦建成很难搬迁, 如果选址不当, 将付出长远代价。

因而, 配送中心的选址是配送中心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一、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近几年,各种形式的物流配送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各种类型的物流配送中心1000多家,规划和建设中的物流配送中心30多个,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投资都在1000亿元以上。

除此之外,铁路也准备建设50个物流配送中心,交通部准备建设45个物流配送中心。

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较多,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不够合理。

许多物流中心在建设前缺少科学的规划和预测,甚至只是政治干预的产物或某一公司牟取利益的工具。

选址随意性较大,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对物流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甚至间接制约本区域经济的发展。

2.物流配送中心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成本、周转速度以及产业化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水平和效率都相对较低。

3.物流配送中心规模不合理。

由于我国发展物流处于起步阶段,对物流认识和了解深入不够,照搬照抄外国成功经验的现象较多,物流中心建设不够科学,不能结合我国实际,规模设计不够合理,导致物流中心运转效益不明显,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使许多企业丧失发展物流的信心,贻误我国发展物流的大好时机。

此外,国内外对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研究己有多年的历史, 对各种类型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 形成了许多可行的模型和方法。

归纳起来可分为连续型模型选址、离散型模型选址和专家咨询法选址等三类。

连续型模型选址方法认为物流配送节点的地点可取直角坐标上的任意点。

一般采用的方法是重心法。

北方交通大学鲁晓春等对配送中心的重心法选址做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原有重心法存在问题, 并用流通费用偏微分方程来取代原有的计算公式[ 1 ]。

孟大伟采取重心法选址模型、多目标模型与密切值法等方法相结合,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 。

离散型模型选址方法认为配送中心的备选地点是有限的几个场所, 最合适的地点只能从中选出, 经典的方法有Kuehn - Hamburger模型法[ 3 ]、CFLP法[ 4 ]和鲍姆尔- 沃尔夫法[ 5 ]。

该方法是近几十年来研究的重点, 国内外研究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面上, 代表性有: Aikensch提出了九个基本的选址模型[ 6 ]。

Barahonaf等人用混合整数规划建立了仓库选址模型, 除考虑了选址的固定费用、运输费用外, 还考虑了库存费用。

此模型用Dantzig - Wolfe分解算法进行了求解, 用次梯度优化方法来加速上述算法的收敛[ 7 ]。

Holmbergk则考虑了非线性运输费用的选址问题, 并用分枝定界法进行了求解[ 8 ]。

魏巧云等在考虑产品运输成本和配送中心运营可变成本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有关多个配送中心的选址模型, 得到了较为满意的选址结果[ 10 ]。

杨波给出单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一个量化的处理方法[ 11 ]。

专家咨询法是将专家凭经验专业知识做出的判断以数值形式表示, 从而经过综合分析后对选址进行决策。

在国外研究方面,Saaty等提出层次分析法确定物流配送中心的最优位置[ 12 - 13 ] 。

在国内研究方面, 陆琳琳、张仁颐引入模糊评价方法, 全面考虑选址过程中的各项因素, 选址评价更客观、合理[ 14 ]。

选址问题的早期研究许多选址问题的早期理论是由土地经济学家和区域地理学家提出的。

运输成本在选址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是贯穿所有这些早期研究的共同主题。

最早的选址问题是由Weber于1909年提出的.他所考虑的选址问题是确定一个仓库位置,从而使仓库与各处客户之间的总运输距离最短。

对于这一问题,Isard于1956年结合了工业选址、土地使用和相关问题进行了重新研究。

另一个较早的选址问题是由HotelIing于1929年提出的,HotelIing是一个经济学家,他提出的问题是在一条直线上两个竞争供应商的选址。

随后Smithies和Stevens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扩展。

在19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

许多人都在研究设施布置和设计问题。

Losch 和Moses认为经济因素与生产中心选址是有关系的。

Miehle则研究使网络内的连接长度最小化的问题。

在19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选址理论的研究工作是在几个不相关的领域内展开的。

因此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

直到1964年,Hakimi 对选址问题进行了更加理论化的研究,他考虑了带有一般性的问题,就是在一个网络中选定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使得总距离或设施与点之间的最大距离最小。

至此选址理论已有了很大发展,并扩展到很多实际应用中。

二、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条件和原则确定物流中心的选址条件和选址原则是进行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前提。

合理地布局配送中心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配送中心选址要考虑交通、土地、自然、行政等因素。

1.选址条件一般来说,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应考虑如下因素:(1)客户条件:要有充足的客源或客户需求潜力或临近大型工业、商业企业。

这是配送中心配送的对象,如货物来源和去向的分布情况、历史和现在以及将来的预测和发展等。

配送中心应该尽可能地与生产地和配送区域形成短距离优化。

货物数量是随配送规模的增长而不断增人的。

货物增长率越高,越是要求配送选址的合理性,从而减少输送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

(2)自然地理条件:水电畅通,基础条件好,采光照明良好。

配送中心是大量商品的集结地。

配送中心选址要求土层承载能力要高。

选址需要远离容易泛滥的河川流域与地下水上溢的区域。

选择地势较高、地形平坦之处, 且应具有适当的面积与外形。

若选在完全平坦的地形上是最理想的, 其次选择稍有坡度或起伏的地方, 对于山区陡坡地区则应完全避开在外形上可选择长方形, 不宜选择狭长或不规则形状。

配送中心选址过程中, 主要考虑的气象条件有温度、风力、降水量、无霜期、冻土深度、年平均蒸发量等指标。

(3)运输条件:方便运输,便于配送,运输基础设施较好,最好靠近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据点或多种运输方式的中转点,并应在交通主干道附近,应接近交通运输枢纽,使配送中心形成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恰当的结点。

在现有条件的情况下,配送中心应尽可能靠近铁路货运站、港口及公路。

(4)用地条件:满足需求,留有余地,适当超前。

最好能预留出第二期物流工程用地,地价应在能承受的投资能力内。

物流配送中心的占地问题在土地日益昂贵的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

是利用现有的土地,还是重新征地? 地价如何? 是否符合政府规划要求? 等等,在建设配送中心时都要进行综合考虑。

(5)环境条件: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不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实现物流可持续发展。

配送中心的规划应贯彻节约用地的原则。

配送中心的选址需求要考虑保护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等因素, 尽可能降低城市生活的干扰。

不宜设在以散发火种的工业设施附近, 也不宜选择居民住宅区附近。

(6)法规制度:符合本区域政府的各项规章制度。

物流中心的选址必须和国家及区域的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相适应,与我国物流资源分布和需求分布相适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7)经营因素:配送中心所在地区的优惠物流产业政策对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产生重要影响, 数量充足和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也是配送中心选址考虑的因素之一。

物流费用配送中心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服务水平是配送中心选址的考虑因素。

(8)基础设施状况:配送中心必须具备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最好靠近交通枢纽布局。

配送中心的所在地, 要求城市的道路、通信等公共设施齐备有充足的供电、水热、燃气的能力, 且厂区周围要有无水、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

2.选址原则(1)动态性原则。

在物流中心选址时,不能将环境条件和影响因素绝对化,而是从动态出发,将物流中心选址建立在详细分析现状及对未来变化做出合理预测的基础上。

(2)竞争性原则。

物流活动是服务性活动,用户的选择必将引起物流服务的竞争。

若不考虑这种竞争性机制,而单从成本最低、线路最短、速度最快等角度出发,就会剥夺用户的选择权利,导致垄断从而阻碍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

(3)经济性原则。

物流中心的选址不同,其未来物流活动辅助设施的建设规模及建设费用以及运费等是不同的,选址应以费用最低作为重要选址原则。

(4)交通便利性原则。

布局物流中心时,要考虑现有交通条件,同时预测和规划未来交通,保证物流中心投入使用后交通便利。

(5)统筹性原则。

物流中心的布局与生产力布局、消费布局密切相关,在规划物流中心时,必须统筹兼顾,微观宏观综合考虑。

(6)战略性原则。

要有前瞻性,制定长远发展规划。

三、配送中心选址步骤选址工作具体来说大致有以下六个步骤:第一步:选址约束条件分析。

首先要明确建立配送中心的目的和意义,然后分析物流系统的现状,制定物流系统的基本目标,确定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以便大大缩小选择范围。

所需要了解的基本条件包括需求条件、运输条件、配送服务的条件、用地条件、政策条件、流通职能条件、其他特殊要求等内容。

第二步,收集资料。

选址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成本计算,也就是将所有的成本模型化,根据约束条件及目标函数建立数学公式,从中找出费用最小的方案。

因此,必须掌握业务量和成本,折合成每一吨公里的费用进行分析,再结合可变费用和固定费用,进行综合性的成本分析。

第三步,地址筛选。

在对所有资料进行充分的整理和分析,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对未来需求进行有效预测后,就可以初步确定候选地址。

第四步,定量分析。

各候选地址针对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模型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具体方法可以用线性规划(LP)——运输法求解,使得所有配送的总运输费最小.第五步,结果评价。

针对定量分析的结果,结合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看其是否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