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对值>1.5ⅹ109/L,常高达60%,可出现幼稚 嗜酸性粒细胞。
• 骨髓中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形态异 常,颗粒粗大,分布不均。原始嗜酸性粒 细胞>5%,或见白血病裂孔现象。
• 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并有嗜性粒细胞浸 润,其他脏器也同样受累。
能排除寄生虫病、过敏、结缔组织病 和恶性疾病所致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40岁。出血和感染少见,而嗜酸性粒细胞 浸润所致的症状明显而突出,常见有心肌 损害、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呼吸困难, 精神障碍、视力减退和偏瘫,皮肤红斑、 结节和皮疹,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增高,多在50ⅹ109/L以上,嗜 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大于50%,多数病例可见 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及早、中、晚幼粒细胞。 约
图片来源于检验医学信息网,神舟号版主贡 献,旨在交流学习之用,愿致力于形态学 的同道共勉!谢谢!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EoL)是一种以嗜酸 性粒细胞异常增生,可伴原始细胞增多,
并有脏器浸润为特征的白血病,发病率较
低。国内迄今仅报告不多。占急性白血病 的0.3%。分为原始细胞型、幼稚细胞型、 成熟细胞型(可急娈)。
• 一、临床表现和血液学检查。 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
¼ 病例可见原始细胞。少数患者嗜碱性粒增多。 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多减少。
骨髓象:
骨髓细胞增生活跃,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多见双染性颗粒(紫红色和紫黑色颗粒共 存,说明嗜酸性粒细胞尚未发育成熟。) 少数嗜酸性颗粒稀少。多数病例可见早、 中、晚幼嗜酸性粒细胞及原始细胞。
• 诊断标准: • 血象中嗜酸性细胞明显而持续增高(30%),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