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六文本分析语文园地六安排了6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编排了8个场所名称,分两组呈现,引导学生认识其中的“博、馆”等9个生字,学习利用场所名称识字。
“字词句运用”共有两个题目,第一题提供两组易错字,让学生通过发现易错规律,正确书写“含、迎”等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的字,以及“荡、满”等结构易错的字。
第二题引导学生联系语境,利用反义词猜猜词语的意思,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测词语意思的能力;“写话”引导学生针对奇妙的自然现象,提出不懂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写下来。
教材提供了示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多样,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展示台”的内容与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承接,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诗人李绅的古诗《悯农(其一)》,要求学生熟读背诵。
“我爱阅读”编排的是《最大的“书”》,通过地质勘探队员和川川的对话,将自然科学知识蕴含于生动形象的讲述中,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受川川的勤学好问,了解化石的形态和成因等知识,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读有关场所名称的词语,认识9个生字。
2.正确书写6个易错的生字;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猜出词语的意思,并能说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3.能用自己的话写出心中关于大自然的疑问。
4.能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
5.背诵古诗《悯农(其一)》,理解古诗大意。
6.阅读《最大的“书”》,感受川川的勤学好问,有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练习写话;背诵古诗,感悟诗意。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利用场所名称认识“博、馆”等8个生字。
2.正确、规范地写字,不多写或少写笔画。
3.理解词语的意思,和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2.联系语境,利用反义词猜测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 识字加油站1.提问:你们去过哪些带“馆”字的地方?(1)学生自由交流。
(2)交流汇报:饭馆、图书馆、纪念馆、水族馆、展览馆等。
2.(课件出示图片及词语)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场所名称,再自主认读词语。
博bó物馆ɡuǎn 展览lǎn 馆ɡuǎn 科技馆ɡuǎn 体育yù馆ɡuǎn(1)教师正音:“馆、览”都是前鼻音,且韵母都是“ɑn ”,其中“馆”是三拼音节,“览”的声母是“l ”。
(2)学习生字“博、馆、览、育”。
学生自学后和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比一比识记:博—搏;育—盲。
◇组词识记:博(微博)(博客)(博士) 馆(场馆)(饭馆)览(博览群书)(一览无余) 育(教育)(育苗)(育种)◇加一加识记:十+甫+寸=博;饣+官=馆;扌+支=技。
3.说一说这些场馆的用途是什么。
(1)学生交流后指名说。
(2)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博物馆和展览馆的图片,重点补充。
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许许多多文物和标本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如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等。
展览馆:展览馆是作为展出临时陈列品之用的公共建筑。
按照展出的内容可分为综合性展览馆和专业性展览馆。
4.(课件出示供电所、育儿所、律师事务所图)学生认一认图中场所,说一说场所名称。
5.(课件出示图片及词语)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场所名称。
研yán 究jiū所 派出所 哨shào 所 诊zhěn所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词语,读准生字“研、究、哨、诊”。
教师正音:“研、诊”是前鼻音;“哨、诊”是翘舌音,要读准确。
(2)学生合作交流识记方法。
◇加一加识记:石+开=研;穴+九=究;口+肖=哨。
◇比一比识记:研—形;究—穷;哨—稍;诊—珍。
◇组词识记:研(研发)(钻研)究(讲究)(究竟)哨(放哨)(口哨)诊(诊断)(诊治)(3)检查学习效果,指名读生字,齐读生字。
6.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方都是干什么的吗?(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研究所”是进行专项研究的场所。
如医药研究所、植物研究所、昆虫研究所、航空研究所等。
“哨所”是边防哨兵执行观察、潜伏、警戒等日常勤务时的处所。
7.(课件出示带有“馆”或“所”的场所图)学生根据图片拓展识字。
二、字词句运用1.下面这些字你能写对吗?(1)课件出示要写的两组生字:含、迎、留,荡、满、敬。
(2)学生认真观察,想想书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然后和同桌交流。
(3)教师相机出示相应的错别字进行对比强化。
含()迎()留()荡()满()敬()(4)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写两遍。
(5)检查书写情况。
同桌互查,然后全班交流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6)(课件出示儿歌)读儿歌,掌握方法。
写汉字,要记牢,上下左右结构清,点横撇捺仔细瞧,笔画不多也不少。
(7)(课件出示生字)小组交流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底 值 真 候 具 烧 步 然 冒 药 愿 莲小结:同学们,汉字的书写要规范,多一笔、少一笔或者位置不对都是错误的。
要想正确书写这些汉字,一是要认真观察,二是要坚持记录错别字,把自己写错的字记在生字改错本上,经常拿出来看一看,记一记,坚持下来,你就不会再写错字了。
2.猜猜加点词语的意思,和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句子,和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2)自由读句子,猜猜加点词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猜出词语的意思的。
教师相机出示意思相反的词语,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
暗示——明说泄露——保密喧闹——安静教师点拨:这组句子有一定的特点,加点词语都能在句子中找到它的反义词,我们可以联系上下句猜出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先找到加点词语的反义词,再用反义词加否定词的方法来猜测词语的意思。
如:猜“喧闹”的意思,前半句是说码头“安静”,后半句说码头“喧闹”,“喧闹”的反义词是“安静”,即可猜出“喧闹”就是不安静的意思;“暗示”的反义词是“明说”,猜出“暗示”的意思是没有明说;“泄露”的反义词是“保密”,猜出“泄露”的意思是不能做到保密。
小结:句子中有关联的熟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新词的意思。
(4)拓展训练:运用同样的方法,猜猜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一定要镇定。
◇这条路平平整整,那条路却坑坑洼洼。
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所学的是利用句中的反义词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真是一个巧妙的好办法呀!三、复习巩固1.师生合作或生生合作,用多种方式复习本课所学知识。
2.教师小结本课时所学知识,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针对奇妙的自然现象,提出不懂的问题。
2.能仿照例文,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来。
教学重点借助例文,引导学生感受提问的不同角度,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话题1.谈话启发。
师: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欣赏了六月荷塘的盛景以及雷雨前后变化的景色,见识到了给我们指引方向的四种天然的指南针,还遨游太空,体验到了新奇又好玩的太空生活。
在学习中,同学们的大脑中冒出过各种各样的小问号,比如:荷叶为什么那么大、那么绿?蜘蛛会看到乌云、听到雷声吗?北极星为什么永远高挂在北方?在太空中该怎样刷牙呢?面对神奇美丽的大自然,同学们心中一定还有许许多多的“问号”。
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写一写心中的“问号”。
2.板书关键词(板书:心中的“问号”),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自由交流1.探究:你还对哪些事物感兴趣?还想提出什么问题?(1)分小组交流,提出自己心中的问题。
(2)全班交流,各小组推荐代表说一说各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
2.教师评价。
(评价学生提的问题多,提的问题有新意,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等)三、研究例文,引导写话1.激趣导入。
(1)播放《自然传奇》片段,引导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2)引说:同学们,大自然如此美丽神秘,你对它有什么好奇之处?有一个小朋友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他提出了好多的问题。
我们来读一读他的疑问吧。
2.自读例文,想一想:他提了哪些方面的问题?(有关于动物的,有关于植物的,还有关于自然现象的。
)3.再读例文,启发学生感受提问的不同方式。
(1)圈一圈句中表示疑问的词语。
如:“为什么、哪儿、谁、怎么”等疑问词。
(2)比较疑问词在句子中的位置。
如:“为什么”位于句首。
4.(课件出示图片或资料)拓展思路。
(1)教师指定一种自然现象或某一事物,如浩瀚的宇宙、璀璨的星空、茂密的森林、各种各样的鸟儿和昆虫、奇形怪状的植物等。
(2)学生针对图片或资料中的内容,把自己的问题说清楚。
(3)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用上不同的疑问词。
生1:为什么宇宙浩瀚无垠?生2:鸟儿为什么会飞来飞去?生3:植物的叶子凋落、腐烂后去哪里了?5.练习说话。
读了例文,你的心中是不是冒出了很多问号呢?跟小组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疑问吧。
(分小组交流自己对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产生的疑问,相互启发、相互补充)6.指导写话。
(1)把自己刚刚在小组里说的话写下来,尽量多写几句。
(2)要把句子写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每一个问题的末尾用问号,一个问题列一行。
(3)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用拼音代替。
7.练习写话。
(1)写完后同桌互相评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有趣。
(2)互评后修改自己写的句子。
示例:鸟类的嘴为什么多种多样?蚊子冬天到哪里去了?燕子为什么喜欢到屋檐下筑巢?变色龙身体的颜色是怎样变换的?秋天,天上的大雁排着长队要飞到哪里去?8.把问题做成卡片,互相问一问,也可以张贴在教室里交流。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提问的孩子,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精彩的“问号”。
只要我们敢于探究、细心观察,这些问题都会被我们解决。
所以,我们要多观察周围的事物或现象,保持一颗好奇心,多问几个“为什么”。
2.推荐阅读:《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
教学目标1.能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
2.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
3.阅读《最大的“书”》,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1.背诵古诗《悯农(其一)》。
2.自主阅读《最大的“书”》,和同学交流读后感受。
教学过程一、展示台1.回顾导入。
师:在上个单元的口语交际活动中,我们经过小组讨论,精心制定了《图书借阅公约》,更完善了我们的图书角。
这段时间,大家是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的?大家的借阅情况又如何呢?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图书角管理员向大家介绍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的情况。
3.小组交流,明确展示的内容。
(1)展示自己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
如,自己在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做了些什么。
(2)展示图书角建立后自己的阅读收获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自己是如何借阅图书的,阅读了哪些书,自己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