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1-10题每小题1分,11-3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臭氧层因吸收大部分紫外线而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但目前臭氧在减少。
图1中每种紫外线宽度变化代表其浓度变化。
回答1--2题。
1.据图1判断,臭氧层(臭氧浓度最大)的海拔约为A. 0-15kmB.15-30kmC.30-45kmD.45-60km2.如果图示中臭氧浓度减少,导致地面生物受到伤害最大的紫外线波段是A.UV-aB. UV-bC.UV-cD.三种相同图2所示鱼鳞坑是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型或月牙型土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最终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回答3—4题。
图23.鱼鳞坑主要发挥的地质作用是A.风化B.侵蚀C.搬运D.沉积4.图中首选植树的地点为A.①B.②C.③ D .④图3是某天气现象始终日的等日线图,回答5--6题。
5. 此年,该天气现象在九江持续时间A. 最多45天B. 最多38天C. 最少19天D. 最少30天6. 如果该天气现象持续时间过长,说法错误的是A. 东北土壤干燥B. 华北可能干旱缺水C. 江淮地区农作物渍涝死亡D. 南方低温冻害图4为山东丘陵某区域剖面示意图。
优质苹果树多种植在山腰而少在山谷,原因是山腰果树开花早。
回答7--8题。
7.能正确解释材料中苹果种植现象的是8. 关于图4中M、N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M地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全年以地形雨为主B. M地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于N地C. N地由于地形阻挡不受冬季风影响图4图3 图4D. M、N两地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同图5为2011年9月20日某区域天气系统图,21日该天气系统中心移至图中A处。
回答9--10题。
9.21日图中B地的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10.此次天气系统过境可能给A所在国带来的地质灾害有①风暴潮②洪涝③滑坡④泥石流⑤崩塌⑥地震A. ①③④B. ③④⑤C. ③④⑤⑥D. ①②③④⑤⑥xx年8月中旬,四川暴雨不断,导致山谷中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致使道路损毁中断,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回答11--13题。
11.此次地质灾害是A.洪水B.地震C.泥石流D.暴雨12.四川此次发生灾害的相关因素不包括A.暴雨B.植被破坏C.山高谷深D.火山喷发13.灾害发生后为减少损失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A.预警、预报B.抢修道路C.植树造林D.修护坡工程下表是我国某地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
完成14--16题。
项目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7 月8 月9 月10月11月12月平均-6.0 -2.9 3.8 11.7 17.9 21.6 23.3 21.8 16.1 10.0 2.3 -4.4 气温℃风力≥81.5 1.9 3.7 5.6 3.6 1.0 0.6 0.3 1.4 0.8 1.6 1.4 级的日数降水2.9 6.3 10.7 23.8 35.3 54.6 120.2 94.4 64.3 29.1 12.1 3.2 量mm14.该地可能是A.武汉B. 西昌C.太原D.哈尔滨15.若该地植被状况较差,3-4月易发生的灾害A.沙尘暴B. 水土流失C.洪水D.火山喷发16.实际观测发现,该地7月份降水突然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 台风带来大量降水B.雨带到来且多暴雨C. 准静止锋带来降水D.气温高,多对流雨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
由于倒春寒图6影响,年初皖南某地茶园遭受重创。
图6为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
回答17--18题。
17.该地遭受倒春寒的最可能的是A.①时段 B.②时段C.③时段 D.④时段18.为防护茶园春季冻害威胁,可采取哪些措施①塑料薄膜覆盖②增大茶园的通风条件③熏烟,增强保温作用④滴灌、施肥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图7为“某地区地质地貌演变过程示意图”,图8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
完成19--20题。
19. 图7表示演变过程的四个阶段,正确的时间顺序是A .甲丁丙乙B .乙丙甲丁C .丙丁甲乙D .丁丙乙甲20. 图8中①④地貌对应图7中的A .甲阶段B .乙阶段C .丙阶段D .丁阶段图9是“甲、乙、丙、丁四地1月、7月气温和7月、全年降水量统计图”,完成21--22题。
••21. 与图中四地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A. 甲——莫斯科 乙——巴黎 丙——新加坡 丁——雅典B. 甲——天津 乙——鹿特丹 丙——巴西利亚 丁——珀斯C. 甲——莫斯科 乙——伦敦 丙——新加坡 丁——南京D. 甲——北京 乙——鹿特丹 丙——孟买 丁——开普敦图7 图8图922. 四地中可发展种植园农业和葡萄种植业的分别是 A. 甲地和乙地 B. 乙地和丙地 C. 丙地和丁地 D. 甲地和丙地图10是“长江中游某地连续五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据图分析回答23--24题。
23.据图示推断,影响此地的天气系统是 A .暖锋 B .冷锋 C .气旋 D .准静止锋 24.有关该地区5日——9日天气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气温日较差一直在扩大B .气温持续下降,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C .6、7日保温作用较强,气温升高D .8、9日天气转晴,9日回暖 读图11 “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25—27题。
25.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成土母质与土壤肥力的关联最密切 B .绿色植物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C .植物是土壤肥力的唯一来源D .森林根系很深,树冠高大,直接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26.土壤有机质含量A .亚热带森林地区温度高,植物生长量大,但土壤有机质低于温带草原地区B .湿润地区微生物分解快,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干旱地区C .江南丘陵水热条件好,红壤有机质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D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低于青藏高原寒漠土 27.此图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共同性D.统一性图12是“岱崮地貌”景观图。
崮,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的山,是山东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图10图11地貌景观。
该山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
前些年还有50多户人家在崮顶居住,村民们从xx 年开始陆续搬家,读图12回答28--30题。
28.该山区的岩石主要是 A .花岗岩 B .石灰岩 C .大理岩 D .玄武岩29.结合景观图判断“岱崮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A .沉积--岩层断裂—抬升—外力侵蚀B .岩浆沿地壳缝隙喷出地表C .沉积--抬升--外力侵蚀D .沉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 30. 关于该地区的叙述,说法不可信的是A.易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B.上下崮交通不便C.海拔500多米的崮顶上种植桃树D.黄土地地貌广布第II 卷(综合题 共50分)31.(15分)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8月4日,在经历重重波折后,14岁的荷兰少女劳拉·德克尔终于可以一偿独自扬帆环球航行的夙愿。
图13是劳拉此次航行的线路图。
材料二 图14中甲乙两图分别是劳拉航行经过的B 、C 两地的陆地河流流域示意图。
(1)劳拉从荷兰出发后,并未直接向西横渡大西洋,而是先向南航行再横渡大西洋,她这样做有什么好处?(4分)(2)图13中A 、B 、C 、D 四地能形成大型渔场的是________。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3分)(3)当劳拉航行到A 阴影区域时,该地的气候特征是什么,请分析该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图14 图13(4分)(4)据图14对比分析甲、乙两河下游水系特征的差异。
(4分)32.(14分)读图15,甲、乙、丙三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5(1)丙图中能正确反映A、B两地降水特征的点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分)(2)A、B两地中,地质灾害严重的是_________。
试分析其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形成原因。
(6分)(3)A、B两地中,自然灾害较少的是。
简析当地不易发生的气象灾害类型及原因?(6分)33.(10分)读图16,中国局部示意图甲与某山地自然带分布图乙,结合区域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图16(1)图甲中①—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
从图中③—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
(2分)(2)图甲中①②处的自然带分别是和。
(2分)(3)图乙山地应该在图甲中 (数字)处,此山地南北坡自然带分布存在哪些差异?试说明原因。
(6分) 34.(11分)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指可溶性岩石(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材料二 某地区域图17和气温降水图18(1)据材料二,说明图17地区的地形特征。
(3分) (2)图18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图,试判断其气候类型并说明该气候的成因。
(2分)(3)据材料分析,图示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自然条件有哪些?(2分)(4)图示地区为湿润区,但当地有“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俗语,请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解释此俗语。
(4分)ºº 降水量/mm气温/ºC -60 -45 -30-15 015 30 图17图18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xx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答案31.(1)利用加那利寒流与北赤道暖流(2分);船只在航行时省力也更省时(2分)(2)D(1分)本格拉寒流处盛行上升补偿流(1分),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饵料丰富(1分)(3)全年高温多雨(1分)东南信风(1分)迎风坡多雨(1分)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作用(1分)(4)甲河干流长于乙河(1分);甲河支流数量少于乙河(1分);甲河由南向北流,乙河由北向南流(1分);甲河流域面积小于乙河(1分)。
33.(1)纬度地带(或赤道到两极)(1分)干湿度地带(或由沿海向内陆)(1分)(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分)温带落叶阔叶林(1分)(3)⑤(1分)相同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1分),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1分);北坡有云杉林带和高山垫状植物带,南坡没有(1分),因为北坡降水比南坡丰富(1分);南坡雪线较高(1分),南坡气温高于北坡,降水少于北坡(1分)(够6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