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醇与柴油的混合

甲醇与柴油的混合

甲醇与柴油的混合关键词:甲醇柴油内燃机甲醇汽油甲醇汽油配方:甲醇10%-60%,乙醇3%-30%,汽油50%-85%,异丁醇1.5%-5%,叔丁醇1%-3.5%,另外可以适量加些二茂铁,此种汽油可以与市售任何汽油混用,无铜片腐蚀,高温不气阻,标号可达125号及以上.阿拉丁等其他牌子里面含了二茂铁,航空煤油、锰这种严禁使用的80年代的材料,会造成拉缸,积碳的严重后果。

甲醇作为燃料的能源利用形式主要有以下途径:——汽油掺烧甲醇。

汽油掺烧甲醇在国际上已有应用技术,我国四川部分地区有较长期的甲醇和汽油掺烧应用,掺烧比例约为3%~5%的甲醇。

“七五”期间,原国家科委在山西省曾组织较大规模的甲醇汽油掺烧试验示范,掺烧比例为15%~25%的甲醇。

试验和应用实践表明,低比例掺烧甲醇。

(3%~5%)和纯汽油燃料相比,发动机未做任何变动而工况和性能不受任何影响;15%~25%甲醇和汽油掺烧后,应对发动机系统适当予以调整。

——甲醇燃料(M85以上)。

通过国家甲醇汽车示范工程50部甲醇中巴客车的试验示范,在甲醇汽车制造、发动机技术、燃料贮存和运输、燃料配制、加注、车辆特殊技术与维修、监测及数据分析、营运管理等多方面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和成果,可资推广借鉴。

如果甲醇燃料汽车能在近期实现灵活燃料化,即可使用汽油与甲醇任何比例混合的燃料,由燃料传感器识别成分,通过电脑提供发动机最佳运行参数,便可加快普及推广甲醇汽车的进程。

——甲醇裂解。

目前,甲醇裂解在汽车上的应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利用催化剂裂解,另一种是等离子体裂解。

甲醇裂解后成为H2+CO气体直接进入气缸燃烧,其燃烧特征是燃烧温度低和在贫氧下能够充分燃烧,因此,可达到较好的环保效果,油耗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目前,以催化剂裂解形式的甲醇汽车已在云南和北京的两个科技企业研制出来并有实际应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也开发出等离子体甲醇裂解技术;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和山西佳新能源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改装昌河牌微型车和492型化油器甲醇车将于今年底投入运行。

——甲醇燃料的间接应用:二甲醚燃料和MTBE的应用。

二甲醚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柴油机替代燃料,可以首先在城市公交车辆、城市内使用的轻型车及载重车或城市出租车上使用。

此外,二甲醚还可替代液化石油气作为炊事燃料使用。

MTBE是甲醇和异丁烯的合成产品,主要是代替四乙基铅作抗爆剂。

随着环保对汽油无铅化要求的提高,以甲醇为原料,制造汽油添加剂MTBE的需求量将会有所增加。

同时MTBE 还可作为中比例甲醇和汽油混合掺烧防止燃料分层助溶剂来使用。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FC是燃料通过电化学作用,直接变成电能的电化学连续反应装置,可用于驱动电动汽车和发电。

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已生产出甲醇燃料电池汽车样车,并宣称在2004年将实现商品化。

在今年6月举办的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日本丰田公司和本田公司也展出了甲醇燃料电池汽车样车。

预计,燃料电池汽车有望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模式,甲醇燃料有望成为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燃料之一。

总之,甲醇燃料作为能源产品的洁净利用,已有较长期的应用实践,并有很好的应用前瞻性,初期的应用市场已逐渐形成,为建立以甲醇能源利用为中心的新一代煤化工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市场条件。

甲醇燃料作为洁净能源产品,它的推广应用既符合国家能源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又符合能源方向。

异辛烷(2,2,4-三甲基戊烷)的抗爆性较好,辛烷值给定为100。

正庚烷的抗爆性差,给定为0。

汽油辛烷值的测定是以异辛烷和正庚烷为标准燃料,按标准条件,在实验室标准单缸汽油机上用对比法进行的。

调节标准燃料组成的比例,使标准燃料产生的爆震强度与试样相同,此时标准燃料中异辛烷所占的体积百分数就是试样的辛烷值。

①马达法辛烷值测定条件较苛刻,发动机转速为900r/min,进气温度149°C。

它反映汽车在高速、重负荷条件下行驶的汽油抗爆性。

②研究法辛烷值测定条件缓和,转速为600r/min,进气为室温。

这种辛烷值反映汽车在市区慢速行驶时的汽油抗爆性。

对同一种汽油,其研究法辛烷值比马达法辛烷值高约0~15个单位,两者之间差值称敏感性或敏感度。

③道路法辛烷值也称行车辛烷值,用汽车进行实测或在全功率试验台上模拟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条件进行测定。

道路辛烷值也可用马达法和研究法辛烷值按经验公式计算求得。

马达法辛烷值和研究法辛烷值的平均值称作抗爆指数,它可以近似地表示道路辛烷值。

======某一汽油在引擎中所产生之爆震,正好与98%异辛烷及2%正庚烷之混合物的爆震程度相同,即称此汽油之辛烷值为98。

此燃油若再渗合其它添加剂,辛烷值可大于98或小于98甚或超过100。

一般所谓的95、92无铅汽油即是指其辛烷值,所以95比92的抗爆性来的好。

辛烷值只是一个相对指标,而不是真的只以正庚烷或异辛烷来混合,所以有些燃油再渗合其它添加剂时的辛烷值可以超过100,可以为负。

若车辆『压缩比』在9.1以下者应以92无铅汽油为燃料;压缩比9.2至9.8使用95无铅汽油;压缩比9.8以上或者涡轮增压引擎车种才需要使用98无铅汽油。

品名辛烷值品名辛烷值正壬烷-45 异辛烷100正辛烷-17 甲苯103.5正庚烷0 甲醇107正戊烷62.5 乙醇1082-戊烯80 苯1151-丁烯97 甲基第三丁基醚116乙基苯98.9辛烷值愈高,代表抑制引擎震爆能力愈强,但要配合汽引擎之压缩比使用。

柴油标号的区别,我们知道的有5号、0号、-10号、-20号,我们胶东地区用-20号柴油的时候是比较少的。

在我国黑龙江北部和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地区,以及俄罗斯全境,冬季气温都在-20至-50度左右,所以,在这些地区,还有-35号和-50号柴油。

说到这里,大家伙应该明白了,柴油的标号是采用柴油凝固点的高低,来命名的。

因为柴油是连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物质的混合物,所以其凝固点是不固定的,可以通过调整这些主要物质的含量来调整其凝固点,以此来满足不同气温条件下的使用。

我国的北方和南方部分地区不同季节应选用不同的柴油标号:5#适用的最低气温为8℃以上;0#适用的最低气温为4℃以上;-10#适用的最低气温为-5℃以上;-20#适用的最低气温为-14℃以上;-35#适用的最低气温为-29℃以上;-50#适用的最低气温为-44℃以上。

甲醛、甲酸、甲酸甲酯、二甲基亚砜、甲硫醇、二甲醚、醋酸、烯烃(乙烯、丙烯)、甲醇汽油、甲醇燃料电池、甲醇蛋白、甲烷氯化物、碳酸二甲酯、甲基叔丁基醚(MTBE)多聚甲醛是工业甲醛极好的代用品,高质量的多聚甲醛具有纯度高,水溶性好,解聚完全,产品疏松,颗粒均匀等特点,被誉为理想的纯甲醛源。

我国目前虽有多家多聚甲醛生产厂,但生产规模小,原材料消耗高,产品质量差,难与国外产品竞争,因此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高质量多聚甲醛。

根据国内需要,天津大学石化技术开发中心参考国外当前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发了20000吨/年的多聚甲醛生产工艺,该工艺采用两级降膜浓缩、喷射造粒和连续干燥等技术,克服了国内釜式浓缩、耙式或刮片式干燥工艺所带来的生产规模小,原材料消耗高,产品质量差等缺点,使多聚甲醛生产的各项质量和消耗指标均达到了国外的先进水平。

技术原理及流程:将37%或55%的甲醛水溶液先解聚,然后通过两级降膜真空浓缩得到80%左右的浓甲醛溶液,在调聚剂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后,再通过喷射造粒、连续干燥得到96%左右的多聚甲醛成品。

成果水平及主要技术指标:产品质量指标: 甲醛含量≥95%,甲醇含量≤0.5%,酸度≤0.8%,灰分含量≤100ppm,熔点120~175℃,堆密度600~800 g/L,PH3.5~5.0,反应时间5分,溶解性(在100℃水中10分钟)95%,聚合度8~30。

吨产品消耗指标: 37%甲醛2.8吨,蒸汽3.0吨,冷却水200吨,电260 kwh。

生产规模及产量:20000吨/年。

所需厂房占地面积:10000 m2。

主要设备:解聚釜、降膜蒸发器、聚合反应器、造粒塔、干燥器、吸收塔和冷却器等。

主要原材料及来源:甲醛。

市场分析及效益预测:多聚甲醛作为甲醛的理想代用品有着广阔的市场,但国内的多聚甲醛总产量不足6000吨/年,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2001年我国进口3.75万吨多聚甲醛,而且还在以超过25%年均速率增长。

多聚甲醛是甲醛水溶液经脱水缩聚形成的产物,因其甲醛有效成分含量高、呈固体颗粒状、便于贮存和运输,有利于化工、制药等化学合成及其他工业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要求使用无水甲醛作为原料的合成方面,用途广泛。

1生产概况多聚甲醛最初是butletrow于1851年从甲醛水溶液真空蒸馏的残留物中制得的。

然而,由于判断错误,一开始认为是二聚甲醛,后来认为是三聚甲醛。

多聚甲醛这个名字首次出现于1888年,Tollens和Mayer将甲醛溶液蒸发得到的聚合残留物命名为多聚甲醛。

Delepine经过周密的研究,于1897年断定多聚甲醛是一种氢氧化物聚合物的混合物,由甲二醇缩聚而成。

我国多聚甲醛生产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上海溶剂厂和吉化公司首先生产。

现有主要生产厂家为:(1)上海溶剂厂,生产能力1kt/a;(2)吉化公司,生产能力2kt/a;(3)佳木斯化工五厂,生产能力1kt/a;(4)新乐新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能力1kt/a;(5)滁州市化肥厂,生产能力1kt/a。

目前我国的多聚甲醛装置未达到规模化生产,消耗较高,而且甲醛含量只能达到92%左右,缺乏国际竞争力。

因此,国内市场主要被进口产品占据。

2生产工艺及其特点多聚甲醛生产工艺一般有2种:一种是用催化剂来控制多聚甲醛聚合度的工艺;另外一种是在生产过程中不加催化剂的工艺。

现就2种生产工艺简单介绍如下。

2 1需要添加催化剂的工艺该工艺一般从大于37%的甲醛水溶液开始,通常在100℃以下用真空蒸馏法浓缩,将甲醛水溶液浓缩到约75%,此过程得到的主要是水合物。

溶液中大部分已形成1,2-乙二醇,此时加入催化剂来控制多聚甲醛聚合度。

料液经冷却,形成具有胶体性能的凝胶。

这种凝胶最初呈蜡状,然后变脆并形成多聚甲醛。

再经彻底脱水后,可获得甲醛含量大于95%的粒状产品。

生产不同种类的多聚甲醛是通过控制各种条件来实施的,例如冷凝工艺阶段的温度、催化剂效率、深度脱水压力及最终甲醛浓度等。

这些参数不同,生成的多聚甲醛性能如甲醛含量、水含量、反应性及解聚速率等会有差别。

2 2不添加催化剂的工艺此生产方法一般用喷雾干燥法,其工艺过程为:37%的甲醛溶液经2级真空提浓,使甲醛浓缩到88%左右,然后送至喷雾干燥系统进一步蒸发,同时凝结以得到多聚甲醛产品,再经流化床干燥系统使水分达标,制得最终产品。

用此工艺生产多聚甲醛,通常甲醛浓度只能达到91%左右,要对喷雾干燥系统的干燥能力进行特别的强化,才能生产出95%的多聚甲醛产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