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科学的概念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科学还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2.技术的概念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3.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5.STS教育的含义STS即科学、技术和社会,从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紧密联系来看待科学,以整体的、社会的、人文的价值观来看待科学,在教育方面,以这一观点为指导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简称STS教育。
6.活动的含义7.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含义8.观察的概念9.分类的概念10.测量的概念11.科学实验的概念12.自然角:1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的含义14.心理环境的含义15.教育评价的概念二、填空、单选、多选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①全面性与整体性。
②连续性与一致③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④社会性与时代性。
⑤辩证统一性。
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①心理学依据②社会依据③学科依据。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时我们要遵循科学性和启蒙性、广泛性和代表性、地方性和季节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等原则。
4.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三种类型:正规性科学活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和偶发性科学活动。
5.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6.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手段有:观察、分类和测量、科学实验、科学游戏、种植和饲养、散步和采集、早期科学阅读和电教媒体的使用等。
8.学前儿童分类的主要形式:挑选分类、根据特定的标准分类、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分类9.学前儿童测量的主要形式:目测比较、非正式量具的测量、正式量具的测量10.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11.电教媒体的特点:形象生动性、时空宽广性、媒体的多样性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的要素有:自然环境、物质材料和社会心理环境。
1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的种类:人力资源、材料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信息资源。
1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类型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主要有:观察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三、简答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科学是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技术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
(3)科学是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而技术是创造、发明新产品的过程。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相互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2.分别阐述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内涵●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
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
”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3.影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的因素有哪些?内部因素:指儿童对所探索科学活动的心理准备,包括: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儿童的相关知识经验,好奇心和探索兴趣,以及儿童的个性特征等。
外部因素:学习的材料,时间和空间,同伴,教师等。
其中教师是主导的因素。
4.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具体内涵。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并且把这些教育力量整合起来。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的具体含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应符合科学的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广泛性和代表性”要求的具体含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地方性和季节性”要求的具体含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时代性和民族性”要求的具体含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分类有哪些?●挑选分类。
即根据某种要求,让儿童从各类物体中选出所需的物品,一般用于小班,对于3~4岁的孩子来说,只要求他们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因为这些特征都是外在的、易观察到的。
而对事物内在的、物理特性的分类宜放在大班进行。
●根据特定的标准分类。
这种形式的分类练习可根据一个或几个特征进行。
同时,例如,要学前儿童找出既是红色的,又是木制的纽扣。
不过,这样的活动至少到中班下学期才能进行。
因为对于3—4岁的学前儿童来说,同时在头脑中考虑两件事与从不同方面来描述事件是比较困难的。
●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分类。
指让儿童自己根据自然物的各种特征和自然属性进行分类。
10. 学前儿童科学技术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学前儿童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应用;●科技产品的发展;●使用简单的工具;●简单的科技小制作;●熟悉科学家的故事等。
1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学前儿童散步和采集活动的意义?●儿童除外俺不,能使儿童开阔视野,在大自然中,儿童既受到自然界和许多新异刺激,使好奇心进一步发展,并锻炼了感知和观察力,促进其探索思考;又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对大自然的情感,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儿童在大自然中散步和采集,吸取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营养,其价值是其他科学活动所不能取代的。
12.科学游戏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独特意义?●易于巩固已有的科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儿童进行科学游戏,体、脑共同活动,既比较有趣、轻松愉快,又减轻了智力负担,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智力的发展。
●游戏的进程和任务的完成,要求儿童必须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有利于儿童的控制能力、遵守规则的行为以及和同伴的合作精神。
12.电教媒体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有助于儿童对科学认知需要的显现与满足●有助于儿童认知兴趣的引发与培养●激发儿童参与活动和创造的积极性●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及想象力的发展13.自然环境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自然环境中蕴含着儿童学科学的丰富内容●能提供儿童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能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亲近感14. 物质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作用●帮助儿童获取具体的科学经验●发展儿童的操作技能,培养动手操作的习惯●激发儿童学科学的兴趣15.心理环境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维持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开展●激发儿童的自由探索和创造●培养自立、自主和自信的学习者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要求。
●自然●朴素●美观●安全●亲切17.自然角的特点。
●能够集中地、真实地再现和反应自然环境中的事物,同时也使幼儿园的活动室增添一份自然美。
●能够方便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的和长期的观察活动。
●能够激发儿童主动探索的兴趣和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和责任感。
18. 科学发现室对于儿童学科学的作用。
●科学发现室的空间较大,材料丰富,儿童可以有充分的选择余地●科学发现室提供的材料不按年龄阶段加以区分,适于儿童在自己的水平上进行探索●科学发现室可以容纳许多儿童集中学习,能保证每个儿童都有操作科学材料的机会,也便于形成学科学的气氛19.教育评价的作用。
●鉴别作用●诊断作用●改进作用2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
●确定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处理评价结果四、论述1.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意义●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学前儿童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科学教育会给儿童的一生带来深刻的影响●有助于发现具有科学潜能的儿童并促进其早期发展2.如何分析和评价非正规性科学活动。
●能充分顾及儿童在能力和兴趣等方面的个别差异●能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增强儿童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能充分展现儿童学科学的过程,并使儿童在过程中得到满足3.如何指导儿童教育中的非正规性科学活动。
●以简介指导为主,尽量不干预儿童的行为●适当引导,重在激发儿童的探索愿望●观察儿童的行为,对儿童进行更多的个别指导●创设科学探索的气氛,为儿童提供宽松、安全的“心理基地”4.简述现代电教媒体的应用范围及其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应用范围:●观察离生活较远的事物,如“海底世界”录像带●观察不易看清楚的事物,如运用投影放大图像●表现事物的真实声音●观察能表现事物变化过程的录像带,如“蝌蚪变青蛙”应用价值:●有助于儿童对科学认知需要的显现与满足●有助于儿童认知兴趣的引发与培养●激发儿童参与活动和创造的积极性●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及想象力的发展5.如何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恰当地运用分类方法。
在组织儿童分类活动时,教师应注意:●给儿童充分的感性材料,帮助儿童辨别事物的特征、差异,让儿童在活动中细致观察,在看看、玩玩、摸摸、比比等感知活动的基础上,发现其特征属性。
然后帮助他们将单个物品的属性与分类标准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做出判断。
●帮助儿童明确分类标准或鼓励儿童自己确定分类标准。
●提供给儿童充分的摆弄、尝试分类的机会。
6.如何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恰当地运用测量方法。
●教会儿童使用测量工具。
如:儿童学习测量物体的长短、高矮、厚薄、宽窄、粗细等,可用简单的长度计量工具;教儿童正确使用测量轻重的工具;教儿童正确使用测量温度的工具。
●教会儿童记录测量结果的常用方法。
如图画记录与表格记录等形式,级生动形象、又便于交流。
7.如何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恰当地运用实验方法。
●提供充足、多样的实验材料和充足的时间,以保证儿童能反复操作、与客体接触、相互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索、发现、判断,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
●积极引导、鼓励儿童主动参与活动。
●引导儿童通过观察,注意实验材料、方法、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变化和实验对象的差别。
●引导儿童认真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指导儿童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学习操作技能,注意安全事宜。
●运用适当语言引导儿童理解科学实验所揭示的关系、并鼓励儿童用语言表达、交流实验过程、方法、结果以及用各种方法记录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