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你认为儿童 有科学吗?
如果儿童有科学,那么儿童的科 学又是什么样子呢?
一、儿童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 学知识
(1)幼儿通过直接经验认识事物 (2)幼儿所获得的认识大多也是经验层次的
二、儿童的科学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 程
(1)幼儿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 识在不断地改变;
例二:某三岁幼儿和爸爸在海边散步的 时候,海上开始起风了。阵阵海风将沿 岸很多渔船上的旗帜都刮得呼呼作响。 这时,幼儿大声地说:“有风!”爸爸 见幼儿已经注意到这一自然现象,就趁
势问道:“这么大的风,是哪里来的 呢?”幼儿回答道:“是红旗扇的。” 爸爸说:“红旗怎么会扇出这么大的风 呢?”幼儿这时便又强调:“就是红旗 扇的!”边说还边用小手模仿红旗扇动
的动作。
例三:
某五岁女孩有一天突然对妈妈讲:“我知 道天上的星星为什么眨眼睛了。”妈妈很奇 怪,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她。而幼儿的解释 则更令她奇怪:“因为每颗星星上都有一个 人,拿手电筒对我们一会开,一会关,我们 在地球上看,就好像星星在眨眼睛。”这位 妈妈不知道怎样对待孩子的解释,只得对她 说:“你想的真好,可是事实不是这样的, 真正的原因等你长大以后就知道了。”
2、教育内容具有兴趣性和生成性 *幼儿对感兴趣的东西学得积极主动、效果好 。
*教育要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 究的问题,将之扩展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 生成科学教育活动。
三)过程的探索性——教育过程要引导幼儿主 动探究
真正的主动探究和学习,应包括以下必要环节和 要素:
1、使幼儿产生疑问和疑惑
的因果关系(花不浇水就会死,鸟有 翅膀才能飞;树摇-刮风,车动-活的 东西)
3)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功能和 情景进行概括分类(根据形状、颜色 分类,把太阳和公鸡放一组,把玉米 香蕉、小麦归为一类)
二)各个年龄段儿童学习科学特 点
3、5-6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有积极的求知欲望(怎么样?怎么做?拆玩具) 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的、隐藏的因果关系
2.技术是联系科学和社会的中介
STS(科学、技术和社会)
第二节、儿童的科学 是什么?
Q: 一、儿童是否能学科学,能否理
解真正的科学?
二、儿童是否应该像成人一样理 解科学,应该获得和成人一样的 科学?
例一: 某中班幼儿在科学发现室中探索一个
简易的指南针,教师在这个指南针的底 座的四个方向分别贴上四个小动物的图 画,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幼儿第一次轻 轻转动这根针,发现针尖指向小猫时, 对自己说:“我抓到小猫咪,我就装作 小猫。”可是当他一次次的重复转,发 现针尖总是指着小猫,便自言自语说: “怎么又是小猫?”有一次他试图让它指 向别的小动物,便用手按住针尖,可是 一松手,针尖仍然转向小猫,于是他开 始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都没有找到 答案,事后老师问他有什么发现,他说: “我发现他转不到好多东西,只能转到 小猫,他喜欢小猫。”
四点半 四点半 宝贝回家的路上 追着蜻蜓飞舞
四点半 四点半 宝贝回家的路上 采了一朵小花
嘿嘿哟 嘿嘿哟 太阳下山后终于回到家
妈妈 爷爷说现在四点半
2、孩子们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
下雨之后,我们越是不让幼儿去踩水坑, 告诫幼儿水会溅到身上,打湿鞋子,幼 儿却偏偏避开干地往水坑里走,一试高 低!
皮亚杰把人生的第一阶段称为“感知动 作阶段”。孩子自出生之时起,从把各 种东西放入嘴里就开始了运用各种感觉 器官与肢体对周围环境的探索。
怎么学?
理论 实践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 问题
第一节.科学是什么? 第二节.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第三节.儿童是怎样学习科学的? 第四节.幼儿园科学教育特点与价
值是什么?
第一节、科学是什么?
一。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知识,
广义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包括自然科 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这三个领域的哲学 和数学。
狭义的科学是揭示自然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即自 然科 学。
科学是过程,
项目、课题——提出问题——收集数据资料(观察、实验)— —分析数据资料——得出结论——提出新的假说
科学是世界观
对于科学即知识、科学即过程 两种观点的争论,又有许多学者从 科学认识论的角度提出:
科学既是知识也是过程,而且 也是一种价值或态度,包括对世界 的好奇心、相信世界可以被认知、 实事求是、创新性、合作等。
科学的内涵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科学知识 科学过程与方法 科学态度和价值
二、技术是什么?
1.技术既区别于科学,又和科学紧密联系
科学
技术
以认识自然为目的
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 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
问题
问题
获得新发现
获得新发明
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从个别现象上升到一般原理 从一般原理应用于个别问题
如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教师:太阳会不会掉下来?
幼儿:太阳不会掉下来,因为如果它掉下来,我们 就会死了。
教师:为什么有春夏秋冬?
幼儿:这是为了让咱们换个天气,因为太冷了,就 把人给冻死了,太热了就把农村的地干死了。
教师: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
幼儿:白天得起来上幼儿园、上班,晚上得睡觉。 (有的说:因为只有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它不能 光照一个地方,还得去照别的地方。)
(圆球-斜面-滚动) 3)能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家禽-家
畜)
第四节、幼儿园科学 教育
Q: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什么?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特点什么?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价值是什么? 四、怎样学习幼儿园科学教育?
一、什么是幼儿园科学教育?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 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在 这一过程中,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学 习科学方法,发展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好 奇心,并享受到自己的成功,得到愉悦的情 绪体验,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萌发对大自 然的关注和热爱。
2、鼓励幼儿用已有的经验猜想和解释
3、让幼儿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作用的结 果、事实调节幼儿的认识,验证幼儿的解释是否
适宜。
总之,科学教育的过程必须成为幼儿的探索性 过程,成为幼儿猜想、尝试和发现的过程。
四)结果的经验性——教育结果使幼儿获得广 泛的科学经验
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使他们不可能获得真正的 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主要是 引导幼儿经过探究活动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谌铜平 2466986770@
为什么学?
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
对于个体发展的意义 1.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2.会给儿童的一生带来深刻的影响 3.有助于发现具有科学潜能的儿童并促 进其早期发展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
现行科学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矛盾
学什么?
课程 目标、内容、方法、活动的设计、评价
幼儿在认知发展上的这些局限性, 就决定了他们能理解的科学知识,具 有一定程度的非科学性,决定了他们 不能像中小学生那样学习真正的科学 概念,而只能获得一些有关周围世界 的浅显知识经验
二)各年龄段儿童学习科学特点
1、3-4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指鹿为马:“把绿 草绿叶叫做绿花”、“把树干叫做木头” 、小白兔)
——参考文章:《对儿童科学教育的批判与重建》, 《学前教育》2001年第7期,刘晓东。
4、幼儿的探究方式具有试误性
2 岁的小孩寻找地板有水的原因
先在玩积木,妈妈给他奶瓶喝水,他不自 觉地把奶瓶倒了过来,水流到地板上, 无意中他碰到了地板上的水,他觉得很 奇怪(发现问题),看看自己的手,看 看奶瓶,把奶瓶放在地板上滚来滚去, 有几滴水掉出来了,他用手继续玩水, 不断重复上述步骤,并发出开心的笑声, (实验—测试他的想法)他喝了一口水 后,故意把奶瓶倒过来,用力往地板上 按,水流出越来越多,他也更开心了, 直至妈妈制止。(下结论)
望 ②儿童最关心与自然环境有关的问
题,而这些问题是基本的科学问题 2.儿童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的 3.儿童的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 4.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性”
1、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
①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杜威: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幼儿的本能冲 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
2)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倾向(皮球滚下来,它不 乖)
4)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其注意往往比较容 易集中在具有鲜艳色彩、会发出悦耳声音、能动的, 他感到喜欢的事物上)
二)各个年龄段儿童学习科学特 点
2、4-5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好奇好问(为什么鸟会飞?) 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
泛灵论:儿童早期不能很好地区分主体和客体,将主 体的思想和意愿附着于客体身上,赋予万物以灵性,相信 自然界的事物像自己一样,是有生命、意识、意图和情感 的。
“儿童的科学”带有主观性和泛灵论的色彩,这既是 它的不成熟之处,也是其独特之处。因为正由于这种主观 性和泛灵论,而使“儿童的科学”赋予了诗意和想像的性 质。
对象 儿童的科学及其特点
《纲要》中科学的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 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 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 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科学家们,由于他们急切的好奇心,在他人眼中,常 常觉得很孩子气”
②幼儿最初关心的问题都和自然环境有关,
是基本的科学问题
天空为什么会是蓝的? 小草为什么会是绿的? 为什么会下雨? 为什么月亮会住在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