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室外消防系统详解
室外消防系统
1.室外消防系统的作用、设置范围与组成 2.室外消防给水水源
3.室外消防管道及设施
4.室外消防用水量 5.室外消防水压
室外消防系统的作用
室外消防给水系统指设置在建筑物外墙中心线以外的一系列 消防给水工程设施,是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 可以大到担负整个城镇的消防给水任务,小到可能仅担负居住区、 工矿企业或单体建筑物室外部分的消防给水任务, 其通过室外消火 栓 (或消防水鹤) 为消防车等消防设备提供火场消防用水, 或通过进 户管为室内消防给水设备提供消防用水。 供消防车取水,供消防车、曲臂车等带架水枪的用水,控制和 扑救火灾;或利用消防车从该系统取水,经水泵接合器向室内消防 系统供水,增补室内消防用水的不足。
室 外 消 火 ( 防 ) 栓
1.城市、居住区的室外消防用水量可以根据如下公式计算:
Q=Nq
Q——室外消防用水量;N——同一时间火灾次数;q——一水系统按水压不同分类
(1)室外低压消防给水系统 室外低压消防给水系统, 指系统管网内平时水压较低, 一般只负担提供消防用水量, 火 场上水枪所需的压力, 由消防车或其他移动式消防水泵加压产生。一般城镇和居住区 多为这种系统。采用低压消防给水系统时, 其管道内的供水压力应保证灭火时最不利 点消火栓处的水压不小于0.1Mpa (从室外地面算起)。 (2)室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室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指系统管网内平时水压不高, 发生火灾时, 临时启动泵站 内的高压消防水泵, 使管网内的供水压力达到高压消防给水管网的供水压力要求。一 般在石油化工厂或甲、乙、丙类液体、可燃气体储罐区内多采用这种系统。 (3 ) 室外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室外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指无论有无火警, 系统管网内经常保持足够的水压和消防用水 量, 火场上不需使用消防车或其他移动式消防水泵加压, 直接从消火栓接出水带、水枪 即可实施灭火。在有可能利用地势设置高地水池时, 或设置集中高压消防水泵房, 可采 用室外高压消防给水系统。采用室外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时, 其管道内的供水压力应能 保证在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量达到最大用水量时, 布置在保护范围内任何建筑物最 高处水枪的充实水柱仍不小于10m。
室 外 消 防 管 道
(1)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但在建设初期或室外消防用水量 不超过15L/s时,可布置成枝状; (2)环状管网的输水干管及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输水管均不应少于两条, 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 其余的干管应仍能通过消防用水总量; (3)环状管道应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 5个; (4)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00mm ; (5)其他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 的有关规定。
室外消火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当道路宽度大于60.0m 时,宜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并宜靠近 十字路口; 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消火栓应设置在防火堤或防护墙外。距罐壁 15m 范围内的消火栓,不应计算在该罐可使用的数量内; 3.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120.0m; 4.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0m;在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0m 以内,当室外消防 用水量小于等于15L/s 时,可不设置室外消火栓; 5.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其保护半径和室外消防用水量等综合计算确定,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 水量应按10~15L/s 计算;与保护对象的距离在5~40m 范围内的市政消火栓,可计入室外消 火栓的数量内; 6.室外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消火栓。地上式消火栓应有1 个DN150 或DN100 和2 个DN65 的 栓口。采用室外地下式消火栓时,应有DN100 和DN65 的栓口各1 个。寒冷地区设置的室外消 火栓应有防冻措施; 7.消火栓距路边不应大于2.0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0m; 8.工艺装置区内的消火栓应设置在工艺装置的周围,其间距不宜大于60.0m。当工艺装置区宽 度大于120.0m 时,宜在该装置区内的道路边设置消火栓。 8.2.9建筑的室外消火栓、阀门、消防水泵接合器等设置地点应设置相应的永久性固定标识。 8.2.10寒冷地区设置市政消火栓、室外消火栓确有困难的,可设置水鹤等为消防车加水的设 施,其保护范围可根据需要确定。
4.汽车库(区);
5.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堆场等。
室外消防系统的组成
室 外 消 防 水 源 室 外 消 防 管 道 室 外 消 火 ( 防 ) 栓
室 外 消 防 水 源
市政消防 管网
天然 水源
消防 水池
必须设置消防水池的情况:
1、当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时,市政给水管网或入户引入 管不能满足室内、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2、当采用一路消防供水或只有一条入户引入管,且室外消火栓 设计流量大于20L/s或建筑高度大于50m; 3、市政消防给水设计流量小于建筑室内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室外消防系统的设置范围
室外消防系统的设置范围,除了耐火等级为一、二级且体积不超过3000m³的戊类 厂房或居住区人数不超过500人且建筑物不超过二层的居住小区,可不设消防给 水,下列情况均应设置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1.工厂、仓库和民用建筑; 2.易燃、可燃材料的露天、半露天堆场,惰性气体储存罐; 3.高层民用建筑;
消防水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室外给水管网能保证室外消防用水量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量应满足在火灾 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用水量的要求。当室外给水管网不能保证室外消防用水量 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量应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用水量与室外消防 用水量不足部分之和的要求。当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充足且在火灾情况下能保证 连续补水时,消防水池的容量可减去火灾延续时间内补充的水量; 2 补水量应经计算确定,且补水管的设计流速不宜大于2.5m/s; 3 消防水池的补水时间不宜超过48h;对于缺水地区或独立的石油库区,不应超 过96h; 3 4 容量大于500m 的消防水池,应分设成两个能独立使用的消防水池; 5 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应设置取水口或取水井,且吸水高度不应大于 6.0m。取水口或取水井与建筑物(水泵房除外)的距离不宜小于15m;与甲、 乙、丙类液体储罐的距离不宜小于40m;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的距离不宜小于 60m,如采取防止辐射热的保护措施时,可减为40m。 6 消防水池的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0m; 7 消防用水与生产、生活用水合并的水池,应采取确保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 措施; 8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消防水池应采取防冻保护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