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ppt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ppt


3、危险源辨识
造成危害的原因
• 生产过程中存在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风险物质 • 导致能量或风险物质约束或限制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 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 机物的不安全状态 — 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 安全管理上的缺陷
有助于危害辩识的三个问题
• 存在什么危害? • 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 伤害如何发生?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201 8

1、几个基本概念 2、危险源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的依据 3、危险源辨识 4、风险评价 5、风险控制 6、风险控制计划的评审
1、几个基本概念
•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或这些情况组合的
根源、状态或活动。 ----GB/T18001:2007
• 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
心理、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 负荷超限 • 健康状况异常 • 从事禁忌作业 • 心理异常 • 辨识功能缺陷 •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行为性危害、危险因素
• 指挥错误 • 操作失误 • 监护失误 • 其他错误 •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其他危害、危险因素
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将危害、危险因素分为16
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对危险物质的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 所,有:
q1 q2
qn
— + — +…… + — ≥1
Q1 Q2
Qn
式中,q1,q2,……qn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
量。
Q1,Q2,……Qn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压力管道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 (1)长输管道 ①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 MPa的管道; ②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大于等于200 km且管道公称直 径≥300 mm的管道。 (2)公用管道 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 mm。 (3)工业管道 ① 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 直径≥100 mm的管道; ② 输送GB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J16中规定的火 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 计压力≥4 MPa的管道; ③ 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 MPa, 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 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 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 施。
----《安全生产法》第96条
• 风险 某一特定危害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
后果的组合。 ----GB/T18001:2007
2、危险源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的依据
• 法律法规 • 标准 • 公司的管理方针、目标 • 管理(程序)文件
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锅炉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 (1)蒸汽锅炉
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 于10 t/h。
(2)热水锅炉 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
于14 MW。
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压力容器 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 (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 容器; (2)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 MPam3的压力容器(群)。
事故的发生可能性
完全会被预料到 相当可能 不经常,但可能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上不可能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用与系统风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 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等级,这三种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D: 风险性分值
计算公式是: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分数值
10 6 3 1 0.5 0.2 0.1

• 物体打击
• 高处坠落
• 车辆伤害
• 坍塌
• 机械伤害
• 放炮
• 起重伤害
• 火药爆炸
• 触电
• 化学性爆炸
• 淹溺
• 物理性爆炸
• 灼烫
• 中毒和窒息
• 火灾
• 其他伤害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 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 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 (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七类。
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根据GB 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监管协调字 [2004]56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重大危险源分为如下9类: 1、贮罐区(贮罐); 2、库区(库); 3、生产场所; 4、压力管道; 5、锅炉; 6、压力容器; 7、煤矿(井工开采); 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9、尾矿库。
•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 粉尘与气溶胶 • 作业环境不良 • 信号缺陷 • 标志缺陷 •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
• 易燃易爆性物质 • 自燃性物质 • 有毒物质 • 腐蚀性物质 • 其他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
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
• 致病微生物 • 传染病媒介物 • 致害动物 • 致害植物 • 其他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
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
• 厂址 • 厂区平面布局 • 建(构)筑物 • 生产、储存产品 • 生产工艺过程 • 生产设备、装置 • 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 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 • 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4、风险评价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LEC法)
对于所具有伤害潜能而明显可以忽略的危害, 毋须用文件记录或予以进一步考虑。
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性危害、危险因素
其他危害、危险因素
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 设备、设施缺陷 • 防护缺陷 • 电危害 • 噪声危害 • 振动危害 • 电磁辐射 • 运动物危害 • 明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