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第七章 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7-1 无损耗单导线线路中的波过程 一、波过程的一些物理概念
★什么是波过程?
u
dx
r0 dx
L0 dx
u
i
c0 dx
i
g0 dx
将传输线设想为许多无穷小的长度元dx串联而成。
电压波和电流波沿线路的流动就是电磁波传播的过程称为波过程。 这种电压波、电流波以波的形式沿导线传播称为行波。
u
由拉氏反变换的延迟定 理,将s域解换成时域解形式 : x x u ( x, t ) u q (t ) u f (t )(11) v v x x i ( x, t ) iq (t ) i f (t )(12 ) v v
(11)(12 )就是无损单导线波动方 程的解;其中 v 将
(3)、(4)称为无损单导线的波动方程,两式形式 相同,可以预见u与i会有形式完全相同的解。
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将u(x,t)变成U(x,S); i(x,t)变成I(x,S) 假定线路电压和电流初始值为零,利用拉氏变换的时域导数 性质有:
2U ( x, S ) L0C0 S 2U ( x, S )(5) x 2 2 I ( x, S ) L0C0 S 2 I ( x, S )(6) x 2
假设折射电压波u2q尚未到达线路Z2的末端,即线路Z2上尚 未出现反行电压波,或u2q虽已到达Z2的末端,线路Z2上已出现 反行电压波,但此反行电压波尚未到达节点A。则对于线路Z1 有: u1 u1q u1 f ; i1 i1q i1 f
u1q Z1 i1q ; u1 f Z1 i1 f
3.波阻抗的特点
a.表示同一方向电压波与电流波大小的比值,电磁 波通过Z时,以电磁波的形式储存在周围介质中; b.导线上既有前行波又有反行波时,Z≠U/I c.Z的数值与线路长度无关
4.小结
综上,无损单导线波过程基本规律由四个方程表述:
u u q u f i iq i f u q Zi q u Zi f f
第七章 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背景知识
★输电线路的集中参数等值电路和分布参数电路
若实际电路的尺寸远小于其工作频率所对应的波长,我 们就说它满足集中化条件,可以用集中参数电路作为其模型。 否则,该电路就只能用分布参数电路模型来描述。 √工频电压下的输电线路
工频周期为0.02s,那么一周期电压在输电线路上占用的 长度:3×105 (km/s )×0.02=6000km,即工频对应的波长。
对于线路Z2,因为Z2上的反行电压波u2f=0,所以:
u2 u2 q ; i2 i2 q u2 q Z 2i2 q
在节点A处只能有一个电压和电流值,所以: u1
所以:
u2 ; i1 i2
u1q u1 f u2 q i1q i1 f i2 q
将 i1q i1 f i2q 变换得:
dx
r0 dx
L0 dx
u
i
c0 dx
i
g0 dx

u i dx u ir0 dx L0 dx x t i u dx i (u dx) g 0 dx c0 dx x x (u u dx) x t
u( x, t ); i( x, t )
一、行波的折、反射规律
将线路Z1合闸于直流电源U0,合闸后线路Z1有一与电源电 压相同的前行电压波u1q自电源向节点A传播,达到节点A遇到 波阻抗为Z2的线路,在节点A前后必须保持单位长度导线的电 场能与磁场能相等的规律,但是由于线路Z1与Z2的单位长度电 感与对地电容不相同,因此当u1q到达A点是必然要发生电压、 电流的变化,即在节点A处要发生行波的折射与反射,反射电 压波u1f自节点A沿线路Z1返回传播,折射电压波u2q自节点A沿 线路Z2继续向前传播。
§7-2 行波的折射与反射
在实际线路上,常常会遇到线路均匀性遭到破坏的情况, 例如一条架空线路与一根电缆线路相连;在两段架空线路之间 插接某些集中参数电路元件等等。均匀性开始遭到破坏的点可 称为节点,当行波投射到节点时,必然会出现电压、电流、能 量重新调整分配的过程,即在节点处将发生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现象。 在介绍线路波过程的基本概念时,通常采用最简单的无限 长直角波。因为即使在工频交流电源的情况下,只要线路不太 长,行波从始端传播到终端所需时间还不到1ms,在这样短的 时间内,电源电压变化不多,因而也可以看作与直流电压源相 似。此外,任何其他波形都可以用一定数量的单元无限长直角 波叠加而得,所以无限长直角波实际上是最简单和代表性最广 泛的一种波形,类似于交流电路中的正弦波,因为各种非正弦 波都可以用频率不同的若干正弦波叠加而得。
1 称为波速; L0 C0
u i U ( x, S ) L0 进行拉氏变换: L0 S I ( x, S ) (13) x t x S S x x S U ( x, S ) S v ()对x求导数 9 U(S)e ( ) U(S)e v( )代入( ) f 13 q x v v S S x x 1 1 1 1 v 得I ( x,S ) U(S)e U(S)e v q f L0 v L0 v

整理(略去二阶无穷小)
u i r0 i L0 x t i u g 0 u c0 x t
以无损单导线为例,略去 r0 , g0
u i L0 x t i u c0 x t
(1)对x再求导数;(2)对t再求导数,得:
u i L0 (1) x t i u c0 (2) x t
2u 2i 2 L0 2 2u x tx u 2 L0 C0 2 (3) 2 2 x t i u C0 2 xt t
(1)对t再求导数;(2)对x再求导数,得:
2u 2i L0 2 2i 2i xt t 2 L0 C0 2 (4) 2 2 t i u x 2 C0 x tx
u u
2Z 2 2Z1 ;i Z1 Z 2 Z1 Z 2 Z 2 Z1 Z Z2 ; i 1 Z1 Z 2 Z1 Z 2
u 称为电压折射系数; i 称为电流折射系数; u 称为电压 反射系数;i 称为电流反射系数;
u1q Z1 u1q u1 f u2 q Z1 Z1 Z 2 Z2 u1 f u2 q
上式加 u1q u1 f u2q 得:
2Z 2 u2 q u1q u u1q Z1 Z 2
i2q u2 q Z2 2Z1 2 u1q i1q ii1q Z1 Z 2 Z1 Z 2
显然Z具有阻抗的性质,单位 应为欧姆, 通常称Z为波阻抗,其值取决于 单位长 度线路电感 0 和对地电容 0 , 与线路长度 L C 无关。
二、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
1. 前行波和反行波
u uq ( x vt ) u f ( x vt ) 1 i Z uq ( x vt ) u f ( x vt ) 其中:Z L0 C0 电压u由两个分量及叠加而成,其中uq(x-vt)代表一个任 意形状并以速度v朝着x的正方向运行的电压波,如果取x的正 方向为前行方向,那么uq即为电压前行波,其原因是: 设波在dt的时间内,从线路上的x点移动到x+dx点上,那 么此处x+dx-v(t+dt)=x-vt+dx-vdt=x-vt,表明导线上(x+dx)那一 点在(t+dt)瞬间的电压与x点在t瞬间的电压相等,可见波的 运动方向为x的正方向。
S S x x 1 1 v U(S)e U (S)e v q f L0 L0 C0 C0 S S x x L0 1 1 v 令Z 得I ( x,S ) U(S)e U(S)e v q f C0 Z Z
1 x 1 x u q (t ) u f (t ) Z v Z v x x u q (t ) u f (t ) v , Z v 与( )比较得Z 12 x x iq (t ) i f (t ) v v 拉氏反变换:(x, t ) i
其解的形式为 A1e λ t A2 e λ t 则: y
1 2
U ( x,S ) U(S)e q I ( x,S ) I(S)e q
S x v
U(S)e (9)
S x v
S x v
S x v
I(S)e 10) ( f
其中U(S) (S)I(S)I(S)函数的具体形式由线 ,U f , q , f 路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决定 q
考虑电路元件参数的分布性的电路称为分布参数电路。参 数的分布性指电路中同一瞬间相邻两点的电位和电流都不相同, 即电路中电压和电流不仅是时间的函数,还是空间位置的函数, 即: u f ( x, t ) i f ( x, t ) 研究和分析输电线路过电压下的波过程,必须用分布参数 电路。
同理可得:
2Z 2 Z 2 Z1 u1 f u2 q u1q u1q u1q u1q uu1q Z1 Z 2 Z1 Z 2
Z2 Z1 Z1 Z2 i1 f u1q i1q ii1q Z1 Z1 (Z1 Z2 ) Z1 Z2 u1 f
由于输电线路的长度一般都远远小于6000km,因此线路 不长的输电线路都用集中参数等值电路来表示,认为输电线 路的电压和电流均只与时间有关,而与空间位置无关。
√过电压下的输电线路 以标准的雷电冲击电压波(1.2/50μs)为例,其波前时间 为1.2μs,电压从零变化到最大值只需1.2μs,所以冲击电压波 前在输电线路上占用的长度:3×105 ×1.2×10-6 =360m,因此 输电线路上各点的电压和电流都是不同的,不能将线路各点的 电路参数合并成集中参数来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