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Ⅱ『答案』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Cl-35.5,K-39,Mn-55卷Ⅰ(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食盐水B. 过氧化钠C. 浓硫酸D. 空气『答案』B『解析』【详解】A. 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A错误;B. 过氧化钠的分子式为Na2O2,是纯净物,故B正确;C. 浓硫酸是H2SO4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C错误;D. 空气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的混合物,故D错误;正确『答案』是B。
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NaClB. 蔗糖C. NH3D. 氯气『答案』A『解析』【详解】A. 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所以NaCl 电解质,故A正确;B. 蔗糖是有机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C. NH3只存在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能导电;NH3在水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NH3自身不能电离,NH3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 氯气只存在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氯化氢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氯气自身不能电离,氯气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正确『答案』是A。
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答案』B『解析』【详解】A、Na2CO3属于盐,不属于碱,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符合物质的分类,故B正确;C、SO3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D、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答案』为B。
4. 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置换反应B. 化合反应C. 分解反应D. 复分解反应『答案』A『解析』略5.关于萃取实验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可用乙醇溶液萃取溴水中的溴B. 分液操作主要用到分液漏斗C. 加入萃取剂后要充分振荡并适当放气D. 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答案』A『解析』【详解】A. 乙醇和水互溶,不能萃取溴水中的溴,故A错误;B. 萃取操作时,为防止倒出的液体不纯,两种溶剂必须从不同开口倒出,且必须容易控制倒出液体的量,分液漏斗符合这一特点,所以萃取操作时必须在分液漏斗中进行,故B正确;C. 萃取操作时,振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放气,放气的方法: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故C正确;D.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以避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故D正确;题目要求选错误的选项,故选A。
6.下列物质转化中,固体质量减轻且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A. 无水硫酸铜粉末吸收水蒸气B. 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C. 氢气通过赤热氧化铜粉末D. 金属钠在空气中点燃『答案』C『解析』【详解】A. 无水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五水合硫酸铜,质量增加,且变蓝色,A错误;B. 加热混合物时,由于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从体系中排出,使反应混合物质量减少,但没有颜色变化,故B错误;C. 氢气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CuO +H₂ΔCu +H₂O,因为CuO 变成Cu,所以固体物质减轻,故C正确;D. 钠在空气中点燃时,迅速熔化为一个闪亮的小球,发出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2O+O2=2Na2O2,质量增加,故D错误;正确『答案』是C。
7.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为( )A. 分散质直径介于1~100 nmB. 丁达尔效应C. 电泳现象D. 能发生聚沉『答案』A『解析』【详解】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本题选A。
8.下列仪器在蒸馏实验中用不到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详解】A. 蒸馏实验中,蒸馏烧瓶的作用是:盛装受热液体并导出产生的蒸汽。
故A需要;B. 蒸馏实验中,冷凝管的作用是:使产生的蒸汽液化成液体。
故B需要;C. 蒸馏实验中不需要容量瓶,故C不需要;D. 蒸馏实验中,温度计的作用:测量加热过程中蒸汽的温度。
不需要的是容量瓶,故选C。
9.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H2CO3CO32-+2H+B. KClO3=K++Cl5++3O2-C. H2O2H++O2-D. NH3·H2O NH4++OH-『答案』D『解析』【详解】A. 碳酸为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电离方程式:H2CO3⇌H++HCO3−,故A错误;B. 氯酸钾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KClO3=K++ClO3-,故B错误;C. 水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H2O H++OH-,故C错误;D. NH3·H2O 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NH3·H2O NH4++OH-,故D正确;本题选D。
10.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2 mol/L CaCl2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的数目为0.4N AB. 18 g D2O中所含电子数为9N AC. 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 标准状况下,33.6 L水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1.5N A『答案』B『解析』【详解】A. 题中没有告诉氯化钙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B. 1个D2O中电子数为10,18 g D2O的物质的量为0.9mol,所含电子数为9N A,故B正确;C. 标况下2.24L的气体是0.1mol,则分子个数是0.1N A,原子个数是0.2N A,题中没有告诉温度和压强,不能根据气体体积来判断分子数,故C错误;D. 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故33.6L不是1.5mol,而是远大于1.5摩尔,所以含氧原子远大于1.5N A,D错误;正确『答案』是B选项。
11.氯水成分中的“三分子”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A. 水分子B. 次氯酸分子C. 氯化氢分子D. 氯气分子『答案』C『解析』【详解】A. 氯水中有3种分子:Cl2(氯分子)、HClO(次氯酸分子)、H2O(水分子),故A包含;B. 氯水中有3种分子:Cl2(氯分子)、HClO(次氯酸分子)、H2O(水分子),故B包含;C. 氯水中有3种分子:Cl2(氯分子)、HClO(次氯酸分子)、H2O(水分子),故C不包含;D. 氯水中有3种分子:Cl2(氯分子)、HClO(次氯酸分子)、H2O(水分子),故D包含;不包含氯化氢分子,故正确『答案』是C。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的摩尔质量是18 gB. 40 g NaOH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C. 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D. 在非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也有可能是22.4 L/mol『答案』D『解析』【详解】A. 水的摩尔质量是18g/mol,故A错误;B. 40gNaOH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体积1L应是溶液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故B错误;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故C错误;D. 气体摩尔体积值的大小与状态有关,非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V m也可能为22.4L/mol,所以非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也可能占有22.4 L体积,故D正确;正确『答案』是D。
13. 用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汽油和柴油的混合物③从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中分离出碘,分离以上物质正确方法依次是( )A. 分液、蒸馏、萃取B. 萃取、蒸发、分液C. 分液、萃取、蒸馏D. 蒸馏、萃取、分液『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汽油和氯化钠溶液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对于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工业上通过蒸馏(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得到汽油和柴油;从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中分离出碘,可根据氯化钠和单质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采取萃取的方法分离。
故A正确。
14.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 ⑤②④①③B. ①④②⑤③C. ④②⑤D. ④①②⑤③『答案』A『解析』【详解】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在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盐酸,故选A。
1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B. 铁跟盐酸反应:Fe+2H+=Fe2++H2↑C. 石灰石和盐酸反应:CaCO3+2H+=Ca2++H2O+CO2↑D. 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溶液反应:Ba2++OH-+SO42-+H+=BaSO4↓+H2O『答案』D【详解】A. 钠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2Na+2H2O=2Na++2OH-+H2↑,故A正确;B. 铁跟盐酸反应生成Fe2+和氢气,方程式中氯化亚铁要拆,氢气不能拆,故B正确;C. 碳酸钙难溶,不能拆,CaCO3与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C正确;D.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Ba2++SO42-+2H++2OH-=BaSO4↓+2H2O,故D错误;题目要求选错误的选项,故选D。
16.下列离子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 K+、MnO4-、Mg2+、Cl-B. Na+、Ba2+、HCO3-、NO3-C. Na+、NO3-、CO32-、Cl-D. K+、H+、Cl-、SO42-『答案』C『解析』【详解】A. MnO4-有颜色,溶液呈紫色,不符合题目无色的要求,且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A错误;B. 碱性条件下HCO3-不能大量共存,生成CO32-与Ba2+反应生成沉淀,故B错误;C. 溶液无色,在碱性条件下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D. 碱性条件下,H+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正确『答案』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