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 1) 尽管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对区域土壤侵蚀评 价方法要求十分迫切, 全球变化研究方面也对模型 提出了要求, 但学术界对于进行区域土壤侵蚀模型 研究的必要性尚未形成共识或心存疑虑。 ( 2) 对于区域土壤侵蚀因子的研究, 缺乏与综合评价 方法(或模型)之间的协调。 ( 3) 区域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未与大尺度水文模型 研究紧密结合, 使后者的研究成果不能得到有效借 鉴。
4土壤侵蚀防治
1.坡面治理工程: 按其作用可分为梯田、坡面蓄水 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截流防冲工程
1水利工程措施
2.沟道治理工程: 主要有沟头防护工程、谷坊、沟道 蓄水工程和淤地坝等 3.小型水利工程 : 主要为了拦蓄暴雨时的地表径流 和泥沙
1以改变地面微小地形,增加地面粗糙率为主的水土 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2农业技术措施
1.2土壤侵蚀的类型
主要形式
水力侵蚀 土 壤 侵 蚀 重力侵蚀 冻融侵蚀 风力侵蚀
人为侵蚀
1.3土壤侵蚀对环境影响
一是因为肥沃表土的冲刷, 导致土壤退化、土地生 产能力的降低, 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和食物安全。 二是随径流泥沙运移的污染物质对异地生态、环境、 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三是土壤有机碳的含量、组分会因为土壤侵蚀和泥 沙搬运而产生较大变化, 进而与全球生源要素( C、 N、P、S ) 循环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均有着紧密联系
土壤侵蚀
专业:作物栽培与耕作 姓名:李廷芳 时间:2014年5月
内容
土壤侵蚀的概念和类型 土壤侵蚀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过程与动力学机制 土壤侵蚀防治 主要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1 土壤侵蚀的概念和类型
土壤侵蚀过程发生在陆地表面各圈层相互作用最 为强烈的地区。土壤侵蚀过程中耦合了多种复杂的 环境要素过程和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土壤 侵蚀是限制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之一, 严重制约着全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球 土壤侵蚀面积约( 1. 643 ×107 ) km2 , 占地表总面 积的10. 95%。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 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 程。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作用下,土壤表层及其母 质被剥蚀、冲刷搬运而流失的过程。
2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3以增加土壤入渗为主的农业技术措施
3生物工程措施:生物工程措施是指为了防治
土壤侵蚀、保持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采取 的造林种草,绿化荒山,农林牧综合经营, 以增加地面覆被率,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生 产力:
4主要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 1) 完成了一批全国和地区尺度上的土壤侵蚀调查 和制图, 对我国土壤侵蚀类型、格局做出了分析研 究。 ( 2) 针对认识区域土壤侵蚀环境和建立土壤侵蚀模 型的要求, 对区域尺度上影响土壤侵蚀的多种因子 进行了调查、制图和分析研究, 积累了一批数据。 ( 3) 对区域土壤侵蚀模型的开发做出了初步而却富 有意义的探索。
2.2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
气候因素
人为活动
气候
地形
土壤
植被
3 土壤侵蚀过程与动力学机制
( 1) 水力侵蚀过程与机理: 水力侵蚀是在各种因子影响下的降雨径流侵蚀力和土 壤抗蚀力的相互作用过程, 它是一种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主要侵蚀类型。水力 侵蚀主要包括溅蚀、片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和沟道侵蚀等不同的 侵蚀方式。其研究重点主要包括: 水力侵蚀发生演变过程的水文及水动力学特征 与临界; 土壤抗侵蚀力或土壤可蚀性的物理描述; 坡地降雨径流侵蚀与输沙过程 及其机制; 坡沟系统水沙汇集与输移过程; 小流域水蚀过程及其机制;侵蚀形态发 生演变过程数值模拟。 ( 2) 风力侵蚀过程与机制: 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年降水量小于400 mm 的干旱和 半干旱地区, 但其造成危害, 尤其空气污染、能见度降低等的影响范围远超过其 侵蚀发生的地区。其研究重点主要包括: 风和风沙流动力学特征及风蚀作用; 沙 粒与沙丘的运动过程与机制; 沙尘暴发生机制及源区界定。 ( 3) 重力侵蚀与泥石流: 重力侵蚀主要包括崩塌、崩岗、泻溜、滑坡等。泥石流 是一种特殊的危害极大的侵蚀方式。其研究重点主要包括: 重力侵蚀与泥石流发 生的力学机制; 重力侵蚀与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重力侵蚀与泥石流对河流泥沙与 河道淤积的贡献。 ( 4) 人为侵蚀与特殊侵蚀过程机制: 人类活动不仅直接造成土壤侵蚀, 而且是土壤 侵蚀加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我国北部的农牧交错区, 风力与水力, 黄土与沙地 或片沙( 片沙覆盖黄土) 共存条件下的特殊侵蚀给河流系统输送大量的泥沙。其 研究重点主要包括:) 耕作侵蚀过程机制; 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过程机制;植被 破坏或恢复重建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评价;农牧草交错带风蚀水蚀交互作用过 程与机制。
2 土壤侵蚀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 1)水土流失面积大, 分布范围广。根据第三次土壤侵蚀 遥感普查资料, 我国土壤侵蚀总面积1. 61×106km2 。 (2)土壤侵蚀强度大, 土壤侵蚀严重区比例高。我国年均土壤侵 蚀总量4. 52× 109 t , 按照土壤侵蚀面积1.61 ×106 km2 计 算, 全国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约为2 800 t/( km2 . a) , 土壤 侵蚀强度远远大于容许土壤流失量,黄土高原是我国土壤侵蚀 最严重的区域。 (3)土壤侵蚀区域差异明显, 成因复杂。我国独特的自然地 理环境, 形成区域分异明显的三大侵蚀类型区, 即西北以风力 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东部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和青藏高 原以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