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7章 第2节:常用按摩手法(11年下期)

第17章 第2节:常用按摩手法(11年下期)

第十七章 按摩
第二节 常用按摩手法
第二节 常用按摩手法
一、摩擦类手法 有推、擦、摩、抹法 (一)推法 [定义]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 方向的直线推动。 [功用]轻推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重推疏通经 络、理筋整复、缓解痉挛、加速静脉和淋巴 回流。
[要领]指掌着力部位紧贴皮肤,用力要温, 缓慢均匀。有指推、掌推、拳推、肘推四 法。 [应用]全身,轻推用于开始和结束时及换用 手法之间;重推用于按摩过程中。
[动作要领]按法常用的有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用拇指端或指腹 按压体表,称指按法;用单掌或双掌重叠按压体表,称掌按法。 按法操作时,按压的方向要垂直,且不作移动,用力要由轻到重, 稳而持续,逐渐增加,使刺激充分透达组织深部,操作结束时, 也应逐渐减压。按法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 复合手法,即当按压力量达到一定深度,患者感觉酸胀时,再辅 以小幅度缓缓揉动,使手法刚柔相兼,既有力又柔和。

(三)捶法 [定义]按照叩击法要领,以单手的侧拳、仰拳或掌根击打治疗部 位的手法,称为捶法。分为侧拳捶,仰拳捶和掌根捶。 [功能作用]捶法具有壮阳醒脑、宣通气血、调节功能的作用。 [动作要领]捶法是以实拳直接刺激组织而产生振动,发出声音比 较闷实。因此捶法要求做到:准(对准治疗点)、狠(用力要足够)、 稳(捶下去要稳住不可移动)、实(发出闷实声音)四个字。一般一 个治疗点捶1~3次。侧拳捶手握实拳.以拳的小鱼际面为着力 点。仰拳捶手握实拳,以掌背掌骨部为着力点。掌根捶五指伸 直,以掌根部为着力点。 [临床应用]侧拳捶用于肩胛上,腰骶关节两侧四肢大关节及肌肉 隆起处。仰拳捶用于第1、2胸椎棘突和腰骶关节。掌根捶用于 百会、环跳及肌肉隆起处。
[动作要领]以大鱼际或掌根部着力,称掌揉法;
用指面着力,称指揉法。操作时稍用力下压, 吸附治疗部位,腕部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 小幅度回旋。动作要协调有节律,频率120— 160次· min-1左右。
(二)揉捏法 [定义] 揉捏法是揉和捏结合的 一个复合性手法。 [功能作用]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动作要领]术者手掌自然伸开, 以拇指或掌根为着力点,拇指外 展,其余四指并拢,紧贴于皮肤 上,作环形旋转的揉捏动作,即 拇指和掌根揉,其余四指捏,边 揉捏边向前作螺旋形地缓慢移动。 [临床应用]揉捏法刺激柔和,其 作用可达深层组织。常用于治疗 四肢和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常与 揉法、擦法等治疗方法配合应用。
[动作要领]术者腕关节伸直,使前臂与手掌接近相平,肩部放松,肘 关节自然下垂并内收,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掌指贴在治疗部位,以肩 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作前后或上下移动。做到发力于臂, 蓄劲于腕。用小鱼际着力摩擦,称为侧擦法或小鱼际擦法;用大鱼际 着力摩擦称为鱼际擦法或大鱼际擦法;用全掌着力摩擦,称掌擦法。 操作时向下压力不宜太大,用力要稳,往返距离要长,动作均匀连续, 如拉锯状,频率100~120次▪min-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点法 [定义]以指端为着力点,直压于穴位或特定部位, 使治疗点产生较强的酸胀痛感,称为点法。 [功能作用]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调节脏腑功能。 [临床应用]常用于骨缝处的穴位。本法刺激很强, 使用时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和操作部位的情况用 力。
[动作要领]点法分拇指点和屈指点两种。拇指点是一手握空拳, 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指中节,用拇指端点按治疗部,逐渐下压。 屈指点是屈拇指,用拇指指间关节侧点压体表,或屈食指,用 食指近侧指间关节点压体表。本法与按法的区别是:点法接触 面积小,用力更集中,刺激量更大。

(三)摩法 [定义]术者用手指或手掌面轻放于体表治疗部位,作环形而有节 奏的摩动,称为摩法。 ’ [功能作用]摩即抚摩,手法轻柔,具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 节胃肠蠕动等作用。 [临床应用]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部常用手法。对于 脘腹疼痛,食积胀满,气滞及胸肋进伤等病症,常用本法治疗。
[动作要领]根据用力部位不同,摩法又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指 摩法:术者手指并拢,掌指部自然伸直,腕关节微屈,将食、中、 无名、小指的中节和末节指面部分附着于治疗部位,随腕关节连 同前臂作环旋运动。掌摩法:术者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微背伸, 将手掌平放于体表治疗部位,以掌心、掌根部分为着力点,随腕 关节连同前臂作环旋运动。频率120次左右· min

(二)擦法 [定义]用手掌的大、小鱼际或全掌、掌根附着 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往返摩擦,称为擦法。 [功能]擦法可在皮肤及深部组织产生温热感, 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 胃等作用。 [应用]擦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其中掌擦法接 触面较大,适于肩背部,胸腹部等面积较大而 平坦的部位;鱼际擦法适于四肢,尤其上肢; 侧擦法适于肩背部,腰骶部及下肢。
三、揉搓类手法 揉搓类手法动作轻快柔和,刺激舒适而 无副作用。特点是操作时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而在 皮肤表面不能有摩擦。本类手法包括揉法、揉捏法、搓 法、攘法等。 (一)揉法 [定义]用手掌大鱼际、掌根部分或手指罗纹面着力吸附 于治疗部 位或穴位上,作轻缓柔和的环旋摆动,称为揉 法。 [功能作用]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宽胸理 气、消积导滞。 [临床应用]适于全身各部位。掌揉法着力面积大,柔 和舒适,老幼皆宜。掌根揉法常与掌按法结合,组成掌 根按揉法。
[动作要领]腕要放松灵活,用指面 相对用力,动作要缓和而连贯,用劲 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由于拿法刺 激强度较大,拿捏持续时间宜短,次 数宜少(5~10次),拿后应配合使用揉 摩法,以缓和强刺激引起的不适。 [临床应用]临床上常配合其他手法 使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等部位。 拿风池及颈项两侧,有发散解表 作用,治疗外感头痛;拿肩井能 通调周身气血,拿后使人精神振 奋;拿承山,治疗小腿转筋。
(三)捏脊法 [定义]用两手在脊柱两旁将皮层 提起,进行牵拉和捏推的一种联 合手法,称为捏脊法。 [功能作用]捏脊法具有健脾止泻、 清热安神、止咳化痰的作用。 [动作要领]病人俯卧,背部肌肉 放松。医者两手拇指与其余四指 相对,拇指在后,余四指在前, 捏起患者脊柱两侧的皮肤,随捏 随提,双手交替捻动皮肤并向前 推进,自尾骶骨起沿脊柱向上, 一直到大椎穴止。反复10次左右。或 者将两手拇指伸直,余四手屈曲,以 拇指与食指中节桡侧面相对,拇指在 前,捏起脊柱两侧的皮肤。 [临床应用]在临床常用来治疗小儿的 消化和呼吸系统疾病。对成人的神衰弱及消化不良症也有较好疗 效。

(三)滚法 [定义]滚法是由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和前臂的旋内旋外运动复合而成的一种 手法。 [功能作用]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能力,促 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 [动作要领]伸屈腕关节是从第二到第四掌指关节背侧为轴,前臂的旋转是 以手背的尺侧为轴来完成的。操作时术者手指自然弯曲,用手背近小指侧 部分吸定于治疗部位,通过腕关节作连续的屈伸运动,带动前臂的外旋和 内旋,使小鱼际及掌背部在治疗部位上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频率120— 160次· min-1左右。操作时肩关节要自然下垂,上臂与胸臂间隔约1拳左右, 。 。 肘关节屈曲,约120 ~140 ,手法接触范围为手背尺侧至中指线,吸定点 为小指掌指关节背侧,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辗动或跳动。 [临床应用]适用于颈项部、肩背部及四肢部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对风湿痹 痛症、运动功能障碍等疾患常用本法治疗。
捏脊
五、叩击法:此类手法的共同特点是均以有节奏的断续 冲击力,即叩、击、拍、打等力刺激治疗点。包括叩 法、击法和捶法。 (一)叩法 [定义]以臂力带动腕关节活动,使两手在治疗部位作轻 快而有节奏的弹打,称为叩法。根据着力点不同,又分 为指叩、掌叩和拳叩。 [功能作用]叩法具有舒筋活血、祛风止痛及消除肌肉疲 劳的作用。 [临床应用]多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肥厚处。缓 慢的拍打和叩击,常用于运动后消除疲劳;用力较大、 频率较快、持续时间短的叩击,常用于运动前提高神经 肌肉兴奋性。

(三)掐法 [定义]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缘着力,切 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用持续或间断 的对掌用力,称为掐法。 [功能作用]缓解痉挛、开窍醒脑。 [动作要领]操作时术者拇指微屈, 用指甲按压穴位。以拇指掐法为 常用。操作时垂直用力按压,掌 握在4~5次,不宜反复长时间使 用。 [临床应用] 常用于头面及手足部 穴位,起到类似针刺的效应,常用 于昏厥、休克、抽搐的急救。掐后 常继以揉法,以缓解不适。

(四)搓法 [定义]用双手掌面挟住一 定的部位,相对用力, 作方向相反的快速搓揉, 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 称搓法。 [功能作用]调和气血, 舒筋通络。 [动作要领]操作时双手 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 移动要慢。 [临床应用]搓法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以 上肢部最为常用,一般作为推拿治疗的结束手法。
[动作要领]叩法较击法力量轻,轻击为叩。可以 半握拳轻轻捶击, 两手交替上下好 像击鼓;也可以 两手平放,掌心 虚空,或用手指 叩击。叩法应用 时可发出有节奏的啪啪声。叩击时以肘为支点进行发 力,肩、肘、腕要放松。

(二)击法 [定义]用掌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用桑枝棒击打体表,称为击法。根据 使用部位不同以可分为:拳击法、掌击法、侧击法和指尖击法。 [功能作用]击法具有壮阳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对风湿痹痛,局 部感觉迟钝,肌肉痉挛或头痛等症常用本法配合治疗。 [动作要领]拳击法手握空拳,腕伸直,用拳背平击体表。掌击法手指自然松 开,腕挺直用掌根部叩击体表。侧击法手自然伸直,腕略背屈,用单手或双手 小鱼际部击打体表。 指尖击法用指端轻轻打击体表,如雨点落 下。由于击法类手法作用力直接且多用“刚 劲”,如果运用不当易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 苦。因此临床应用本法时,要注意动作技巧, 直接击打,刚中含柔,均匀协调,操作和缓有 序。 [临床应用]此类手法临床多应用于躯干,击法 及四肢部位的肌肉丰厚之处。拳击法常用于腰 背部,掌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臀及四肢部,侧 击法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指尖击法常用于头 面、胸腹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