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棉纺企业用工短缺的对策与措施赵建伟(浙江绍兴伊诺斯纺织有限公司)摘要:探讨解决棉纺企业用工短缺的对策与措施。
分析了棉纺企业用工短缺的原因,提出了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迅速减缓扩大再生产的步伐,以减少企业对用工的急剧大量需求;企业要通过改善员工的劳动环境、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实行人性化管理留住员工和吸引员工;要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纺纱装备自动化程度,采用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等措施,将普梳折32支纱万锭用工减少到60人以下。
从而可有效地解决棉纺企业用工短缺的问题。
(199个字)关键词:用工短缺;对策措施;宏观调控;人性化管理;产品结构;管理水平;技术改造2010年,棉纺市场行情出现了历年来不曾有过的火爆,极大地刺激了棉纺企业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沿海企业再度出现“用工荒”,而且比第一、二次更加严重,很多企业的正常生产难以维持;部分企业只有50%-75%的开工率;新建好的企业招工特别困难,导致已有的生产能力不能发挥,不能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很多老板和企业管理人员为此发愁。
因此,如何解决棉纺企业用工短缺的问题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笔者发表如下浅见,以供借鉴和参考。
1.0 棉纺企业用工短缺的原因分析现以笔者身处浙江和江苏的2家企业,访谈的江浙13家企业,以及今年参加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纱线网和福建纺织工业协会组织的对福建产业集群咨询诊断的11家企业的情况,分析如下:1.1 当前的原因(1)短时间内棉纺企业急剧增加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2009年10月份以来,遭受金融危机影响全部或部分停产的企业陆续恢复生产;新建好的企业趁势开工;原有空余厂房并已计划扩大再生产的企业因金融危机影响全部或部分停上的纺锭也趁势而上(如福建长乐一个市今年就已上纱锭近100),造成短时间内急需大量劳动用工。
(2)其它行业也急剧增加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服装、针织、制鞋、电子、玩具类的企业在2009年底也逐步回暖和走稳,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快速增加,在同一时期也急需要补充大量劳动用工。
1.2以前沉淀的原因(1)大部分企业劳动环境差、食宿差、劳动强度大,劳动用工管理不善。
棉纺企业辛苦不说,主要是“三班倒”,很多人不愿意做或身体差适应不了,客观上造成了招工和留工的一些困难。
加上部分企业的老板对改善员工劳动环境和食宿不够重视,如夏天细纱工序温度高达40-43℃;员工每天要工作10-12小时;宿舍生活设施不全,房间拥挤又不通风,员工下班休息不好;工间餐“一晕二素”看不见肉或鱼,而且每天没有什么变化;对员工的管理仅停留在考勤、考核、分配工作和发工资上,缺乏人性化管理,致使员工这里好就继续干,不好干就换地方,企业留不住人。
如果企业的口碑不好,招工则更难。
有的企业把招工年龄从45周岁放宽至55周岁,还招不到员工。
有好几个5-8万锭的企业,一年招400-500多人,却要走400-500多人。
(2)纺纱装备自动化程度低,基础管理差,断头多,生产效率低,万锭用工和吨纱用工多。
以上26家企业的规模在3-20万锭之间,没有一套清梳联的有11家,没有一台自动络筒机的有3家,自动络筒纱的产量占纱的总产量不到40%。
部分企业还是A字头粗纱机只能做小卷装。
60%多的企业原棉、设备管理较差,运转操作管理不规范,挡车工技术水平低,工艺质量技术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企业上水平的要求,温湿度管理只是应付,达不到生产和质量的基本要求。
致使:A 、各工序断头多。
如细纱千锭瞬时断头在12根以上,生产效率90%都达不到。
梳棉、并条和粗纱断头也多,造成挡车工看台数量低,如纺纯棉普梳32支纱,梳棉只能看6台,并条只能看3台,粗纱只能看1台,细纱只能看800锭及以下。
B、各工序纱疵多。
在电清工艺参数放宽的情况下,自动络筒机切断的纱疵数还很多,生产效率达不到80%,2台车甚至要3人挡车。
由于以上原因,部分企业普梳32支纱万锭用工多达成116人左右(设备为A系列开清棉联合机、A186梳棉机、FA302并条机、A453粗纱机、FA506细纱机和GA456络筒机。
开三班,采用传统劳动作业方式)。
2.0 解决棉纺企业用工短缺的对策和措施(以下减少用工均以生产普梳32支纱,三班三运转计;减少人工费均按每人年工资及福利和社保2.5万元计)2.1 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减缓扩大再生产的步伐。
我们曾经遭受过棉纺产能过剩的磨难,经历过棉纺压锭的痛苦,有控制产能盲目发展的经验。
因此,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必须象1998-2000年那样,实行细纱机、气流纺纱机生产许可证制度和一系列配套政策,对目前的棉纺投资过热的局面进行刹车,减缓扩大再生产的步伐,以减少短时间内企业对劳动用工的急剧大量需求。
同时抓住时机,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技术进步,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2.2 企业必须改善员工的劳动环境、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加强人性化管理。
棉纺企业要从长计议,抓住现在的有利时机,改进、更新和增加空调设备和设施,完善其配套系统,降低车间夏季温度在37℃以下,使工人有一个较好的工作环境。
要提高工间餐的膳食质量并实行免费,让工人吃得饱、吃得好,心情愉快地投入工作;要继续提高“三班倒”的挡车工工资待遇,使他们的工资高于其它行业企业的2倍以上;要修缮和美化宿舍和浴室并添置和配全用具,开展建设“文明宿舍”活动,把宿舍建成员工之家,使员工下班后能较好的休息,养足精力再投入工作;要建立电视室、台球室、乒乓球室、卡拉OK室、阅览室、篮球场和羽毛球场,供爱好不同的员工有娱乐的地方,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
使他们安心工作,安居乐业。
硬件设施建设好了,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必须跟上去。
老板和管理人员要关怀、爱护、帮助员工,使他们对你产生感恩戴德之心,;要教育他们怎样做人和学技术,使他们的品行和技术不断提高。
要加强班组建设,倡导班组成员之间和谐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逐步形成良好的班组风气和作风,增强班组的凝聚力。
这样员工流失的情况就难以发生,用工短缺的问题就能解决。
身处沿海的广东开平奔达纺织有限公司,周边的厂普遍留工难、招工难,有的厂甚至一天就走掉65%左右的员工,而他们却没有这些问题,留工率在96%以上,招一个人,有5-10个人报名,本地员工的比例占企业总人数的95%以上,实现了“留得住,招得进,用得好”。
其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以上工作做得好。
因此,我们应该要普遍传扬他们的做法。
2.3抓好产品定位和优化产品结构。
棉纺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来做好此项工作,不能本身用工就紧缺、招工也困难,还大搞粗支纱、色纺纱、多品种小批量。
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不能在调整产品结构中一受挫折就调头。
山东三阳纺织有限公司坚持走高支纱的产品路线,既使在库存产品很多的情况下仍不放弃,是什么问题造库存就攻克什么问题,客户有什么意见就解决什么,通过若干年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平均纱支达到了60支以上,将万锭用工减少到了40人以下。
从而解决了用工短缺的问题。
有条件的企业要从依靠低档次、低价格、以量取胜的模式逐步转变为以高品质、高附加值、有含金量的产品体系来提高竞争力;在粗中支纱上要尽可能多用气流纺纱和涡流纺并开发和拓宽其市场;要提高平均支数,因为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环锭纺平均支数每提高10支,万锭用工可减少21人左右。
2.4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加强基础管理,减少各工序断头。
加强基础管理是减少各工序断头的保证,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并持之以恒。
要切实做到原料及其接批和换批质量稳定;设备完好率达到96%以上并完好运转;上机工艺合理并不断改进优化;温湿度达标率达到80%以上;单项操作优一级率达到90%以上、清洁工作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现场管理和“6S”标准检查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各工序的纺纱生活,减少各工序断头。
要千方百计将细纱千锭时断头化纤和化纤混纺纱降低到6根以下,纯棉纱降到将10根以下,使挡车工的看台数再提高30-100%。
(2)提高挡车工的操作水平并改进劳动作业方式。
要坚持运用“一带一”、业余练兵、观摩表演、测验考核,操作比武等方法提高挡车工的操作水平。
挡车工操作优一级率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看台数可平均提高15%左右,万锭用工则减少。
万锭用工,细纱工序用人最多。
可改变劳动作业方式:挡车工只做接头换纱和防疵捉疵工作;落纱工只做落纱和生头及防疵捉疵工作;设立专职清洁工承担清洁工作任务,配备电动绞扦和绒辊清洁器提高工作效率;添置理管机,将理管由手工改为半自动。
每万锭可减少4人。
同时可简化操作,新工学操作的熟练期也将缩短。
(3)提高前纺和络筒生产效率。
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前纺采用高效工艺,可有效提高产量,如设备稍有富余,细纱将纱支提高,前纺可只开二班(8-10小时工作),万锭用工可减少14人左右。
现东飞马佐里公司已开发出新型高倍牵伸(80-120倍)而不影响细纱质量的细纱机并批量生产,因此这一措施可以在部分企业实现。
要开展降低纱疵的攻关和守关,使管纱10万米总纱疵数降低到60个以下。
同时加大细纱管纱容量;提高络筒挡车工操作水平;提高大小吸嘴抓纱一次成功率和捻接头一次成功率;使自动络筒机效率提高至90%以上。
自动络筒机效率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一个三万锭的厂,万锭用工则可减少3人。
2.5企业要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装备自动化程度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使用大卷装,,减少万锭用工人数。
(1)积极采用清梳联技术。
每万锭可比开清棉联合机成卷再经梳棉机成条减少用工19人,每套清梳联每年节约人工费47.5万元。
另外,每套清梳联每年节约电费5万元;因提高制成率3%,每年节约资金40万元左右;还可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1]。
按开清棉至梳棉机喂棉箱1配14的投资370万元计,3-4年可收回投资。
(2)将开清棉联合机、梳棉机改装成简易清梳联合机。
即开清棉去掉单打手成卷机,梳棉机加装喂棉箱和自调匀整系统,清梳联合采用电气集中控制,其各项性能和产品质量可达到原装机90%以上的效果和水平[2],按1配14的投资85万元计,1年可收回投资。
(3)采用带自动落纱的粗纱机,同时改变粗纱机排列。
有条件的企业新增纺锭时或现在技改时可采用,并将粗纱机的排列由2台相对一个单元改为4台相对一个单元,每万锭可减少用工2.25人,每年节约人工费5.6万元;提高生产效率4%,每年节约资金13.4万元左右。
采用新机整体改造,每万锭(3台)投资171万元;悬锭式粗纱机加装自动落纱系统,每万锭(3台)投资60万元。
分别16年和4年收回投资。
(4)机后大卷装和并条自动换桶技术。
梳棉机笼头和圈条系统可改为直径1000×高1100(mm)大卷装、并条机配套改造机后大卷装和自动换桶技术,每万锭可减少用工1-2人,每年节约人工费2.5-5.0万元;提高生产效率3%,每年节约资金1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