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策略概述

学习策略概述


复述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必要条件 只有经过重复、复述的信息才能够进入长时记忆, 才能够长久保持;

复述的方法多种多样。
10
划线技术:一种有效的复述策略 划线是复述的策略,也是一种信息选择的策略
• 划线必须选择和针对重要的信息划线。
• 划线应与眉批、脚注结合起来。
• 通过划线的练习或实践,逐渐形成个人化的符号。
学 习 策 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元认知 策略
监视策略
调节策略 时间管理 学习环境管理
资源管理 策略
努力管理
他人支持
第二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
一、认知策略 主要指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为了更 好地获得、储存、提取、运用信息
等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
9
(一)复述策略
复述就是对信息的一种重复,运用内部言语或外部 言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 材料上的各种方法.

支持策略(support strategy):指帮助学 习者维持适当的认知氛围,以保证基础策略 有效操作的策略,包括计划和时间的筹划、 注意力分配与自我监控和诊断策略。
7
(二)迈克卡尔的分类(Mckeachie,1990) 根据学习策略覆盖的成分分类
认知 策略
复述策略 精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计划策略
13
(二)精制加工策略

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补充
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它观念形 成联想),理解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并促进记忆 的学习策略,

也就是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 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14
辨别精制的标准:

精制必须是学习者自己产生的
分析:这是精制。它与教学内容有关,并且该学生将自
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这一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了。
18
1.记忆术
人为地赋予学习材料某种意义,以促进记忆的
精细加工的策略。
(1)位置记忆法
(2)缩简和歌诀法 (3)谐音联想法 (4)关键词法 (5) 视觉想象 (6)语义联想。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学习策略是什么? 什么是学习策略?什么不是学习策略?
1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一)三种观点 1. 把学习策略看作学习的信息加工活动过程。 2. 把学习策略看作学习的规则、能力或技能。 3. 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监控和学习方法的结合。
2
(二)对学习策略概念的理解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刺激物分析( stimulus analyses),将问题分解成它的 组成成分;

扬弃( chuckling),放弃原行动,利用其他方式替代或 修正原行动。
5
二、学习策略的构成(续)
观点三:学习策略由两种成分构成(斯滕伯格,
Sternberg 1983)。

执行技能 (executive skills) ,在执行认知任务 中,计划、监控、修正策略的各种技能;

非执行技能 (no-executive),实际运用执行认知 任务的技能。
6
三、学习策略的类别
(一)丹瑟路的分类:按学习策略所起的作用 分类(Dansereau,1985)

基本策略 (primary strategy):指直接操作 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得、 贮存、信息的检索和应用的策略;
• 划线技术需要训练。
11
划重点的原则:

读完一个段落后再划重点。假如边读边划重点,你后来会 发现有些重点其实并不重要;

不要划太多重点。在书上划太多重点,反而看不出重点所 在,原则上每页所划的重点不能超过该页信息的百分之二十 ;

用方框标示主要概念。把最主要的概念框出来,每段只划 一个最主要的概念。并且对于最重要的概念可在书中空白 处用星号「*」加以标示,以利于复习。
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
•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 使用的;
• 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必需的;
•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方 法、技能等构成; • 学习策略是通过学习、练习获得的,并且能通过 训练得到提高。
3
二、学习策略的构成

观点一:“计划性”(planfulness)是学习策略的
核心(布朗,Brown1974)。
布朗通过研究认为,一些智力低下者及年幼儿童
之所以学习无能,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缺乏制定
学习计划的意识。
4
二、学习策略的构成(续)
观点二:学习策略由三个成分构成(拜伦,Baron1978)

相关搜索(relatedness search),从记忆中搜索与新问 题有关的项目;
地、矿藏资源和原材料。哥伦布是一名技术娴熟的航海家,他认为由大 西洋一直向西航行可以到达资源丰富的东亚大陆。哥伦布在寻找由西欧
通往亚洲的西行之路时无意中发现了美洲大陆的。”
分析:这是精制.这是由学生自己产生的,并将其原有 的地理知识与这一新知识联系起来了。
16
举例分析:
例3: 小斌读到“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他是西班牙人”, 而后又想:“哥伦布平时爱吃什么呢?” 分析:这显然不是精制。尽管它是由学生自己产生的,
精制必须与学习内容相关联
15
举例分析:
例1:一个学生读到" 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时,他认为应该记住,就在 心里 一遍又一遍重复“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
分析:这不是精制。只是简单的复述。
例2:王强读到“哥伦布是西班牙人,1492年航海到了美洲”,他想记
住此事,于是便想:“15世纪末欧洲人口正在膨胀,他们需要新的居住
12
划重点的原则:

用圆圈注记重要定义。重要的学术名词的定义可用圆圈注 记。

用单线划重要细节。通常每段不要划两个以上的重要细节,
而且只在其关键点划线即可。假如内容分散在数段,可用
①,②,③等数字加以标示;

重要的细节如举例、因果、步骤、特征等可在书中边缘处 用 「例」、「因」、「果」、「步骤」、「特征」等字 词加以注记。
但与学习内容毫无关联。
17
举例分析:
例4 :小红听见算术老师讲:“做分数除法,先颠倒除数的 分子和分母,然后再相乘。”然后又听老师说:“记住,除
数就是用来除的那个数”
分析:这不是小红的精制,而是老师的精制。 例6:一个学生听见物理老师说;“分子在气体中比在液体中 相隔更远,所以气体比液体轻。”该学生就想到:“这好像 编织疏松毛织物要比用同样毛线编织密实的衣物来得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