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出发》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

教学目标:1.听辨与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与一般特点。

3、听辨与感受《出发》与《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与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2.教师介绍定音鼓与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就是怎样的心情?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就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与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1、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三月—姐妹穿着—放风筝—风筝飞翔—回家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

介绍歌曲之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1、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与表演。

3、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

全体学生顺序表演。

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

1.春雷轰隆、轰隆、轰隆、轰隆.…2.春风呜—呜—…3.春雨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4、山泉叮咚叮咚叮咚叮咚…5、布谷鸟布谷O布谷O布谷O布谷O…6、…4、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响曲》。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

《郊游》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郊游》。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郊游》。

1、听录音。

2.教师教唱,学生跟唱。

3.跟琴演唱。

4、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三、听音乐,创编郊游的动作。

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放牛,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

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她组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洞、过小桥,还请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想,我们郊游还开展了哪些活动?用动作表演出来。

四、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

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

五、结束全课。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一、《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

引入春天的话题。

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1=C4/4123—|123—|54325432|1———‖师:呜呜轰隆隆隆隆隆隆隆隆。

生:呜呜轰隆隆隆隆隆隆隆隆。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1.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学生跟唱:1234|5—|1234|5—|啊啊2.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呼唤。

如:喂—,我来了—,大山您好—,等等。

2.节奏。

如:XXX,XX、XXXXX,等等。

3、唱名音高。

如:mi—sol—mi等等。

4.旋律片段。

5、歌曲片段。

四、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结束本课。

《火车卡卡卡》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火车咔咔咔》2.创编节奏为《火车咔咔咔》伴奏教学目的:1、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2.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的表现作用。

教学过程:一.发声训练:综合训练注意:发声要均衡、声部要与谐。

注意力度的变化。

集体演唱《红蜻蜓》二.欣赏1.导入:请学生回忆新年时的快乐情景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介绍:一种就是作为歌剧或者舞剧的开场音乐,有暗示剧情的作用;另一种就是带有标题的独立器乐曲。

3、初听全曲,请学生说出总的气氛情绪。

教师弹奏主题旋律,请学生跟着哼一哼。

4.复听乐曲,请学生注意那几段就是重复的?为乐曲分段。

5.分段细听乐曲,请学生说出乐曲各部分的不同之处。

6、完整复听。

7.表现音乐,分小组设计表演。

(1)用“啦”演唱、乐器演奏或用节奏也起伴奏。

(2)乐器演奏、用节奏乐器伴奏.创编舞蹈或律动动作。

(3)为旋律填歌词演唱《健康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健康歌》的全部歌词内容,感受其跳荡的律动,能够随音乐演唱、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能力目标: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热爱体育运动,知道有关健康的好习惯。

二、本课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就是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创新意识。

难点就是演唱教学中前半拍休止节奏;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课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歌,它的名字叫“健康歌”,想不想听啊?(想)播放《健康歌》2、师:您听了这首歌曲想干什么?(想动,想跳舞)师:那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想动,想跳起来?(二)听一听:《健康歌》1、师:小朋友们都喜欢这首歌,那我们再听一遍,听完了告诉老师歌里唱的就是什么?再次播放《健康歌》2.师:谁来说说您都听到了些什么?那您们听到了身体的哪些部位在运动?3、师:那下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把这首歌的歌词说一遍好不?(好)播放伴奏4、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学唱这首歌,要注意该停的地方要停哦。

跟着音乐唱歌(三)动一动:随《健康歌》做律动。

复习歌曲,引导学生创编动作。

(1)提问:刚才“爷爷”在做什么?“爷爷”做运动时唱的就是什么歌?(2)复习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由学生扮演“爷爷”与“小萱萱”分组进行对唱(3)提问:“爷爷”做运动时,做了哪些动作?您认为应该配上什么样的动作更好瞧?(4)动作创编。

①教师带领学生随《健康歌》音乐做健身操,并呼号调动学生情绪,鼓励学生运动。

②请几名表演有特长的同学担任组长,分组进行创编表演,鼓励各组成员在创编时要有创新。

四、结束部分师:刚才在同学们精彩的伴奏下,我们的《健康歌》变得更活泼更好听了!今天这节课大家快乐不快乐?好的,记住我们的口号就是:我健康,我快乐!希望大家天天健康。

《小雪橇》教学目标:1、能有表情地朗读歌词,能用甜美的声音,明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雪橇》。

2.通过创设情景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体验歌曲活泼欢快的情趣,感受音乐的美,使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您们好,很高兴跟大家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

首先,让老师带小朋友到美丽的雪地里感受一下,瞧一瞧,走一走,然后告诉老师孩子们在雪地干什么?她们就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播放录音)2、生:孩子们在玩小雪橇,她们多快乐呀!二、歌曲学唱1、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就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小雪橇》。

(板书课题)2、师:好,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去感受滑雪的心情。

老师为大家播放《小雪橇》3、听教师范唱,大家注意老师用什么情绪来演唱的?(听后,学生交流回答。

)4、熟悉旋律:听旋律用“啦”哼唱。

(播放录音)5、请您们做老师的回声,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

(师分句教读)6、老师读一句,同学们跟着读一句。

7、分组朗读。

8、师生齐读歌词。

9、用听唱法教唱歌词。

先分句教唱,再整体唱。

10、教唱过程中,可放慢速度,注意启发学生的情绪。

11、找出自己演唱觉得困难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12、分角色演唱歌曲。

13、学生跟录音唱一遍,再用伴奏唱一遍。

三、课堂小结雪花用白色的身体装扮了这个世界,聪明的人们在寒冷的天气里发明了许多有趣的游戏,于就是我们的世界不但美丽而且充满欢声笑语。

聪明的同学们,您们一定也能在这个冬天里发现许多乐趣,就是不?回去以后,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用绘画、舞蹈、演唱、演奏等方式向您的爸爸妈妈展示您们今天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老师相信您们一定能表现得很棒。

《乒乓球变奏曲》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乒乓变奏曲》,初步了解“变奏曲”这一音乐体裁。

2、学生能够哼唱音乐主题旋律,感受打乒乓球时愉快的心情,从而深刻体会到了乒乓的快乐。

3、通过对变奏曲的学习与聆听,尝试音乐要素对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主题旋律进行变化。

教学重点:了解变奏曲的体裁以及音乐变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音乐要素对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的主题旋律进行创编。

教学过程:一、组织课堂二、导入1、谈话师:去年奥运会,各国的运动健儿都聚集在北京,展开激烈的比赛。

想必在暑假间同学们一定也不会错过这次体育盛会。

请您们说一说,您最喜欢奥运会中的哪个比赛项目?(引导学生自由谈论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师:就是的,我国的运动健儿们用她们顽强拼搏团结友爱的精神为国家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大家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向她们学习,争取成为一名国家的栋梁之才2、听辨音乐师:请同学们瞧大屏幕,上面出现的就是几幅同学们喜欢的运动项目。

请大家听音乐,它表现得就是哪一项运动?(教师引导学生分辨表现的就是打乒乓球的场景)师:同学们真能干,一下就能从音乐中听出这就是表现乒乓球的形象。

您们平时都喜欢打乒乓球不?生答。

3、在音乐中律动师:再来欣赏一遍音乐,就请同学们跟着音乐一起跟着音乐模仿打乒乓球的动作进行律动吧!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跟着音乐模仿打乒乓球动作进行表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