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负重成语故事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
陶谦等。
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
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
而后进取益州。
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
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
葬惠陵。
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公元221年,刘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想夺回荆州,并为义弟关羽报仇。
孙权任命陆
逊为大都督,率领五万兵马迎战。
第二年初,刘备的军队直抵夷陵今湖北宜昌,并驻扎在
长江南岸,声势十分浩大。
陆逊见蜀军占据有利地形,便坚守不出,手下的将领都认为他胆小怕战。
一次,陆
逊召集众将议事,手按宝剑说:“刘备,乃天下枭雄,连曹操都畏惧他三分。
现在,他带
兵来攻,是我们的大敌。
我虽然是一介书生,但主上拜我为大都督,统率军队,我应当忠
于职守。
之所以委屈诸位听从我的命令,是因为我对国家还有些用处,能够忍受委屈、负
担重任的缘故。
军令如山,违令者将按军法处置,大家切勿违反!”听了陆逊的这番话后,众将领都不敢不听从他的指挥。
这样,吴军一直坚守不战,维持了七八个月之久。
直到蜀
军被拖得疲惫不堪的时候,吴军借助顺风施行火攻,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
桃园三结义
建宁二年,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募义兵镇压黄巾起义军。
榜文发至涿县,刘备想前
往应募,却苦于财力不足,恰巧遇见为人豪爽的张飞愿资财相助,于是二人同入酒店饮酒。
这时他们遇上了投店的关羽。
原来,关羽也是一好汉,只因杀了家乡的恶霸,背井离乡,
准备应征入伍。
三人志同道合,便于次日在张飞庄后桃花园中,祭拜天地,结为兄弟,立
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从此,三人患难与共,结成生死之交。
【释义】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能够承担重任
【近义词】忍气吞声、含垢忍辱
【相反词】忍无可忍
【成语例句】
◎ 在人类不屈不挠忍辱负重的跋涉之中,历史在一如既往地创造着奇迹。
◎ 在这种神权的支配下,妇女忍辱负重,安身立命,甘受今世的奴役和压迫,把一切寄托来世。
◎ 母亲是一个典型的忍辱负重、贤良的妻子。
◎ 然而,我们一任任同志忍辱负重努力工作,把基础打好了,平川就会一点点好起来。
◎ 越国君臣亡国后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终于转败为胜,灭掉吴国,重振国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