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2.打开课题,先利用第2,3,4张PPT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启发思考,从而自然引出下面学习内容。
二、内容讲解:
1.讲解第一部分内容——加速度定义问题;
2.讲解第二部分内容——加速度方向的概念,分析加速度方向的意义;
3.讲解第三部分内容:
(1)加速度在图像上的表现形式,利用图像分析加速度问题;
(2)正确分析、区别加速度和速度以及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利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依次学习加速度定义、加速度方向、加速度在运动中的规律等内容。
教学
重点
掌握加速度定义、公式以及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
难点
加速度在研究物体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
准备
电脑、相关软件、课件等
教学
过程
一、导入:
1.上课开始开始放映课件,选择“演讲者放映”模式;
《加速度》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名称
加速度
知识来源
高中物理课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时间
5分钟
所属学科
物理学
授课对象
高中学生
执教人
教学
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学科:物理
2、学生课前准备:
(1)上网或查看资料书初步了解加速度内容;
(2)提前预习,梳理好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和知识网络框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加速度相关内容,打下学习高中物理运动基础的能力。
3、习题训练:
1.讲解课件上的两道习题;
2.习题及时联系前面学习的内容。
四、总结
五、下课结束
课件
设计
课件设计简洁,是主要运用用屏幕录像专家、PPT软件结合完成,总共有14张PPT,第1张是开头;第2张到第11张是教学的内容;第12张是习题讲解;第13张是课程知识点总结;最后一张用作谢幕。
教学
方法
用讲授法对PPT课件进行讲解
教学
总结
这节微课主要是讲解加速度定义、公式以及加速度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教学
反思
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一上学期的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乐于表现,通过初中两年的物理学习,他们理解能力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形成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加速度是高中物理研究物体运动的一个重要基础内容,对后面学习物理运动知识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这部分内容既重要又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所以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创设情境等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纠正,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其物理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