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酸细胞化学

核酸细胞化学

Feulgen反应
原理介绍
自从1924年Feulgen等人建立了DNA-Feulgen染色方法以来,至今这种方法仍是DNA定量测定的主要染色方法之一.Feulgen染色是经典显示去氧核糖核酸的方法,该法要求用Carnay氏液固定的新鲜组织效果最好,酒精-甲醛液次之,单纯甲醛固定欠佳,效果不满意.
自Feulgen等发明该显示DNA的Feulgen反应法以来,其作用机制也久经研究和讨论,现已取得一致意见。

其具体反应原理是,标本经稀盐酸水解后,DNA分子中的嘌呤碱基被解离,从而在核糖的一端出现了醛基。

Schiff试剂中的无色品红可与醛基反应,形成含有醌基的化合物分子, 因醌基为发色团,故可呈现出紫红色。

也就是说, DNA经稀酸水解后产生的醛基,具有还原作用,可与无色品红结合形成紫红色化合物,从而显示出DNA的分布。

2HCl+Na2S2O5→2NaCl+SO2+H2SO3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集中于染色体上。

1924年孚尔根首先用席夫试剂(Schiff)作试验,鉴定了染色体上DNA的存在,故称为孚尔根染色法。

孚尔根染色法的反应原理主要与席夫试剂的化学性质有关,此试剂的基本成分是碱性品红,偏亚硫酸氢钠(NaHSO3)和盐酸.碱性品红的主要成分是三氨基三苯甲烷氯化物。

碱性品红原为桃红色,当与亚硫酸作用时被氧化,使醌型变为苯型,由桃红色变为无色透明的N-亚磺酸亚硫酸副品红碱,当它与醛基作用时,其分子式又恢复为醌型结构,呈现紫红色
利用1M HCl 、60℃下水解时,可将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与去氧核糖之间的糖苷键打断,使嘌呤脱下,并使去氧核糖C-1位置释放醛基与席夫试剂反应显紫红色。

细胞中只有DNA才具有这种专一的孚尔根反应,因此利用孚尔根反应,可以鉴定DNA的存在。

并广泛应用于核及染色体的研究中。

Feulgen反应步骤
标本需经固定后方可染色,Carnoy固定液可按无水乙醇:三氯甲烷:冰醋酸为6:3:1比例配制。

固定后石蜡切片即可。

尽量不用新鲜组织恒冷箱切片,因胞质中存在的缩醛磷脂会出现非特异染色。

若必须使用恒冷箱切片,需做切片后固定。

用已固定的组织石蜡切片可消除缩醛磷脂。

减少非特异染色,具体操作如下:
1.切片脱蜡入水;
2.用lmol/L HCl浸洗;
3.切片放人预热到60℃1mol/LHCi内6分钟,(固定的标本为10~15分钟.Susa固定的标本为18分钟,水解时间因固定液不同而有差异);
4.入室温lmol/LHCl洗;
5.蒸馏水洗;
6.人Schiff液,于室温暗处(或外包黑纸)30~60分钟;
7.人亚硫酸钠水溶液漂洗3次,每次1~2分钟;
亚硫酸钠水溶液配法:
10%NaHS03 5ml
1mol/L HCl 5ml
加蒸馏水至 100ml
8.蒸馏水洗;
9.脱水、透明、封固。

结果:细胞核内DNA染成紫红色
对照实验:
虽然Feulgen法是DNA 的特异染色方法,但如果延长水解时间并在室温下进行反应, Schiff试剂也与醛、酮、醇和缩醛磷脂起反应,因此用Feulgen法检测DNA时必须严格控制盐酸水解的时间和温度。


减少假阳性和非特异性染色必须做对照实验。

可按上述步骤做平行对照实验,仅将第3步,即60℃
lmol/LHCl水解改为室温15分钟,其余与上述步骤相同,结果DNA应为Feulgen阴性反应。

Feulgen反应图
大鼠肾小体和肾小管细胞核呈nigert阳性反应,含紫红色反应产物
Feulgen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对照切片的制做
进行Feulgen反应时, 一般要做一对照切片以便验证反应结果。

对照切片应不经水解直接放在schiff 剂内,且应为负反应。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照切片在schiff试剂中最多不要超过1 h (0.5 h即可),时间过长,试剂本身的酸性也会使DNA水解,从而出现假的正反应。

固定剂的选择
以前很多人认为,选用的固定剂不应含有醛基或含有氧化剂。

后来发现含醛基或氧化剂的固定剂对反应的专一性并没有影响。

实践证明,一切好的组织学固定剂均适用于Feulgen反应。

如Bhampy固定剂、Helly 固定剂、Flemming固定剂、OsO4固定剂、Carnoy固定剂、zenker固定剂和Bouin-Aller固定剂。

但在上述固定剂中,以OsO4和Carnoy效果较好,OsO4(1%或0.5%)是Feulgen反应的理想固定剂,只是因OsO4价钱较贵,故一般多采用Carnoy固定液。

在Feulgen反应中,不能单独使用Bouin定液,因为它是Feulgen反应的最坏固定剂,但经Aller改进后的Bouin-Aller固定液效果却较好。

水解时间
Feulgen反应通常用稀酸进行水解,但水解的时间一定要适当。

如水解时间不够, 反应就会变弱;如水解时间过长。

或水解地过于剧烈,则脱氧核糖也易掉下来,反应也会减弱。

适当的水解时间一般为8~12min。

但是水解时间长短也要视标本的类型(如厚薄等)、固定剂的性质以及酸的浓度而定。

Schiff试剂的作用
Feulgen反应成功与否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schiff试剂的质量。

有一大类试剂均称为碱性品红,它们实际上是由几种产品分别组成的。

因此只能选用注明“DNA染色反应用”的碱性品红才行。

此外,Schiff试剂的配制方法也可影响DNA的染色反应。

Giemsa染色法
MGG由May-Grunwald染料和Giemsa染料组成。

前者化学名为曙红亚甲基蓝Ⅱ,对胞质着色较好;后者对胞核着色较好。

因此MGG染色,可兼两者的优点,常用于细胞涂片染色。

2染液配制
I液的配制:
迈格染料 lg
甲醇 100ml
在研钵内用少量纯甲醇将染料充分研磨成均匀一致的悬液,倒人烧瓶中,加入其余的甲醇后置入37℃温箱4-6小时,每隔半小时研磨半小时,然后放入深棕色瓶内,在室温下保存,2周后使用。

临用前取上液40ml,加纯甲醇20ml混合用作工作液。

Ⅱ液的配制:
姬氏染粉 0.6g
甘油 50ml
甲醇100ml
将姬氏染粉溶于甘油内,在研钵内研磨3-4小时,使之磨匀,加入纯甲醇后搅拌均匀,放入深棕色瓶内,室温下保存,2周后即可使用。

磷酸缓冲液配制:1%磷酸氢二钠20ml,l%磷酸二氢钠30ml,加蒸馏水至1000ml,调整pH 6.4-6.8(用蒸馏水代替缓冲液,效果亦佳)。

3染色步骤
(1)自然干燥的细胞涂片(预先滴加甲醇固定更好)水平置于染色架上。

(2)将I液(用缓冲液或蒸馏水5-10倍稀释)滴盖涂片上,lO-30分钟。

(3)倒弃涂片上的I液,自来水漂洗干净。

(4)立即滴盖Ⅱ液(用缓冲液或蒸馏水5-10倍稀释)在涂片上染色10-30分钟。

(5)倒弃涂片上的Ⅱ液,自来水漂洗干净。

(6)趁湿加盖片或待干后镜检。

4染色结果
MGG染色将细胞核染成紫红色,细胞质和核仁染成蓝紫色。

5MGG染色特点
染色方法简单,且兼有瑞氏、姬氏两种染色的优点,并且涂片可
保存十多年而不退色。

MGG染色对胞质胞核染色效果均较好,结构清晰,所染细胞亦比HE染色的细胞大;同时对细菌、霉菌及胆固醇结晶的显示也很清楚。

因此适用于淋巴造血系统的细胞标本、胸腹水、穿刺标本等。

尤其对鉴别恶性淋巴瘤的类型,MGG染色更有帮助。

苏木精-伊红(HE)染色
HE染色是一种以形态为基础,结合应用化学技术对组织、各种细胞进行染色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组织细胞的生理、病理和化学结构.
碱性染料以离子键结合而被染色.苏木精在碱性溶液中称蓝色,所以细胞核被染成蓝色.伊红Y是一种化学
浆、红细胞、肌肉、结缔组织、嗜伊红颗粒等被染成不同程度的红色或粉红色,与蓝色的细胞核形成鲜明对比.伊红是细胞浆的良好染料.
一般染色组织切片厚度为3µm左右,中枢神经系统6~8µm,肾小球基底膜染色观察时要求1.5~2µm标准厚度.
染液制备:
1.苏木精染液
(1)称取0.5g苏木精、5.0g铵矾或钾矾和0.1g碘酸钠加温溶于70ml蒸馏水中;
(2)加入30ml甘油和2ml冰乙酸充分混匀后过滤即成母液;
(3)母液可长期保存。

用蒸馏水以1:20稀释母液即成工作液。

工作液也较长时间储存,但每次染色前宜过滤,去除氧化膜;
2.伊红染液
伊红有醇溶性与水溶性之分。

将0.5g伊红溶于100ml70%乙醇或蒸馏水即成工作液;
染色步骤:
1.用37℃的温BSS漂洗3次,每次20s-1min;
2.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30min;
3.用蒸馏水漂洗1次,再用蒸馏水稀释的苏木精液(1/20)染10min;
4.先用自来水冲洗几次,而后置入1%NaHCO3液中漂洗至蓝紫色;
5.在放入伊红水溶液中染30s-1min;
6.用蒸馏水冲洗,迅速通过丙酮2次,每次3-5min;
7.通过2:1丙酮/二甲苯3次,每次1-2min;
8.通过1:2丙酮/二甲苯3次,每次1-2min;
9.放入纯二甲苯5-10min,用光学树脂封片后观察;
10.把盖片置载物玻片上,令小盖片细胞面向上,用树胶封存,再覆以较大盖片;
结果:
原代细胞核染成红色,胞质染成蓝紫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