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速磨煤机的由来和发展史
中速磨煤机是磨粉设备中最常见的,工作最稳定和工作效率最高的中速磨煤机,在磨粉设备中应用有上百年的历史,随着现代化科技的不断进步,中速磨煤机也有所改进,可是从来没有任何一种中速磨煤机的工作和性能能超越中速磨煤机的地位,可见中速磨煤机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是最合理、最超前的,下面收集各种资料,为大家讲述中速磨煤机的由来和发展史。
1906年C.V.Grueber在柏林的南郊创建CurtVonGrueber机械制造厂,利用他在美国获得的专利生产出首台Maxecon磨,并用于柏林地区BEWAG的MOABIT电站作为磨煤设备,粉磨能量可达5T/H,几年内销售了近600台,分别应用于不同行业的粉磨领域。
同期BEWAG拟兴建产量更高的煤磨机。
E.C.Loesche入股并主管CurtVonGrueber机械制造厂后决定购买美国公开的raymond离心环辊磨专利,生产出了第一代中速磨煤机系统。
其结构是在机内的中心竖立着一根带用梅花架的旋转主轴,梅花架上悬挂着3个或更多的自转磨辊,旋转轴以一定的转速旋转带动磨辊向外摆动,并在离心力的驱动下压向镶嵌在筒内壁上的磨环。
物料进入粉磨区域时在磨辊下方的犁形导料叶片的作用下被带至磨辊的前区。
由于中速磨煤机煤磨磨辊的粉磨力(离心力)受到磨辊辊径和转速的限制,
该磨在当时只适用于软质、低灰分和易磨性好的煤质物料,而德国的煤质较硬,灰分又高,需要更高的粉磨力,此结构的中速磨煤机很难满足粉磨要求,因此中速磨煤机在德国没有得到普及。
而当时中速磨煤机恰恰适合美国煤质的粉磨要求,因此中速磨煤机当时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1925年E.C.Loesche总结了第一代中速磨煤机的使用特点和结构弊端,决定进一步改进raymond磨的粉磨结,开发了一种粉磨理与这相反的磨机,称之为改进型中速磨煤机。
主要结构特点是碗形的磨环回转,磨辊利用机械式弹簧荷载加压增加粉磨力,物料由中心喂入碗形磨环内靠旋转离心力带入磨辊。
磨辊辊轴固定在一个可单向活动的摇臂上,每个摇臂由可调节的弹簧控制粉磨力。
这种改进型中速磨煤机系统的通风有正压和负压直吹两种方式。
此型式的raymond磨专利不久就被美国燃烧工程公司(CombustionEngineering)所购买。
由于改进型中速磨煤机仍然存在着环辊磨的问题,虽然辊径略有增加,但粉磨力增加不大。
后来,美国燃烧工程公司的雷蒙分公司又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新一代中速磨煤机,称为VR磨。
这种中速磨煤机在许多方面与现在的莱歇磨的结构有相似之处。
值得注意的是它不同于莱歇磨锥形磨辊和平面磨盘,而使用圆柱形磨辊和带用15度角的倾斜研磨表
面的磨盘。
磨辊在检查和维修时具有与莱歇磨相似的磨辊翻出装置,并且还装有保护装置,以孩止磨辊与磨盘之间的金属接触。
另外在磨机启动之前磨辊可以提前抬起,这样可以降低电机的启动转矩。
中速磨煤机在美国工业化应用中,通常用来制备煤粉,产品的细度变化在250-325目之间,可在运转过程中进行产品细度与产量的调节作业。
如何提高中速磨煤机的性能
1调整皮磨喂料辊表面技术特性
传统喂料辊均为梯形齿槽,并且齿沟较浅,对于大块麸片,喂料很不理想,建议参照无锡布勒MDDK型气压中速磨煤机喂料辊参数,用心磨上的螺纹喂料辊在铣床上对表面进行刮铣,制成后的喂料辊齿似狼牙状,带料有力,喂料均匀。
需注意的是喂料辊更换后,在接料时,注意手的安全。
并需调节喂料辊转速,使物料准确进入研磨区。
2更换辊轴铜套为轴承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有些面粉厂在生意红火时已作了改动。
粮机厂也有这项服务。
这项改动一是可以减少油污,有时瓦套密封损坏,或加油过多,机油会流入磨膛,对面粉造成污染。
同时,用这种方法,也能降低耗电能,提高经济效益。
二是可以避免磨辊串动,研磨时,可减少磨辊两端漏料。
三是可以减少磨辊径向跳动,有利于提高研磨精度。
3更换差速传动换链条
传动为齿形带传动,这样可以极大减少油污、噪声、提高速比准确性。
有利于设备卫生和设备维修,考虑到费用问题,可以购买淘汰中速磨煤机旧的零部件,效果一样实用。
4适当提高磨辊转速对于想提高面粉产量的厂家来说,可以将原来配置的磨辊转速从450-500r/min提高到550-600r/min,这一作法可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方法很简单,只需更换电机皮带轮。
5心渣尾磨可以将齿辊换成光辊添置松粉粉碎机可以装在一楼地面,这样可以方便维修。
也可以装在顶镌,其优点是不易堵塞。
经过改动,面粉质量将会有很大改观,面粉灰分将明显低于使用齿辊磨。
想要了解更多中速磨煤机相关信息,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