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0米箱梁桥桥面系施工技术交底 -

30米箱梁桥桥面系施工技术交底 -

3.2.3现浇中横梁施工方法
(1)预制箱梁架设前必须进行梁端部凿毛,将梁端浮浆凿除,露出新鲜混凝土和石子,但梁端周边保留2cm原砼以保证接缝线型顺直。梁的架设应严格按照设计位置准确就位,从而保证现浇部分的宽度尺寸准确。
(2)清理墩顶垫石表面,放出支座中心轴线,将支座准确就位,然后在支座上按设计尺寸规格安装钢板,钢板上焊接锚固筋 (锚固筋可在预制梁主筋安装就位后再焊接,以免影响主筋)。支座钢板安装时要特别注意不得使支座移位。
(3)支座钢板安装好后检查支座位置,然后铺底模,严格控制底模标高。底模板采用15mm厚竹胶板,方木和木楔支垫固定,便于拆除。支座钢板直接作为一部分底模,但必须注意四周密封,不得漏浆。安装支座钢板四周模板时,应注意坡度,保证墩顶现浇连续段预埋钢板中心外露1cm。
(4)现浇中横梁钢筋安装要与预制梁预留钢筋一一对应整齐,骨架主筋采用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5d,预留Φ25主筋采用单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且要求焊缝饱满。其余钢筋直径小于12mm的钢筋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长度满足35d。(详见中横梁钢筋安装图)
(4)安装锚垫板时,应特别注意使其锚固面与钢束相垂直。预应力采用引伸量与张拉力双控,引伸量误差应在±6%范围内。每束钢绞线断丝或滑丝不超过1丝,每个断面断丝之和不超过该断面钢丝总数的1%。
(5)顶板负弯矩张拉钢束T1、T2、T3采用单端张拉,张拉顺序为T3、T2、T1号钢束,T1逐根对称单根张拉。钢束张拉采用双控。锚下控制应力为0.75fpk(见附图)。
3.2.5顶板负弯矩钢束张拉、压浆及封锚施工
(1)中横梁施工时,同时进行负弯矩波纹管连接施工,纹波管连接采用比预埋管大一号直径同类波纹管进行,搭接长度为被连接管内径的5~7倍,即φ内=55mm波纹管搭接长度为4cm,φ内=90*25mm波纹管搭接长度为6.3cm。波纹管接头应顺直并采用塑料胶布缠裹紧密,防止水泥浆的渗入。同时采用定位钢筋适当加密对其进行固定,使其牢固的置于设计位置,并在浇筑期间不产生位移。
(5)现浇中横梁模板采用竹胶板+双Φ48钢管组合,模板外形尺寸与预制梁外形保持一致,以便密贴。底板用Φ12拉杆兜住钢管,上面焊接在底板主筋上,间距60cm一道。侧模用Φ12拉杆套PVC硬塑料管拉紧,间距60cm一道,贴梁体部分用顶托+钢管顶紧。各个模板接缝处用碎双面胶带粘牢,以防止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漏浆而影响预制梁的外观质量。拆模时使用吊篮施工。
⑤ 压浆时,每一工作班按要求制取3组试件(每组为3个40mm×40mm×160mm立方体试件),标准养生28天,检查其抗压强度作为质量评定依据。抗压强度应不低于C50。
⑥ 每个孔道压浆一次完成,输浆管的长度最大不超过50米,当输浆管长度超过30米时,要提高压力0.1-0.2Mpa,以补偿压力损失。压力表使用过程中及时清洗并按期校准。气温低于5℃及水泥浆温度高于32℃时不进行压浆施工。对压满浆的管道进行防护,使其在一天内不受振动。
箱梁顶板钢绞线数量表
编号
规格
长度(mm)
束数
共长(m)
两端引伸量(mm)
T1
5φs15.2
8200
3
24.6
50
T2
5φs15.2
11245
2
22.5
72
T3
5φs15.2
16200
2
32.4
107
箱梁顶板预应力锚具数量表(单幅一孔)
材料及规格
边跨
中跨
锚具(套)
M15-5
16
32
BM15-5
12
24
② 精确放样与高程控制
对所使用的高程控制点与附近的高程点进行联测,以保证桥面铺装 混凝土标高的准确性和桥面铺装的厚度。为了施工方便,在桥台上引出1个高程控制点。用全站仪在桥台上设2个中线控制点。根据中线控制点准确放出桥面铺装混凝土和钢筋的平面位置 ,弹出墨线。顶面标高的控制采用槽钢滑道控制,槽钢型号为8#。根据设计标高,每5m测量一点,测出各点梁板的标高,计算铺装层厚度,焊接固定槽钢钢顶面标高至设计标高。
3.2 施工顺序及施工方法3Fra bibliotek2.1施工顺序
每联梁纵向及横向施工顺序均为由两头向中间施工。(见附图:30米小箱梁施工顺序图)。
3.2.2中隔板(端隔板)施工方法
(1)隔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吊篮进行。吊篮用Φ16钢筋焊接而成,吊环采用Φ20钢筋制成,吊环固定在两片箱梁顶面之间的横向钢管上,安装牢固防止施工发生松动。
② 清洗管道,首先用用高压水枪清洗管道,再用空压机压缩空气吹干管道,然后方可进行压浆作业。
③ 拌制水泥浆,水泥浆拌制应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浆体强度为C50,水泥为PO.52.5普通硅酸盐水泥,先加水,在放入水泥,经充分拌和以后,在加入掺和剂,拌和时间不少于2min以上,直至达到均匀的稠度为止。水泥浆稠度控制在14~18s。
(2)砼浇筑前进行钢绞线穿束,穿束从一端向另一端进行,逐根穿过。在钢绞线两端对外露的工作长度部分缠裹胶带密封,防止钢绞线施工前锈蚀。注意钢绞线在下料时,不得施工电焊、气焊等切割,必须使用砂轮切割机切断钢绞线,钢绞线下料固定架应完全牢固。
(3)预应力钢绞线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公称直径d=15.2mm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负弯矩张拉压浆工序:钢绞线下料→穿钢绞线→安装锚具、夹片和油顶→张拉→卸顶→封锚→压浆→养护→切割钢绞线(预留3~5cm)。
三、施工准备及施工工艺
3.1 施工准备
(1)桥面系施工前,施工班组对预制箱梁表面进行整理,对混凝土高低不平出,进行凿除,对桥面个别混凝土损坏的部位进行修补,做到桥面平整、清洁。
(2)用复核过的水准点标高及导线点坐标对架设的箱梁梁面的高程及桥面位置进行测量,确保无误后方可施工桥面系。
(3)桥面系施工所需的一应机械、材料充足,施工人员到场。
3.2.8桥面铺装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凿除浮碴、清洗梁板顶面→精确放样→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刷毛→养生→勾缝。
(2)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要点
① 凿除浮碴、清洗桥面
桥面铺装混凝土施工前,对梁板顶面进行全面测量,以确保铺装层混凝土的设计厚度,凿除浮碴、浮浆,清除泥土、石粉等杂物,并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使用铁刷清除铰缝结合面的浮皮。
Ⅳ 拉毛:混凝土收浆前,用无齿耙将其表面的浮浆清除;初凝后(以不沾刷为最好)用硬扫帚对其表面刷毛处理,深度为露出石子2~3mm,刷后立即把粉末清扫出桥面范围,然后用水清洗。保证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表面清洁,并具有一定粗糙度。
Ⅴ 养生 :拉毛后,用土工布覆盖洒水,派专人养护不少于14天。养生期内保证桥面湿润。
波纹管(m)
φ内=55mm
100
200
φ内=90*25mm
42
84
(3)接头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85%后,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d时,即可进行顶板的负弯矩张拉工作。张拉前,应清除锚具与垫板结合处之间杂物,孔道内应畅通、无水分和杂物。张拉机具:采用2个27t千斤顶及配套油泵。张拉程序为::0→初应力(10%δcon)→20%δcon→100%δcon(持荷5min锚固)。
(8)压浆完成后,将锚端口清洗干净后进行封锚,封锚采用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50。
3.2.6剩余湿接缝施工、张拉槽口砼施工
张拉压浆完成后,连接顶板钢束张拉预留槽口处的钢筋,及剩余湿接缝的施工,施工方法同上。然后浇筑张拉槽口砼。
3.2.7 临时支座拆除
待张拉压浆完成后,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拆除临时支座,进行体系转换。临时支座拆除顺序为从两端对称依次向梁中心拆除,施工中注意防止对支座和梁板产生损害。
桥面铺装施工技术交底
编号: 年 月 日
工程名称桥梁工程里 程
设计图号/施工部位预制梁
交底内容:
一、适用范围
本交底适用于本标段预制梁桥面铺装施工。
二、工艺流程
桥面系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中隔板(端隔板)施工→现浇中横梁施工→湿接缝施工(与顶板负弯矩束同长度范围)→负弯矩张拉、压浆→剩余部分湿接缝(由跨中向支点浇筑)→浇筑张拉槽砼→临时支座拆除→桥面铺装及防水施工→防撞墙施工。
③钢筋绑扎
在清洗后的梁面上按设计图纸要求确定钢筋网片轮廓,弹出墨线。将加工好的D8冷轧带肋钢筋网片(网格间距10cm*10cm)运至现场进行绑扎、焊接。为保证钢筋网位置准确,采用直径为φ16钢筋按1m×1m规格竖直支立做保护层,φ16钢筋与钢筋网焊接固定。钢筋网连接采用焊接及绑扎方式连接,其中焊接面积不少于50%。同时连接顶板钢束张拉预留槽口处钢筋的连接。
(6)预应力张拉完后立即用砂轮切割机切除多余的钢绞线,保留钢绞线残余长度在3~5cm左右。用水泥砂浆将钢绞线及锚具一同封掉,注意留进浆孔和出浆孔,进浆孔和出浆孔最好用塑料软管接出为宜。
(7)压浆
① 预应力张拉完成后48h内,应完成压浆工作。压浆采用活塞式压浆泵,压浆前对压浆所用的设备进行性能检查,复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压浆工作。
(6)混凝土为C50砼,砼在拌合站采用集中拌和,搅拌运输车运输,吊车、吊斗入模,浇筑时应边浇筑边振捣,以避免产生蜂窝、麻面。浇筑时,由低端向高端分层分段浇筑,浇筑时间宜选在每天气温最低时施工,
(7)砼的养护:为防止砼中水分蒸发过快而产生缩裂,并保证水泥水化过程顺利进行,混凝土应及时养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便可拆除侧模板进行进一步养护。
3.2.4湿接缝施工
浇筑与顶板负弯矩束同长度范围内的湿接缝,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湿接缝施工前应对翼板接头处进行凿毛处理,但梁端周边保留2cm原砼以保证接缝线型顺直。
(4)混凝土浇筑前应垫好保护层垫块,并将模板表面焊渣等杂物用水冲洗干净,保持模板表面清洁。
(5)混凝土在浇筑完毕达到终凝后,应洒水养生,保持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潮湿状态。在夏季气温较高时,混凝土表面应加以土工布覆盖,现场设置养生桶。混凝土在拆模时应注意模板碰撞混凝土表面,防止发生掉块、掉角或擦伤混凝土表面现象。模板拆除完毕后,应通知现场监理工程师到场检查,未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不得擅自对混凝土进行装修。拆模时桥下应设专职安全员,防止模板坠落造成人员伤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