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本课上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下接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它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带来了对封建旧文化的彻底批判。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科学;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更加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学情分析】我计划授课的班级是八年级的学生,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技能,分析概括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加强,而且学生总体素质比较高,以前有过历史剧编写和表演的经历,所以可以在这个班级进行课前阅读名著、分组探究、历史剧编排表演等准备活动。

【设计理念】历史不仅仅是缅怀古人,还应该为现实服务。

历史教育不只该为应试教育服务,更应该强调的是为素质教育服务。

所以这节课我注重了人文关怀、文史结合,特别强调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通过对传统道德的介绍与辩证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指导学生阅读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表演外国名著经典对白,帮助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历史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习那些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挺身而出的人物所拥有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热情洋溢的爱国情操;用批判的眼光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用赞赏的态度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解放思想方面的传承和发展价值,培养学生崇仰思想先驱的感恩情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代表人物教学难点: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述法,谈话法,学生课本剧表演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ppt课件,黑板。

【教学准备.】全体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概况,得出认识;部分有兴趣的同学阅读相关名著,分组查找资料编写排演历史剧。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来回忆一下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回顾近代史上中国各个阶级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学习西方的过程由军事器物及于政治制度,这些努力最后都失败了,但是英勇的中国人并没有就此停住探索的脚步,他们开始从思想文化领域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文化运动。

(二)讲授新课一、背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但胜利果实却被袁世凯所窃取,袁世凯为自己称帝复辟而在思想文化界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这使中国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发起一场运动开启民智,从文化思想上来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于是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场运动的具体情况。

二、概况1、标志新文化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

1915年9月,他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这是新文化运动发起的标志。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改为《新青年》是希望这本杂志如同青少年一样,给社会注入一股新鲜直液,振奋人心,鼓舞人们参与这次的运动。

2、有关阵地:《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引,导学生回顾北大前身是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所设京师大学堂,介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及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对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3、有关旗帜:民主、科学教师读出他们各自的英文名称,帮助学生了解何为德先生、何为赛先生。

出示材料,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打出这两面大旗(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打出这两面大旗的态度(非常坚决,“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4、有关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出示人物图片,重点介绍安徽老乡陈独秀和胡适,引导学生回顾从古代史到近代史到现代史上安徽知名人物,培养学生的乡土自豪感,鼓舞他们长大后积极为家乡贡献力量。

过渡:一场运动光有旗帜和领军人物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具体内容呢?三、内容: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教师解释民主含义: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以英国日本为代表的君主立宪制和以美法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和民主思想(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出示2002法国总统8位候选人、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投票现场,帮助学生了解何为民主;出示皇帝更衣时多人服伺的图片、讲述元春省亲时长辈和兄弟姐妹跪拜迎接的场面,帮助学生了解何为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教师解释科学含义: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唯物论、进化论、相对论、量子论)和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数理方法和实验探究)。

出示宇宙飞船、航空母舰、克隆羊多利、磁悬浮列车等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何为科学;讲述义和团拔除电线杆、毁坏铁路和轮船,鸦片战争中清朝守将杨芳“以邪制邪”,“虎能克羊”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何为愚昧。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和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德言容工)。

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什么是资产阶级道德:指以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享受现世、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资产阶级道德。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①让学生了解新旧文学的概念。

(新文学主要指白话文,旧文学主要指文言文)②重点介绍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首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紧跟着打出了“文学革命”的大旗。

介绍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主张:“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

”③ppt展示两端文字,让学生加以比较,认识白话文的好处:通俗易懂。

过渡:还有一位革命斗士把反封建的内容和白话文的形式结合得最好,他是谁呢?④学生齐读课本鲁迅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一段。

老师点拨:这是一篇反对封建的战斗檄文,这也是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说出鲁迅的其他小说《药》《孔乙己》《伤逝》《祝福》的主要内容,学生总结出这些小说的主题:反封建。

⑤教师强调刚才学习的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后期的主要内容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知名人物除了我们前面介绍的陈独秀、胡适、鲁迅外,还有一位知名教授李大钊,他的主要贡献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向中国介绍和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四、评价:1、引导学生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先从正面加以评价:(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了解意义是从内容来的)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2、出示材料,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忽视人民群众,缺乏群众基础,使运动仅局限于知识分子的圈子里;对中国古典文化一味批判,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四)活动探究:小品《春姑改嫁》(学生表演)(旁白: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的生活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族人甲(小二):老太爷,三婶的女儿,那个寡妇春姑被带上来。

族长(老太爷):把她给我带进来。

(由族人乙带春姑上场)族人乙:犯了这么大的错误,还不快在老太爷面前跪下。

(春姑跪下)族长:怎么,春姑,听说进来你想嫁人?春姑:老太爷,求求你放过我吧,我也是迫于无奈想再找个婆家。

自从孩子他爹死后,我们家就没了依靠。

我一个弱女子,又拖着两个不懂事的孩子,每天还要下地干活,但是一家人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实在活不下去了。

在说,我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的权利呀。

族长:闭嘴,布置羞耻的东西。

饿死事小,守节事大。

从古到今有多少遵守妇道的人你不学。

真是家门的不辛,你眼里还有祖宗和家规吗?小二,告诉她,按照族规这种事该怎么处置?族人甲:按照族规,轻的重打一百鞭子,重的用火烧死。

春姑:老太爷,求求你,放过我吧!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族长:哼!下次!还有下次!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给我拖下去打。

(退场,小品完)探究:小品《春姑改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春姑台词中哪一句话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后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在今天看来,站在老太爷面前,你能为春姑说几句话吗?试试看。

(五)课堂小结(歌谣小结)新旧思潮激冲突,青年杂志运动起,陈李鲁胡做代表,民主科学摇大旗,人们思想大解放,文化运动载史册。

(六)思维拓展探究一:面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去粗取精,批判的吸收和继承,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探究二: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这两个口号在21世纪的今天是否过时了?通过对中国近代探索史的学习你学习到了前人哪些精神呢?(爱国爱民、勇于创新、敢于探索、不屈不挠、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六)情感升华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希望上完这一课后同学们都能成为思想自由、行为独立、人格完整的社会主义新人,现在努力学习,将来肩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板书设计】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一、背景:二、概况:标志、旗帜、阵地、代表人物三、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四、评价:积极意义局限性【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和人文化的加工,把对知识的讲解转化为师生对课程进展的真切体验、感受和领悟,使教材变成活的脚本,更丰满,更有立体感,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此外,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有视频、音乐、学生课本剧表演,还有教师的独诵;注重了中外历史、古今历史的对比,突破了传统课堂信息的单向、单渠道传递,体现了互动的师生关系。

这节课还充满了文学与历史和谐的美,体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史之所存,美之所在。

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

这节课的历史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美,而且能促使学生去追求美,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人生体验和人生启示,得到了人格的发展和修养的内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