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教授谈养生长寿秘诀
*导读:第一、珍惜精气,节戒色欲我国最早的医学典藉《黄帝内经》早就指出醉以入房的弊端……
*第一、珍惜精气,节戒色欲
我国最早的医学典藉《黄帝内经》早就指出醉以入房的弊端。
历代医学又反复强调保养肾精的重要性,如元代名医朱丹溪的《格致全论》,就专门为此撰写了《色欲箴》。
精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高级精微物质,精充则体健寿长,精耗则体衰而不能尽其天年。
当今的开放改革,为社会带来了兴旺繁荣,同时亦给人们带来了一个花花世界,俗语有道:饱暖思淫欲,一些人手上有了钱,就去花天酒地,过着糜烂无度的生活,不知珍惜精气,节戒色欲,尽管有很好的营养和优越的生活环境,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会健康长寿。
历代帝王的寿命史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据说清代乾隆皇帝之所以长寿(89岁),全靠御医教他远房帷,习武备之故。
当然,如果只讲习武,不注意保精,长寿也是不可能的。
*第二、保护脾胃饮食有节
饮食要有节度,过分的肥甘厚味,或过饥过饱,食无定时,都会易伤脾胃,脾胃一伤,则诸病丛生。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气血的化生,有赖脾胃的运化功能,故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之说。
气血旺盛,人才能健
康成长。
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脾胃与人体免疫有莫大的关系,这就说明了脾胃受损易生诸病的道理。
许多高龄老人的饮食习惯证明,饮食清淡,适时适量,是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防治冠心病十分强调少食高胆固醇食物,以免引起动脉硬化,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也不能机械看待。
有些人虽然尽量少食或不食这类食物,但胆固醇仍然很高,这就要靠体育锻炼来帮助解决问题了。
*第三、重视运动勿使过度
提倡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这已是家喻户晓的事了,在我国更是古己有之,但其中有一个科学态度问题,虽说生命在于运动,但从养生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汉代华佗的话才是至理名言,他在论五禽戏时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动摇则谷气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不当使极是一句关键性的话,就是说运动不能过量,失度过量,则容易劳损伤身,积劳成疾,这对于体弱及老年人说,尤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认真的对待。
运动的种类很多,从传统角度来看,可分外功与内功两大类型。
体操、跑步、外家拳术之类比较使用外劲的运动属外功;五禽戏、大极拳、八段锦之类则属内功。
若以强壮身体为目的,则内功、外功均可;如从摄生角度来考虑,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来说,则以内功为好。
内功用意不用力,以意为主,以意引气,以气运肢体,不偏不倚,不会伤气耗血。
能持之以恒,则气血流畅,体
力日健,精神日充,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第四、注意养神调节七情
神就是精神。
神藏于心,心是一身之主。
精神奕奕是身心健康的反映。
按中医之理论,心既支配血脉的运行,还主持精神活动,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称之为君主之器官。
中医的经典著作《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
强调养生必先养心,心强健是整体各个脏腑都能健康正常之基础,如果心不处于正常状态,血脉闭塞不通,便会影响各个脏腑而受损,损伤形体,达不到养生长寿之目的。
所以保养心神的健康是养生长寿的首要问题,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千万注意精神卫生。
我们生活在今天的社会,在生活的道路上,人际关系,事业的追求,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加上责任的重担,紧张的工作,心这个君主之官,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会形成主不明之状态而引发十二官危,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
要保养心神,首先要重视七情的调节。
所谓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人们这七种情志的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正常反应,如果没有七情六欲,就不成其为人了。
作为致病因素的七情,是指这些活动过于强烈,过于持久就会引致失调,引致脏腑气血逆乱而致病。
如《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故养生第一重要问题是调节七情之太过以养心神,就能达到中医所说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之目的。
怎样才能做到调节七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是说做人要胸怀广阔,不患得患失,使精神经常处于稳定的状态,疾病就不容易发生了。
这是养生防病的大前提,是延年益寿的指导思想。
这些二千年前的理论是十分正确的,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