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报告

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第四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套管换热器的结构和壁温的测量方法
2、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3、体会计算机采集与控制软件对提高实验效率的作用
4、学会给热系数的实验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定空气在圆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的给热系数α1
2、测定加入静态混合器后空气的强制湍流给热系数α1’
3、回归α1和α1’联式4
.0Pr Re ⋅⋅=a
A Nu 中的参数A 、a *4、测定两个条件下铜管内空气的能量损失
二、实验原理
间壁式传热过程是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三个传热过程所组成。

由于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多,机理不清楚,所以采用量纲分析法来确定给热系数。

1)寻找影响因素
物性:ρ,μ ,λ,c p 设备特征尺寸:l 操作:u ,βgΔT 则:α=f (ρ,μ,λ,c p ,l ,u ,βgΔT ) 2)量纲分析
ρ[ML -3],μ[ML -1 T -1],λ[ML T -3 Q -1],c p [L 2 T -2 Q -1],l [L] ,u [LT -1], βg ΔT [L T -2], α[MT -3 Q -1]]
3)选基本变量(独立,含M ,L ,T ,Q-热力学温度) ρ,l ,μ, λ 4)无量纲化非基本变量
α:Nu =αl/λ u: Re =ρlu/μ c p : Pr =c p μ/λ βgΔT : Gr =βgΔT l 3ρ2/μ2 5)原函数无量纲化
⎪⎪⎭
⎫ ⎝⎛∆=223,,μρβλμμρλαtl g c lu F l p 6)实验
Nu =ARe a Pr b Gr c
强制对流圆管内表面加热:Nu =ARe a 圆管传热基本方程: m t A K t T t T t T t T A K Q ∆⋅⋅=-----⋅=111
22112211
1ln
)
()(
热量衡算方程:
)()(12322111t t c q T T c q Q p m p m -=-=
圆管传热牛顿冷却定律:
2
2112211
22211221121
1ln )
()(ln )()(w w w w w w w w T T T T T T T T A t t t t t t t t A Q -----⋅=-----⋅=αα 圆筒壁传导热流量:)]
/()ln[)()()/ln(11221122121
2w w w w w w w w t T t T t T t T A A A A Q -----⋅-⋅=δλ
空气流量由孔板流量测量:54
.02.26P q v ∆⨯= [m 3h -1,kPa]
空气的定性温度:t=(t 1+t 2)/2 [℃]
三、实验流程
1、蒸汽发生器
2、蒸汽管
3、补水漏斗
4、补水阀
5、排水阀
6、套管换热器
7、放气阀
8、冷凝水回流管
9、空气流量调节阀
10、压力传感器11、孔板流量计12、空气管13、风机
图1、传热实验流程
套管换热器内管为φ27×黄铜管,长,走冷空气,外管为耐高温玻璃管,壳程走100℃的热蒸汽。

进、出口温度由铂电阻(Pt100)测量,使用时测温点位于管道中心。

壁温1、壁温2由热电偶测量,测温点通过锡焊嵌入管壁中心,测量值为壁中心温度。

蒸汽发生器加热功率为,变频器为西门子420型,风机为XGB型旋涡气泵,最大静风压17kPa,最大流量100 m3/h。

此外,还用到了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室开发的数据采集与控制软件。

四、实验操作
1、检查蒸汽发生器中的水位,约占液位计高度4/5左右,如不够需加水;
2、按下总电源、加热器、风机绿色按钮,开仪表开关,等待20分钟套管间充满水蒸汽;
3、约到15分钟时,观察壁温1、壁温2的变化以及水蒸汽的滴状冷凝情况;
4、当有蒸汽和不凝性气体从套管间排出时,全开流量调节阀,用鼠标点击上图中绿色
按钮启动风机预热设备5分钟;
5、通过计算机间隔3~4Hz调节频率10→50→10Hz,每个点稳定约分钟记录数据,注
意随时查看结果,调整布点及发现错误等;
6、加入静态混合器进行强化传热实验,先将出口温度计拔出,旋转放入混合器,再将
温度计放回中心位置。

调节频率10→50Hz,孔板压降最小值大于;
7、测完数据关风机,2分钟后,检查壁温100℃基点偏差;
8、关闭加热器,与6步相同取出静态混合器放好,检查液位加水,关闭计算机。

五、实验数据
表1选择上行数据空气普通对流给热系数表(l=,d=0.020m),100℃基点= ℃
序号空气
入口
空气
出口
壁温
1
壁温
2
孔板
压降
气速
u
空气流

热流量
Q/W
给热系数
/W*m-2K-1
六、实验结果作图及分析 数据处理:
已知公式:3
4
/1027063.0m kg t ⋅⨯-=-ρ s Pa t ⋅⨯+=-510
)005.071.1(μ
)/(10)0074.04513.2(2
k m w t ⋅⋅⨯+=-λ
t 4
1027063.0Pr -⨯-= 1)(005.1-⋅⋅=K Kg KJ C p 以表1中第一组数据为例:
△t m =
)()(ln )
()2121t t t t t t t t w w w w -----(℃=
501.09)
7.6165.99()7.3165.99(ln )7.6165.99()2.3165.99(=-----℃ 1354.054.0m 38.5727.42.262.26-⋅=⨯=∆=h p Vs
-1
12s J 558.6331.2)/3600-(61.7100557.381.10723600/)(⋅=⨯⨯⨯=-=t t C V Q p s ρ12-m w 139.2809
.511.250.023.14558.63-⋅⋅=⨯⨯⨯=∆=
K t A Q m α 99.530.0280
0.02
139.28=⨯==λαd Nu 57793.99101.9402.014.3360038
.571072.14360044Re 5
-=⨯⨯⨯⨯⨯⨯===
=
μπρμπμ
ρ
d V d q du s m 115.00697
.053
.990.4
4.0==r p Nu t 41027063.0Pr -⨯-==-410⨯*=
由公式Re lg lg Pr
lg
4
.0m A Nu +=可知,分别对4
.0Pr /Nu 和Re 取对数,并作图所作出的直
线的斜率即为m ;截距即为lgA.。

普通
由图可知:m=,lgA=,进而得出A=。

因此得出关联结果为:4.073.0Pr Re 013.0=Nu
,继而得
出传热膜系数4
.076.0)()(013.0λ
μμρλαp c du d =
强化后
由图可知:m=,lgA=,进而得出A=。

因此得出关联结果为:4.081.0Pr Re 024.0=Nu 继
而传热膜系数4.073.0)()(024
.0λ
μμρλαp c du d = 实验结果分析:传热膜系数公认的关联式为4
.08.0)()(023.0λμμρλαp c du d =,而实验得出的关系式为4
.073.0)()(013.0λ
μμρλαp c du d =。

可以看出系数A=有差距,指数a=也与公认式中a=有一定的误差因素,比如说:管壁不够光滑;管件材料不可能完全相同;还有实验中
Pr 在左右,不满足公认式的条件(<Pr<160),会引起一定的误差。

七、思考题
1、本实验中管壁温度应接近蒸汽温度还是空气温度为什么
答:管壁的壁温接近蒸汽温度,因为蒸汽的传热膜系数较大,壁温更接近于传热膜系数大的一面。

2、蒸汽发生器中的水是循环利用的,为什么每次实验还检查液位补水
答:因为有部分蒸汽从排气孔向外排出了。

因此实验设备里的总水量减少了,所以要在下次
实验前加水补液位。

3、如果采用不同压强的蒸汽进行实验,对α的关联式有无影响说明原因。

答:由公式n
m
A Nu Pr Re =,发现其变量均与压强的值无关,故采用不同的蒸汽压无影响。

4、水蒸汽的温度是100℃,管道尺寸是φ27×,结合实验数据, (1)计算套管换热器总传热系数K 1,
(2)计算空气一侧的热阻1/α1占总热阻1/ K 1的百分比。

答:(1)
1/a2=(T-Tw)/q=/=,
1/a1= (tw-t)/q=λ则K=1/(1/a1+1/a2+ d/λ)= (2) 1/a1/(1/ K)= *==%
5、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假如空气入口温度不变、蒸汽温度不变,空气流量增大后,壁温和
出口温度有什么变化(提示:)(4
1212111t t c u d t A Q p m -⋅⋅⋅=∆⋅⋅=ρπ
α)
答:)(4
1212111t t c u d t A Q p m -⋅⋅⋅=
∆⋅⋅=ρπ
α,A1不变,而传热系数α正比于流速,空
气流量增大后u 增大,Q 不变,则△t m 减小,进口温度又不变,所以出口温度减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