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声波3
三、声强
声波的平均强度简称声强,即声波的能流密度。 声强的表达式为
1 2 2 I uA 2
由于声强不能直接测量,而声压可以直接测量, 因此常用声压表示声强的大小,即
2 2 2 p p p 1 ( uA ) 2 2 I u A m e e 2 2u 2u u Z 2
例:静止不动的超声波探测器能发射频率为100 kHz的超声波。有一车辆迎面驶来,探测器接收 到从车辆反射回的超声波频率为112 kHz。如果 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1 ,试求车辆的行驶速 度。 u V 解:超声波传向车辆时 u 超声波反射回探测器时 u u V u V 所以
o
1上述各种情况中的 f f f 称为多普勒频移
2 弹性波(机械波)不存在横向多普勒效应。 小结:频率改变的原因,1.在观察者运动的情况 下,频率改变是由于观察者观测到波的波速增加 或减少;2.在波源运动的情况下,频率改变是由 于波长的缩短或伸长。
例题4-2以速度vo沿垂直于墙E方向运动的声源B, 位于静止观察者A与墙之间,声源频率 0 2 040 Hz。A所接收到的拍频 v 3 Hz,设空气中声速u =340 。求声源B的运动速度vo =?
解 图中观察者A将接收到两种不同频率的声 波:一是从声源直接发出的;另一是声源传至 墙后,经墙反射回来的。设A接收到前一种声波 频率为 1 ,后一种声波频率为 2 。由于声 源背向观察者运动,故频率 1 为
u 1 0 u vo
2 是相当于声源向着墙运动时,墙所接收的 声波频率。因为声波被静止的墙反射,其频率 不发生改变,故频率 2 为 u
u 1 sin vs M
式中M = vs /u称为马赫数 。 “冲击波”虽然以波来称呼, 但实际上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波, 它只是一个以波速向外扩展的、 聚集了一定能量的圆锥面。
第四节
超声波及其医学上的应用
4 9 2 10 ~ 5 10 Hz 超声波频率介于
产生超声波必要条件:高频声源和传播介质 医学超声成像是借助超声反射或散射回波运载的 生物信息产生图像。
ut vs t (u u, ) ft
S
u
Vs
vs t
ut
2、波源背离观察者运动
u u f ' f f u vs
ut vs t (u u, ) ft
四、声源和观察者分别以速度和同时相对介质 运动 (vs 0, vo 0) 分两步: 1.声源运动,而假设观察者没有运动,使观察 者感收到的多普勒频率 f u f
S
Vs 0
V0 0
vs
S
2.观察者背离波源运动
vs 0
u
vo 0
u
vo
o
u u vo f ' ff u
(u u vo ,
u ) f
三、观察者静止,声源以速度相对介质运动 (vs 0, vo 0)
1、波源向着观察者运动
u u f ' f f u vs
第三节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由于声源和观察者相对介质运动 而使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C.Doppler)于 1842年发现的现象。
的 的 的
?! ?!
我们以声波为例讨论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首先考虑声源和观察者在两者连线上运动的 情况。 设声源相对介质的运动速度为 v s ;观察者相对介 质的速度为 vo;声波在介质中的声速为u(注意: 无论声源运动与否,声波相对介质的声速都是不 变的);声源的振动频率与观察者所接收的频率 分别为 和f 。 f
在声波传播过程中,当遇到两种声特性阻抗不 同的介质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且声特性 阻抗差值越大,反射声波的强度越大,透射波 强度越弱。 当声波垂直入射介质界面时,即反射系数ar和透 射系数at分别为
Ir ( Z 2 Z1 ) 2 Ii ( Z1 Z 2 )
2
It 4 Z1Z 2 2 Ii ( Z1 Z 2 )
D2 102 L 166.8 mm 0.17 m 4 4 0.15
1.22 1 1.22 0.15 sin sin sin 1 0.0183 1.05 D 10
1
(2)强度高 由于波的平均强度正比于频率的 平方,所以在相同振幅的条件下,超声波比普 通声波具有大得多的能量
2
u vo
0
观察者A听到这两种声波叠加所产生的拍频为
2uvo 2vo u u 2 1 ( ) 0 2 0 2 0 u vo u vo u u vo
一般情况下,vo <<u,所以有
u 3 340 v0 0.25 m/s 2 0 2 2040
p pi po
由
x y A cos[ (t ) ] u
可得介质中点的声压变化规律为
x p uA cos[ (t ) ] u 2
上式为简谐声波的声压方程 。 声幅(pm) :式中 uA称作声压幅值,简称声 幅。 p m p p 有效声压 e 与声压幅值的关系是 e 2
u V
解得 V u
340
112 100 112 100
m s 19 .2m s
-1
-1
*光波多普勒效应,根据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推
得
c V c V
光波存在横向多普勒效应,当光源和观察者的相对速度V 垂直于它们的连线时 V2
*平面简谐声波在均匀介质中无衰减传 播为例来推导声压方程。设有一薄层的 厚度为dx
dv ps ( p dp)s sdx dt
p v x t
dv dps sdx dt
v 2 y x 2 a 2 A cos (t ) t t u
二、声特性阻抗
在声学中,声介质的力学特征是用声压和介质 振动速度之比来表示,叫声特性阻抗。其数学 定义为
x 由 p uA cos[ (t u ) 2 ]
Z p/v
x 和 v A cos[ (t ) ] u 2
p pm Au 得: Z u v vm A
I I L lg ( B) 10 lg (dB) I0 I0
其中I0规定为频率1000HZ的听阈值 I 0 1012 W / m2
特别注意: L不具有可加性,而I具有 可加性
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别能力约为0.5dB。声强之 比约为:100.05=1.12
I0 10I I 10台声强级: L10 10lg I 10lg10 10lg I 55dB 0 0 I 1只声强级为: L 10lg 0.1dB I0 10I I 10lg10 10lg 10.1dB 10只声强级为: L10 10lg I0 I0
1
c2
分子、原子或离子由于热运动而使它们发射或吸收的光谱 线频率范围变宽,这称为谱线多普勒增宽。
当光源远离接收器时,接收到的频率变小,因而波长 变长,这种现象叫做“红移”。如将来自星球的和地面的 同一元素的光谱比较,发现几乎都发生红移。这是 “大 爆炸”宇宙学理论的重要依据。
*冲击波 (shock wave) 波源相对于介质的运动速率vs超过波在该介质中的传 播速率u,波源总是跑在波的前面,在各相继瞬间产生 的波面的包络为一圆锥面,称为马赫锥,如图, 这个 以波速传播的圆锥波面称为冲击波,简称击波。马赫 锥的半顶角,称为马赫角,
第四节
一、声强级
声强级和响度级
决定人耳听觉的因素有两方面:强度和频率。
12 2 10 W / m 对于1000Hz波,刚好能听见声波的声强约
而能引起耳膜压迫痛感的声强为
1 W / m2
由此可知:人耳可以听到的声强范围是很大的。 但人耳所感觉到的声强(响亮程度)并不是很敏 感的。对于同一频率的声音,响度随声强的增加 不是呈线性关系。如声强增大到10倍,响度才增 大为2倍,声强增大到100倍,响度才增大为3倍。 因此用声强级这一新的物理量来描述声强。
超声回波信息主要利用:
(1)大界面造成的反射波, (2)小粒子引起的散射波, (3)生物组织对声能吸收导致的回波幅值减。
一、超声波的特性
1、超声波的传播特性 (1)方向性好 可以像光一样沿直线传播 超声波的声束由近场和远场两部分组成。近场范 围由近场长度公式表示,即 a2 a2
L
4
在远场区,超声波开始发散,其半扩散角θ 大 小可由远场角度公式表示,即
x pi uA2
由此得简谐声波的声压表达式为:( p pi p0 )
x p uA cos (t ) u 2
p x 2 A cos(t ) x u
例题 4-1一台收音机打开时,在某一点产生的声强级为 45dB,十台收音机同时打开同样的响的声音时,在该处测 得的声强级是多少?再如测得某一点一只蚊子嗡鸣的声 强级为0.1dB,同样条件的10只蚊子的嗡鸣的声强级又 是多少? I 解:1台声强级为: L 10 lg 45dB
1.声强可加,声强级不具有可加性 2.强信号的声强级 相对变化小,弱信号的声强级相对变化大.
二、响度与响度级 响度:人耳主观感觉到的声音响亮程度,取决 于声音的强度和频率 。为了定量描述人感觉到 声音的强、弱程度,引入响度及响度级,是一主 观感觉量。 在人的听觉区域内,频率相同时,感觉到的声 音响度将随声强的增加而增加;而声强相同的 波,响度又会随声波频率而变化。 为了定量比较声音的响度,人们把响度也分成 若干个等级,并称这些等级为响度级,其单位 为昉,并规定1000 Hz纯音的响度级在数值上等 于它的声强级。